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势必要求高校打破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从单一的毕业就业指导扩充为一至四年级分目标分步骤的立体式就业指导,本文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新模式及需完善的方面,试图给其他高校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市场从某种程度上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更是处于尴尬的境地。
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发展势头迅猛,但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只有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否则很难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探索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重要课题。
1.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本文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例,简述独立学院对就业指导模式的一些探索。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以下简称天目学院)是200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教育部重新确认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天目学院确立了“立足浙江,服务全国,培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现有28个专业,涉及经、法、文、理、工、农、管等七大学科门类。天目学院就业指导模式破除了传统的仅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即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而是注重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立体式的指导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能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质,也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1]具体如下。
1.1 一年级——侧重“生涯意识与职业规划”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新生入学适应和生涯启蒙。对于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培养模式,学生需做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合理的自我发展规划。大一以4个班约120人为单位,教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在“人生价值观”、“自我实现”等章节,要求学生做个人规划,分别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尤其是尝试着制定就业目标并作出可行性分析。通过制定初步的就业目标,使大一新生对本大类专业做初步的认识并对自己做浅显的剖析,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为将来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另外,天目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各大类下分别有3-7个专业可供一年后专业分流选择,因此学生必须在一年级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专业分流大会”详尽介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帮助下,拟选定自己的分流专业。学生还需破除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毕业尚且遥遥无期”的观念,大一起,就树立职业意识和危机意识。
1.2 二年级——侧重“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职业生涯的觉察能力。就业,是一种综合能力。大二的学生职业目标尚处待调整状态,因此本阶段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品质、科技文化、身心素质等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大好时期。现阶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考察,再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单一考评,还要考评大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社会活动力、科研能力等等,针对于此,天目学院在本部浙江林学院之前,推行了“创新实践学分”的制度。学生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驾驶执照、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顺利结题等,都可申请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创新实践学分”成为天目学子毕业时必须获得的第九类公共课学分。另外,学院“就业指导团队”的老师针对大二学生的课程设置,开展多类学科竞赛,如2009年4月圆满落幕的天目学院首届市场营销大赛,吸引了全院80多个团队,十六个专业、合计331人参赛,通过大赛,学生的口头表达、答辩技巧、团队协作等能力均获得较大提升,也为参加更高级别的创业竞赛打下基础。
1.3 三年级——侧重“求职准备与心理调适”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职业生涯决策,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大三处于本科四年的中后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后,文化素质有了较好的积累,随着处世经验的丰富,自身定位也更加清晰。因此,大三的学生应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以2个班约60人为单位,教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学习“自我评估”、“就业取向”、“求职择业准备”等内容。因毕业临近,在继续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学生的目标开始明确,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创业就业等。对于志向考研的同学,学院提供特定的考研教室以作复习之用,并举办专家教授咨询会、新老生考研交流会,指导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志向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辅导机构在我校举办免费的专题辅导课,免去学生到杭州参加培训的昂贵费用和奔波之苦。对于志向出国的学生,推荐参加我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换生项目,学分相互认定不影响学生毕业,并能提前适应学习节奏和生活环境。对于志向创业就业的同学,鼓励参加各种招聘会,感受就业氛围,同时,要求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有项目适合创业的同学,可申请入驻浙江林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提供良好创业环境的同时,还可给予一定的创业资助,表现突出者还可重点推荐参加创业类大赛,如2008年6月,天目学子在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一等奖。
1.4 四年级——侧重“就业技巧与角色转换”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职业地位的获得与成就。进入大四后,学生就直接面临就业。要想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前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掌握就业的技巧。同时,因课程的大量减少,大四一年的大半时间都花在实习上,怎样处理从学生到职员之间的角色转化,也成为学生必修的课题。在大三学年系统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大四强化指导“简历制作”、“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职场形象塑造”等专题,辅之以由“企业家、校友、政府官员”为主题组成的嘉宾辅导团队,短期内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另外,通过每月举办模拟招聘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实施演练,积累经验。
2.就业指导模式尚需完善的方面
2.1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需提升
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力度不够,设置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因人手少也只是主要承担就业信息发布和学生就业手续办理等工作,仅对大四毕业生有实际作用。而且相对于就业而言,可能很多高校更愿意将关注度放在招生上,以至于经费支出也更多的倾斜于招生,导致就业经费紧缩。教育部有明文规定,要求以总学费的10%核拨就业指导专向经费,但实际上,能保证的高校少之又少。进而成立的就业指导团队,也容易因为没有专向经费而陷入窘境,无法开展实质性工作。就业指导因此极易成为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
2.2 就业指导团队老师专业培训需加强
《大学生就业指导》授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对政策的理解还不深,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专业水平过硬、事业心强、市场敏锐度高的团队。因此学校不可降低门槛,任意专业背景、科研方向、有无通过职业指导师考试,均吸纳入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和培训计划,都应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2.3 就业困难学生需提供特殊帮助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充分意识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弊端,进而作出诸多有益探索,此处强调的是对就业困难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自身有着较强的就业愿望,也积极投身职场求职,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因处于弱势而没有成功就业。对于因经济困难、学习落后、心理障碍、身体残疾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就业困难学生,应更早开始就业准备,通过咨询辅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重点加强指导、服务、培训或推荐。[2]另外,还需建立和维护未就业学生信息库,以便动态掌握学生就业情况。
2.4 就业信息需更丰富,信息渠道需更多样
一般就业网站主要内容有:学校及专业介绍、就业政策与法规、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毕业生求职信息等。多数网站提供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仅为就业政策法规的问答,对于职业生涯测评、个性化就业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内容涉及较少,更谈不上网上招聘和视频面试。同时,网上发布信息随意性很大,学生个人简历、单位招聘信息,都可夸大、修改,久而久之,网上招聘的信任度就会下降。再者,信息时代就业信息的发布不该再局限于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动员会”、“就业形势通报会”等,应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主动养成每天浏览重要网站的习惯,21世纪的重要能力之一即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校、毕业生、企业之间应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技术手段,利用E-mail、飞信、QQ群等业务,快捷、高效的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30-132.
[2]罗群,曹丽,左小云.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96-100.
作者简介:应莺,女,学士,助教,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经济管理系辅导员。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市场从某种程度上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更是处于尴尬的境地。
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发展势头迅猛,但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只有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否则很难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探索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重要课题。
1.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本文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例,简述独立学院对就业指导模式的一些探索。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以下简称天目学院)是200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教育部重新确认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天目学院确立了“立足浙江,服务全国,培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现有28个专业,涉及经、法、文、理、工、农、管等七大学科门类。天目学院就业指导模式破除了传统的仅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即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而是注重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立体式的指导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能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质,也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1]具体如下。
1.1 一年级——侧重“生涯意识与职业规划”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新生入学适应和生涯启蒙。对于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培养模式,学生需做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合理的自我发展规划。大一以4个班约120人为单位,教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在“人生价值观”、“自我实现”等章节,要求学生做个人规划,分别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尤其是尝试着制定就业目标并作出可行性分析。通过制定初步的就业目标,使大一新生对本大类专业做初步的认识并对自己做浅显的剖析,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为将来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另外,天目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各大类下分别有3-7个专业可供一年后专业分流选择,因此学生必须在一年级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专业分流大会”详尽介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帮助下,拟选定自己的分流专业。学生还需破除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毕业尚且遥遥无期”的观念,大一起,就树立职业意识和危机意识。
1.2 二年级——侧重“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职业生涯的觉察能力。就业,是一种综合能力。大二的学生职业目标尚处待调整状态,因此本阶段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品质、科技文化、身心素质等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大好时期。现阶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考察,再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单一考评,还要考评大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社会活动力、科研能力等等,针对于此,天目学院在本部浙江林学院之前,推行了“创新实践学分”的制度。学生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驾驶执照、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顺利结题等,都可申请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创新实践学分”成为天目学子毕业时必须获得的第九类公共课学分。另外,学院“就业指导团队”的老师针对大二学生的课程设置,开展多类学科竞赛,如2009年4月圆满落幕的天目学院首届市场营销大赛,吸引了全院80多个团队,十六个专业、合计331人参赛,通过大赛,学生的口头表达、答辩技巧、团队协作等能力均获得较大提升,也为参加更高级别的创业竞赛打下基础。
1.3 三年级——侧重“求职准备与心理调适”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职业生涯决策,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大三处于本科四年的中后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后,文化素质有了较好的积累,随着处世经验的丰富,自身定位也更加清晰。因此,大三的学生应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以2个班约60人为单位,教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学习“自我评估”、“就业取向”、“求职择业准备”等内容。因毕业临近,在继续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学生的目标开始明确,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创业就业等。对于志向考研的同学,学院提供特定的考研教室以作复习之用,并举办专家教授咨询会、新老生考研交流会,指导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志向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辅导机构在我校举办免费的专题辅导课,免去学生到杭州参加培训的昂贵费用和奔波之苦。对于志向出国的学生,推荐参加我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换生项目,学分相互认定不影响学生毕业,并能提前适应学习节奏和生活环境。对于志向创业就业的同学,鼓励参加各种招聘会,感受就业氛围,同时,要求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有项目适合创业的同学,可申请入驻浙江林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提供良好创业环境的同时,还可给予一定的创业资助,表现突出者还可重点推荐参加创业类大赛,如2008年6月,天目学子在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一等奖。
1.4 四年级——侧重“就业技巧与角色转换”指导
该阶段重在强调职业地位的获得与成就。进入大四后,学生就直接面临就业。要想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前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掌握就业的技巧。同时,因课程的大量减少,大四一年的大半时间都花在实习上,怎样处理从学生到职员之间的角色转化,也成为学生必修的课题。在大三学年系统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大四强化指导“简历制作”、“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职场形象塑造”等专题,辅之以由“企业家、校友、政府官员”为主题组成的嘉宾辅导团队,短期内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另外,通过每月举办模拟招聘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实施演练,积累经验。
2.就业指导模式尚需完善的方面
2.1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需提升
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力度不够,设置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因人手少也只是主要承担就业信息发布和学生就业手续办理等工作,仅对大四毕业生有实际作用。而且相对于就业而言,可能很多高校更愿意将关注度放在招生上,以至于经费支出也更多的倾斜于招生,导致就业经费紧缩。教育部有明文规定,要求以总学费的10%核拨就业指导专向经费,但实际上,能保证的高校少之又少。进而成立的就业指导团队,也容易因为没有专向经费而陷入窘境,无法开展实质性工作。就业指导因此极易成为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
2.2 就业指导团队老师专业培训需加强
《大学生就业指导》授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对政策的理解还不深,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专业水平过硬、事业心强、市场敏锐度高的团队。因此学校不可降低门槛,任意专业背景、科研方向、有无通过职业指导师考试,均吸纳入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和培训计划,都应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2.3 就业困难学生需提供特殊帮助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充分意识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弊端,进而作出诸多有益探索,此处强调的是对就业困难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自身有着较强的就业愿望,也积极投身职场求职,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因处于弱势而没有成功就业。对于因经济困难、学习落后、心理障碍、身体残疾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就业困难学生,应更早开始就业准备,通过咨询辅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重点加强指导、服务、培训或推荐。[2]另外,还需建立和维护未就业学生信息库,以便动态掌握学生就业情况。
2.4 就业信息需更丰富,信息渠道需更多样
一般就业网站主要内容有:学校及专业介绍、就业政策与法规、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毕业生求职信息等。多数网站提供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仅为就业政策法规的问答,对于职业生涯测评、个性化就业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内容涉及较少,更谈不上网上招聘和视频面试。同时,网上发布信息随意性很大,学生个人简历、单位招聘信息,都可夸大、修改,久而久之,网上招聘的信任度就会下降。再者,信息时代就业信息的发布不该再局限于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动员会”、“就业形势通报会”等,应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主动养成每天浏览重要网站的习惯,21世纪的重要能力之一即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校、毕业生、企业之间应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技术手段,利用E-mail、飞信、QQ群等业务,快捷、高效的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30-132.
[2]罗群,曹丽,左小云.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96-100.
作者简介:应莺,女,学士,助教,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经济管理系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