柬埔寨电影史:研究框架与主要议题

来源 :电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柬埔寨电影生产、传播和文化的历史流变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殖民化时期、去殖民化时期、反殖民化时期和后殖民化时期.其间,柬埔寨影人依托高棉文化范式,将电影作为教育手段,在民族认同、阶级调和、社会和谐及文化改造等方面,实现了电影的社会治理功能.历史上,柬埔寨电影曾凸显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和高辨识度的民族性元素,但在当代,本土影业深受西方资本干预,形成了极具剥削特征的制片模式.西方意识形态的腹语术,也隐蔽地潜藏在影片文本中.
其他文献
海报虽然内容简单直观,但其主题突出且具有普遍的社会认同性,不仅能及时发布重要信息,疏导公众情绪,也对构建集体记忆有重要作用.
电影《波斯语课》(2020)改编自德国导演兼编剧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的小说,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比利时犹太人在被德军俘虏时,为了求生假冒波斯人,碰巧遇到一名想学波斯语的德军上尉,于是他临时编造波斯语,将其传授这位上尉.影片剖析了创造一门语言的过程,展示了人如何通过发明语言来留存历史记忆,通过列维纳斯意义上的“面容”来对他人处境产生共情,同时也使得历史债务得以被纪录和清算.同时,影片还由点到面地展示了平庸之恶的运作机制,并通过对比集中营中军官士兵们的日常生活和犹太囚犯承受的暴行,进一步深化了对纳粹军
敬畏历史、敬畏英雄、敬畏电影的严肃姿态,或许正是《铁道英雄》的“硬核”得以产生的关键.其沉稳厚重的影调和冷峻硬朗的风格,也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一种似乎能够穿透银幕的“血性”和“劲道”.特别是当影片内外和银幕上下,都在为一种历史的“还原”、电影的“初心”与英雄的牺牲而动心动情的时候,《铁道英雄》的“硬核”便印证了新主流电影的英雄叙事在悲壮美学层面的复归,并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中国电影的自信心.
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未散去,中国电影界已经制作了数部抗疫题材的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把镜头对准了2020年初的武汉,讲述了普通市民在疫情期间的悲欢离合.影片以四组人物为代表,展现了困境中的人性情感,既有生活底色,又有洒脱的诗意,呈现了新时代下的新文艺样态.本次访谈主要围绕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演员表演、主题立意等方面展开,探讨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并就女性导演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交流.
在个人主义的刺激下,“无所畏惧”的孤胆英雄成为当下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理想人格.《雄狮少年》以酣畅淋漓的叙事和动人隽永的情感赢得口碑,提供了另一种励志故事,即低调务实地面对并不完美的现实人生.在这种生活态度中,传统与现代并非决然对立.传统文化注重的人伦情感及其风俗人情时时慰藉着孤独奋斗的现代人;现代文化,要求个体发挥自身的理性力量,但在释放个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由此,励志故事摆脱了个人主义的盲目自信乃至狂妄的缺陷.
“第四代”导演谢飞在采访中回顾、梳理和探讨了“第四代”导演作品的代际特征、艺术表现、思想深度、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等问题.在新时期,中国新电影的辉煌是由“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共同创造的.第四代导演在文化艺术探索和主旋律创作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第四代”作品在展现时代风貌及社会变迁方面更稳重、更辩证、更全面.
作为形态独特的续集,《误杀2》与《误杀》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上并无关联.续集在拍摄过程中,面对一个已经获得良好口碑与较高票房的成功IP,努力建构主题内核上的一致性,风格基调上的延续性,以使观众在前作中累积的观影体验能够延续.同时作为一部翻拍作品,《误杀2》又致力于故事情节的精心改编,人物身份的逻辑性打造以及叙事结构的颠覆性设计,相对原作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重构,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后,即作为苏联电影计划的子系统,基于中亚特殊的伊斯兰文化地缘政治特性,在大量以俄罗斯电影工作者为主创的情况下作为“他者”视域下“被启蒙”的东方镜像而存在.“解冻”中后期,在苏联电影先锋艺术探索的影响下,中亚一系列优秀影片开始打破“东方电影”叙事模式,走出“地图”以呈现真实的“大地”,从中建构和认同加盟民族“主体”身份,使其走向多样性和反思性,成为中亚电影史上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普通短视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日常呈现逻辑是利用技术的可供性来修饰、包装和人设一个“完美”的自己,身体的呈现部位中包括美颜的脸、完美的身材等,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他们的身体呈现则相反,集中放大呈现“残缺”的身体结构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策略.这个弱势群体在社交媒体中的身体呈现背后有着三重逻辑:自我建构逻辑、身体资本转换逻辑和社交逻辑.在呈现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主题单一、社交美化叙事的策略.然而,身体一旦被物化,并被过度消费,他们的身体呈现将会出现相反的传播效果.
近年来,慢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在传播效果上恰当地击中了大众内心的敏感点和社会情绪.《你好生活》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首档慢综艺节目,通过记录和分享嘉宾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向新时代的青年人传递一系列正能量价值观.节目倾向于关注受众内心感受,通过真情实感的流露还原生活最真实的面目,让受众参与其中,进而得到满足.本文将以《你好生活》第二季为例,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分析该类节目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