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在西方文学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主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色。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到今天,我国的文学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其中以人文精神的影响最多。目前,新时期人文精神以传承古代文化传统为基础,同时也有新的创新与影响,并在文学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就新时期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新时期人文精神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价值进行回顾,希望能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能够更好的运用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时期;文学创作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古人对“人文精神”有相关的解释,只是古人的解释没有对人文精神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在《易经》中,人文一词就出现其中,但此时虽有“人文”这一词,但没有全面而集中的解释,而是与“天文”进行对举,在相互对举中也将人文的作用体现出来,原文为“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精神”一词出现的相对比较晚,至少在汉代时期出现,文学的发展经过“百家争鸣”之期,文学的发展的现象也比较好,曾在汉代的《淮南子》中就有以“精神”的篇名的文章,后人也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就以高诱的解释为例,他将“精神”二字拆开来解释为“精者神之气,神者人之守也”。虽然古人解释的精神与新时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可以看出我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在不同时期的文学组成了我国文学长远不绝的发展过程中。
一、八十年代时期“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
新时期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首先秉承的是先秦五四时期的文学精髓,并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新时期的文中,在“文革”结束后,文学领域也是一片凋零,而新时期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了蓬勃发展之势,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以人道主义为主,强调了尊重人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人道主义不断的升华,在尊重人的思想中还包括对人性、人情、以及个体人的尊重,还提出尊重人的价值,要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从整体而言,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人是被尊重的,知识也是被尊重的,这是启蒙性质的人道主义精神。
例如:刘心武在《班主任》中通过两个表面上好坏分明的中学生形象,反映了极左思想对青年学生的毒害,好学生思想僵化,已经达到了令人怵目惊心的地步,因此,这些孩子非“救”不可。作品中的班主任张俊石在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启蒙作用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张俊石作为文学中的人物能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也是当时社会中人们缺乏并急需的一类人。而作家承担疗救社会的责任,此时的人们需要关怀,人们的生活需要关注,精神世界更需要不断的调整,也是社会现实的揭露。此外,在肖平的《墓场与鲜花》中也提到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冯骥才的《啊》等,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一时期,无论从作家的创作来看,还是从人民的接受程度来看,都有明显的人文政治化色彩。
文学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不断的兴盛发展,然后通过思考加以改变,不断的探索发展。当宗璞的《我是谁》《三生石》等作品、张洁的《爱是不能忘却的》以及戴厚英的《人啊,人》出现后,这一时期的文学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对之前的人文政治色彩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宗璞的小说《我是谁》中,主要描写了在“文革”大环境下,“连活着也是非法的”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畸形发展,以及对人性的异化。这是特殊历史环境下人性的探索,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自我,同时又在不断的牺牲自我,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已经上升为一个群体的责任与使命。
二、九十年代时期“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社会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我国的文化面临转型问题,而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学出现了长时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而“人文精神”成了众多学者讨论的热点,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时期,“人文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当然,“人文精神”也包含许多的要素,首先,要在文学创作中呼唤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如对国家、社会、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无数个体的忧患意识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还要在文学中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要强调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具备人道主义思想;最后,还要在创作的过程中追求创作的价值,需要有良好长远的追求。通过长时间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比如:张平的《十面埋伏》《国家干部》,陆天明的《大雪无痕》等,都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关怀。
三、九十年代以后“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
从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文学又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文学创作呈现的形态比较多,在商业化的冲击下,文学创作已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缺乏严肃性以及思考性,文学创作商业化现象严重,关注人们生存生活的文学越来越少,大部分作家在创作中也缺乏严谨的态度。目前,一些青年作家崛起,他们的精神格局与审美眼光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创作热情的推动下,他们高涨的创作热情使得文学向感官化、粗鄙化、表象化方向发展,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依然不变,需要文学创作者们认真冷静的思考。
四、结束语
总之,人文精神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主题,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重塑国民道德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要吸收多元而博大的精神,让人文精神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充分的表现。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时期;文学创作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古人对“人文精神”有相关的解释,只是古人的解释没有对人文精神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在《易经》中,人文一词就出现其中,但此时虽有“人文”这一词,但没有全面而集中的解释,而是与“天文”进行对举,在相互对举中也将人文的作用体现出来,原文为“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精神”一词出现的相对比较晚,至少在汉代时期出现,文学的发展经过“百家争鸣”之期,文学的发展的现象也比较好,曾在汉代的《淮南子》中就有以“精神”的篇名的文章,后人也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就以高诱的解释为例,他将“精神”二字拆开来解释为“精者神之气,神者人之守也”。虽然古人解释的精神与新时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可以看出我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在不同时期的文学组成了我国文学长远不绝的发展过程中。
一、八十年代时期“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
新时期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首先秉承的是先秦五四时期的文学精髓,并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新时期的文中,在“文革”结束后,文学领域也是一片凋零,而新时期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了蓬勃发展之势,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以人道主义为主,强调了尊重人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人道主义不断的升华,在尊重人的思想中还包括对人性、人情、以及个体人的尊重,还提出尊重人的价值,要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从整体而言,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人是被尊重的,知识也是被尊重的,这是启蒙性质的人道主义精神。
例如:刘心武在《班主任》中通过两个表面上好坏分明的中学生形象,反映了极左思想对青年学生的毒害,好学生思想僵化,已经达到了令人怵目惊心的地步,因此,这些孩子非“救”不可。作品中的班主任张俊石在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启蒙作用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张俊石作为文学中的人物能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也是当时社会中人们缺乏并急需的一类人。而作家承担疗救社会的责任,此时的人们需要关怀,人们的生活需要关注,精神世界更需要不断的调整,也是社会现实的揭露。此外,在肖平的《墓场与鲜花》中也提到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冯骥才的《啊》等,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一时期,无论从作家的创作来看,还是从人民的接受程度来看,都有明显的人文政治化色彩。
文学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不断的兴盛发展,然后通过思考加以改变,不断的探索发展。当宗璞的《我是谁》《三生石》等作品、张洁的《爱是不能忘却的》以及戴厚英的《人啊,人》出现后,这一时期的文学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对之前的人文政治色彩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宗璞的小说《我是谁》中,主要描写了在“文革”大环境下,“连活着也是非法的”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畸形发展,以及对人性的异化。这是特殊历史环境下人性的探索,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自我,同时又在不断的牺牲自我,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已经上升为一个群体的责任与使命。
二、九十年代时期“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社会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我国的文化面临转型问题,而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学出现了长时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而“人文精神”成了众多学者讨论的热点,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时期,“人文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当然,“人文精神”也包含许多的要素,首先,要在文学创作中呼唤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如对国家、社会、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无数个体的忧患意识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还要在文学中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要强调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具备人道主义思想;最后,还要在创作的过程中追求创作的价值,需要有良好长远的追求。通过长时间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比如:张平的《十面埋伏》《国家干部》,陆天明的《大雪无痕》等,都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关怀。
三、九十年代以后“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
从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文学又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文学创作呈现的形态比较多,在商业化的冲击下,文学创作已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缺乏严肃性以及思考性,文学创作商业化现象严重,关注人们生存生活的文学越来越少,大部分作家在创作中也缺乏严谨的态度。目前,一些青年作家崛起,他们的精神格局与审美眼光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创作热情的推动下,他们高涨的创作热情使得文学向感官化、粗鄙化、表象化方向发展,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人文精神在文学中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依然不变,需要文学创作者们认真冷静的思考。
四、结束语
总之,人文精神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主题,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重塑国民道德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要吸收多元而博大的精神,让人文精神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