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破解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考和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1986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对2009年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例,通过对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拓展和完善学院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思路和对策,并对其具体工作的实施和成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破解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和发展速度,也使已经十分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尤其是因进出口贸易整体呈下滑态势而引起的外经贸经济形势的持续下行,使得一直十分看好的外语类大学生就业成为了2009年各类外语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在2008年11月12日《文汇报》公布的上海24个行业的岗位就业指数中,把外贸行业的就业指数与金融、保险、地产这些行业排在极端寒冷的五星级,足见其形势的严峻性。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越秀)是一所具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民办普通本科外国语学院,多年来依托“外贸浙江”建设需要,将外语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与外经贸大省建设所需要的外语人才质量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开设英、日、韩、法、德、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八个外语语种和相关的涉外经济管理专业,为浙江的外经外贸外企和外事服务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外语人才。
  越秀依托浙江快速发展的外经贸经济需求,在各地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支持下,逐步构建了基本遍及全省各地市外经贸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外部需求市场,建立了一整套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始终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紧贴市场需求的外语人才质量和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使越秀的毕业生就业几年来始终保持着96%以上的初次就业率。然而在当前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下,越秀的毕业生就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1.金融危机影响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使得与国际贸易相关行业的就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对外语类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和显现。
  1.1 外语类毕业生数的持续增长与外经贸行业就业岗位需求数大幅下降所产生的供需矛盾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10万,比2008届增加50余万人,与毕业生数同步增长的外语类毕业生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以浙江省为例,2009届毕业生中外语、外经贸类的本专科毕业生数为30407人,比2008届的二万余人增加了近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外经贸行业、与出口相关对外依存度高的中小企业纷纷裁员或者停产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在越秀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2009年进学院招聘外语人才的岗位需求数较之2008年整整下降了50%左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1.2 外语类大学生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因选择空间日益增大而录用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之间的差异
  对一直以来就业形势看好,需求量较大的外语类大学生,其工作待遇、条件和环境比其他的大学生会相对优越一些,由此使得外语类大学生对就业的城市、生活环境和条件,以及薪金都一直寄予较高的期望值。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随着外语类毕业生人数的急速增长,已经从供不应求到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他们不仅以学历高低和外语水平来考虑录用大学生,更多的是从应用型外语人才应具备专业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来考察其全面的任职资格,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1.3 外经贸经济形势的持续下行引起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竞争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造成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来自于外经贸行业的内部。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外经贸经济形势的持续下行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或者减产,由此也带来了对其工作人员的裁员或者减薪,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的再次就业和跳槽不但占用了一部分就业岗位,也给应届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竞争压力。
  
  2.应对金融危机下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考
  
  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难题,外语院校要以积极应对的态度主动出击、创新工作,努力寻求解决难题的良方。
  2.1 化危为机,进一步拓展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市场
  2.1.1 要主动出击,重心向下,延伸和拓展就业区域,为毕业生寻求更多机会的就业市场
  针对外语人才市场需求十分疲软的现状,学校要主动走向市场,把寻求岗位的区域向中小城市和中小型企业拓展。在调研中可以看到金融危机对外经贸行业的影响是不平衡的,许多中小型外向型企业在危机面前能及时转型升级,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危机的出路,因此在人才的需求上也是不平衡的。如果学校把拓展市场的重心从大中城市、大中企业延伸到中小城市,甚至县级市、乡镇的中小型企业,这样不但能为毕业生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实现进一步拓展就业市场的目标。在有形就业市场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通过梳理、筛选、甄别,建立起能有效提供就业信息的无形市场工作运行机制,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
  2.1.2 要拓展思路,开阔视野,积极寻求多元就业出路,为毕业生构建更宽广的就业通道
  外语院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路不应该把目光盯在在国内,而应充分利用其外语优势,寻求去国外发展的多元通道,不但可以去留学深造,还可以利用一些国家吸收国外用工,招收家庭帮工的机会,鼓励学生去国外打工,增长见识,积累就业经验,同时也缓解在国内就业难的压力。
  2.1.3 因势利导,进一步转变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在化解就业难题的工作中,应该看到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与市场的要求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最大障碍。金融危机对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主动择业,积极就业,是解决就业难题关键性的内在动力。
  2.1.3.1 要教育大学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学校要引导学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教育学生认清形势,正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岗位需求量大幅减少,专业对口的岗位更是稀缺的现实状况下,要求学生树立先有工作岗位才能锻炼能力,能力强了才能更好地发展事业的就业观。如果停留在一次就业要定终身的观念上,择业时把目标定得太高,难免会错失良机。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职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的观念。要求学生明确,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就业岗位不是很对口,发展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毕业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个人的人力资本,为今后选择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理解,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而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的道理。
  2.1.3.2 要教育大学生转变就业定位过高的观念,树立到基层去,从基础开始的成才观念
  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定位,受固有的就业观念影响,以及外语类大学生一直以来就业的受欢迎程度,待遇、环境等都要优于一般的大学生等原因,形成了他们在就业岗位的选择时往往表现出过高的期望,热衷于在大中城市、大中企业,不愿去基层做基础性的工作。学校要通过大力宣传在基层中小型企事业成功成才校友的典型事例,组织讲座、参观等形式,引导、鼓励学生去中小城市,甚至到乡镇、民营企业去就业,从最基础的岗位开始锻炼。
  2.2 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够把自已“推销”出去的能力。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用人环境下,就业竞争力更是实现外语类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必备能力,学校要针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2.2.1 加强个性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个性就业竞争力
  学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程式化和缺乏个性,不但使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度不高,同时其就业竞争力也不够强。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其要求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指导方式,帮助大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就职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个性化的就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大学生理想化的就业区域、行业、单位和就职岗位上,而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就业定位。
  学校在就业指导中,要改变工作方式,变笼统的就业指导讲座辅导为个性指导,就业指导老师在辅导就业政策和应聘技巧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具体的实证演练,帮助学生分析其就业定位,就职优势和不足,找出发挥长处和解决不足的办法,给学生能真正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就业指导。
  2.2.2 加强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这不仅是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一个集管理、服务、教育、研究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由健全的服务机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科学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专业化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便捷通畅的就业信息网络五个部分组成。从应对金融危机就业难题的工作要求出发,学校要着重以就业市场的建设、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强化顶岗实习管理等工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真正促进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
  
  3.应对金融危机下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加大引进就业岗位的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是解决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应对策略。
  3.1 进一步完善外语类大学生就业的有形和无形市场的建设机制,使毕业生有岗可聘,有业可就
  外语学院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性工作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就业的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千方百计地为毕业生寻求有效的就业岗位。有形市场是指学校主动引进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在校园内举办人才招聘洽谈会,用人单位直接与学生见面洽谈,双向选择,直接确定录用意向,签约的校园招聘形式;无形市场是指学校主动挂靠政府部门、社会人才服务部门,建立起信息量大、可信度高、针对性强的网上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和服务系统,并通过学校内部的传递系统,如校园就业网站、QQ群、短信群发等方法,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毕业生中的就业信息发布形式。通过建立有形无形两类就业市场能为毕业生创造了直接面对用人单位,且可信度、成功率高的就业机会。
  越秀在几年的工作中已经建立了基本遍布全省地市一级的有形就业市场,每年举办数次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就业岗位,同时也配套建设了与省市人事部门和相关企业建立了网络无形就业市场。在金融危机引起的来校主动招聘的就业岗位数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面前,学院采取延伸就业岗位需求链的办法,在已经建立地市一级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将市场向县级市人事部门和乡镇一级的外向型企业延伸,将网络就业岗位信息的收集向外省拓展,发扬动员千军万马、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为毕业生寻求就业岗位,从而不但解决了就业岗位数不足的难题,也进一步完善了两个市场的建设。有效的工作使越秀为2009届毕业生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超过了往年,基本实现了毕业生的有岗可聘,有业可就目标。
  3.2 进一步加强外语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毕业生端正心态,积极就业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解决金融危机下外语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要做到:一是要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认清形势,转变就业思想的指导工作。要通过就业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讨论会等形式使毕业生正确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就业思想,主动积极参与就业竞争;二是要针对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做好如何应对变化的指导工作。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毕业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用人的需求变化,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应对性培训,主动调整就业期望值;三是要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做好个性化的指导工作。学校要通过毕业班班主任对每个毕业生做好深入细致的个体情况分析工作,建立起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确立准确的就业定位。同时在个性化指导中还要特别关注学业能力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的三类困难毕业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这些学生也能顺利就业。
  加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要做到:一是要认真编写《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通过深入细致的指导服务,确保每个毕业生掌握就业政策和要求;二是要加强对毕业生制作就业应聘材料工作和参加应聘面试的指导,在确保材料的真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以大方得体恰到好处的面试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三是要加强对毕业生应聘、实习和落实就业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整个过程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帮助和服务。
  3.3 进一步强化外语类大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使毕业生积极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安排毕业生在毕业前夕的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参加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锻炼,是促进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成功就业的有效手段。
  强化对学生毕业阶段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在工作目标上要求学生,其一,将寻求顶岗实习岗位作为一次应聘就职的演练机会,为落实就业岗位打好基础;其二,顶岗的岗位必须是真实的工作岗位,其实践也应实战性的;其三,要寻求对落实就业岗位有实际意义的有效顶岗实习,原则上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其实习岗位就是就业岗位。
  在工作要求上要求班主任建立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教育学生尽快缩短与实际工作要求的距离,及早熟悉工作,在与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后,争取被留用而落实就业岗位。
  尽管金融危机给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难题,但是只要高校积极应对,努力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从越秀目前的工作现状分析,其毕业生就业总体工作进展仍然保持着与往年持平甚至更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生源情况汇编[Z].浙江省教育厅,2009-4.
  [2]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西北政法大学报,校报网络版,2009,(18).
其他文献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知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通知要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
期刊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兼有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学校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
期刊
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根据教育部最新出台的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可享受升学优惠政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期刊
日前,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40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由浦东新区团委主办的2009年首场“翼计划”大学生创业培训课程。受邀出席首期培训班的浦东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就业和技能开发处处长孙嘉丰透露,即将实施的浦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行动计划不仅涉及了降低大学生创业补助门槛,还包括对非上海户籍学生给予同等优惠政策等多个措施。     湖南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    从2009年起,湖南省政府
期刊
该校实施“海西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鼓励毕业生到海西农村自主创业。学校在评选优秀毕业生时,向创业毕业生倾斜,并在他们报考学校的硕士和博士时,给予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倾斜和照顾。创业毕业生将免除在校期间的全部贷学金,学校筹措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向每位创业毕业生一次性发放创业补助费用2000元。  同时,《创业就业》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根据毕业生所学专业、创业意向和生源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期刊
第二届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合作暨产学研结合洽谈会决定,我国第一个全国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示范基地将在山东文登建立。  据悉,该创业示范基地总投资120亿人民币,占地2000亩。在“十一五”期间,大学生科学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将在文登市南海新区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基地将建素质教育培训学院、产学研结合基地和大学生火炬创业园等。
期刊
苏宁电器针对金融危机阴霾下的全社会就业困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2008年底面向2009届大学毕业生招聘2000人的1200工程七期招聘工作启动之后,近期苏宁再度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计划和全国50家211工程重点高校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向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8000个大学生实习岗位,对于实习期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毕业时苏宁电器将优先予以留用。     北京师范大学成为苏宁启动  “大学生实习计划”后
期刊
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职责是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引导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建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加强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沟通,拓展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建立了就业综合信息传播平台,该平台作为就业信息化建设公益性项目,以液晶
期刊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样是民生问题,事关成千上万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势进行了分析,既有社会因素,又有高等教育因素,还有毕业生个人因素。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篇大文章思考有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服务,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鼓励和引
期刊
【摘要】社会实践在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其具体作用过程,可归纳为对就业的指导性、对就业舞台的开拓性、对就业能力的培养性等。充分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课堂的就业培育功能,实现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对接,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中国大学教育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