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注重理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语言表达居多,表达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表达形式或运用的词语不同,它的意思不一定发生变化,为此只要求理解每个知识点的主要观点或主要意见,再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需要死记硬背每一句话。
  由此可见,注重对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既要使学生深入地领会思品课教学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更容易掌握每个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在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一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从事多年的政治教学,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方面,我概括出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充分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说明将要学的新知识。这种方法要先指定学生回忆出与要学的这个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然后可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初三第二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前提”这个知识点,初三年级学生就不能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理解,如果通过用旧知识来加以理解,就迎刃而解。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知道,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必须创造出比旧社会更高的生产力出来,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那么要巩固社会主义这种新社会制度并使之战胜资本主义,学生就会明白只有进行经济建设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理解方式既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可理解新旧知识的关系结构及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某些观点或新的知识点。这种方法要求平时要注意观察收集当地的时事,并在教学中加以灵活地选择运用。如初三课程中关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判断理解,除了分析它的概念外,只有通过举具体例子才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更清楚认识哪种经营属于哪种经济成分。像集体所有制可举当地现存的供销合作社为例,个体经济可举当地的个体工商户或各种专业户为例等。这种因地而异的例子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容易接受并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与平时的生活有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相近或相关联的知识点,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像理解数学公式一样加以理解并记忆。这样学生在运用知识时碰到类似的知识点,便可按照公式加以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或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联想前后的知识关系,综合归纳知识点。如初三年级学到的“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这个知识点,课本中只写“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国家的本质”。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解释“阶级统治的工具,就是一个阶级统治镇压另一阶级的工具”,在不同的阶级社会的国家具体统治镇压另一阶级是不同的,只要找到这个阶级社会的主要阶级就可知道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这样,如果问奴隶社会国家的本质就会知道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封建国家的本质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这种方法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中可广为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去自学有关的知识。
  第四,善于运用语文课中分析句子的方法来剖析一些重要的观点。这种方法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分析提炼出重点词句,弄清知识点的主要意思,指出这个知识点中隐含的旧知识,既可联系旧知识,把握新旧知识的关系,又会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如,初三全册中讲到的“国家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这个知识点,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概括起来是:“生产发展”点出国家产生的原因,“到一定阶段”指出国家是生产发展才产生的,不是从来就有的;“产生阶级的时候”指出了国家是随阶级产生而产生这样一个过程。这种方法不仅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论述政治观点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极其重要,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政治教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方法,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历史地图中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在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有所涉及,这些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学生忽视。历史地图有的与教材正文相互印证,有的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扩展,认真解读历史地图可以挖掘出许多隐性知识。在此,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为例,其中共有30幅历史地图,在挖掘其隐性知识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以
初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接受祖国的挑选。然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心理素质教育。所以,作为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初三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三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到了初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形式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态势。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单亲家庭已经屡见不鲜,夫妻工作在外,孩子寄养亲戚家的情况不断增多。下岗工人,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也都存在。由于这些特殊家庭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在这类家庭生活的学生受到的影响较为复杂,有的从小就失爱、失教、失落,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每届学生中都会有少数学生存在孤僻和抑郁的心理。这些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该如何进行心理矫正?  有位学生因父母离异,心理负担重,整天闷闷不乐。他的父母亲工作也不
历史学科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而题目的设问其实就是构成历史事件的某些要素,如问“某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影响是什么?实质是什么?”等等。所以,“教”与“学”都必须首先明了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区别和联系,否则,既不能全面、深刻理解历史事件,也不能在应试中理解题目的设问,也就不能正确、全面回答问题。这里,笔者对此作一粗浅阐述,仅供师生在教学和解题时参考。    一、“为什么”类    1.背景:对人
2008年9月我在余姚四中听了郑伟大老师的一堂课。郑老师为了强调太阳能量的巨大,引用了《教学参考书》上的资料:“太阳的释放能量相当于在一秒钟内能让包围太阳12米厚的0℃的冰顷刻化为水汽。”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叹声中,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这不可能!”一个憨态可掬的胖男孩提出了反对意见。  “为什么不可能?”郑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询问。  “是不是你认为太阳的能量即使那么巨大,也不可能在一秒钟内完成让12米厚
所谓“双差生”,是指那些思想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此类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有:思想逆反,纪律散漫,爱搞恶作剧,无心向学,不求进取,或自卑,或自弃,或虚荣、贪图享受等等。这些学生不是天生就差的,他们在小学阶段有的相当优秀,但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思想行为才向差的方面发展。只要对症下药,适时引导,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他们还是能够转变过来的。  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据近几年
【案例背景】  在高三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如何实现基础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学习能力,是一直困扰高考历史教学实践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于关注基本史实,另一种是过于拔高理论教学。我想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应在复习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求各阶段各历史事件发展的焦点,理出一条贯穿各事件的主线,并以此主线、焦点继续拓展,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如虎添翼,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下面根据教学实践,就如何学习经济常识谈谈认识。    一、从宏观入手,把握全书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经济学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部分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以某种方式在校园中呈现出来。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活条件的优越、独生子女的增多,增加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班主任专业性是现实的迫切诉求。必须通过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来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改变班主任队伍的现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