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将这些宝贵经验概况为五个必须:一是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二是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三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四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五是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这五条基本经验,凝聚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历史勇气与时代智慧,是我们党对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创新,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新探索和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与阶段,为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切实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一、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就是坚持知行合一,在“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抓教育,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深化对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的理解,提高贯彻党的根本宗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抓实践,就是把思想认识的提高落实到行动上,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让心同群众贴得更紧,让工作同群众的需要结合得更紧。只有通过抓教育,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自觉持久;只有通过抓实践,在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入。光有“教育”没有实践,这个“教育”最后也不会起多大作用;只有“实践”没有教育,这个“实践”也不能持久。所以,教育和实践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主体,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处处事事想着人民、时时刻刻记着人民,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和行动,落实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上,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和提高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把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才能、力量,作为构想改革发展思路、制定改革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真正做到谋划改革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改革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改革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要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
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不堪一击。看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第一位的就是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今天,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突出体现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对工作高度负责,敢想敢做、敢于改革、敢于创新。责任重于泰山。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事关道路、理论、制度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勇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讲真话,澄清错误认识,团结和争取大多数,真正做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行动上同步。
三、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暴露。人民群众对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败、房价过高、社会阶层固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迫切希望解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使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以民生问题为重点,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密切联系群众,砥砺过硬作风,强化制度落实是保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改作风的根本途径。从“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转作风、反四风,中央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举措,针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沉疴痼疾,打出了一系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组合拳,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彰显出源头治理的勇气和智慧,体现着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理念。制度的权威和生命在于执行。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才会产生倒逼机制,确保转作风长效化、常态化。
四、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些体现整风精神的要求,是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严格党内生活的基本遵循。只有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态度,才能激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只有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使批评和自我批评触及思想深处;只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才能把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确方向,达到增强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
大胆使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全党形成健康的大气候。如果各个领导班子的成员,尤其是一、二把手能严格地解剖自己,勇于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进行诚恳的、深刻的、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并以同样的态度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是需要批评、欢迎批评的,在听了别人批评之后是能够作自我批评的,就能带领其他同志消除思想顾虑,在本单位形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气氛和条件;相反,如果领导干部当“老好人”,回避矛盾,或者搞“一言堂”,堵塞言路,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那就不可能有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必须十分重视、十分警惕,要有一个新认识、新觉醒、新自觉,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努力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刻开展自我批评,要做到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防止避重就轻;诚恳开展相互批评,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习近平同志指出:“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
讲认真,就要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和必备素质,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当前要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首先,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原则性问题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决不做骑墙派;其次,在各种矛盾困难面前,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不怕困难,不畏风险,不惧担责;第三,在各种危机危险面前,要勇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做到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负责,不患得患失;第四,在失误面前,要勇于承担责任,把失误失败的教训作为宝贵财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第五,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要敢于和善于斗争,树立标准,划清界限,不搞庸俗的好人主义,不让歪风邪气滋生扩散。
讲认真,最终要落实到作风建设上。在干部作风问题上,起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讲认真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很多是因为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有的问题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是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的干部历来姓公、永远姓公、必须姓公,这一点一定要十分清楚,不能含糊、不能马虎。任何时候都不能混淆了公与私的原则界限,时刻做到严格自律、克己奉公,对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零容忍。
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
(责编/张立新)
一、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就是坚持知行合一,在“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抓教育,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深化对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的理解,提高贯彻党的根本宗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抓实践,就是把思想认识的提高落实到行动上,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让心同群众贴得更紧,让工作同群众的需要结合得更紧。只有通过抓教育,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自觉持久;只有通过抓实践,在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入。光有“教育”没有实践,这个“教育”最后也不会起多大作用;只有“实践”没有教育,这个“实践”也不能持久。所以,教育和实践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主体,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处处事事想着人民、时时刻刻记着人民,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和行动,落实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上,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和提高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把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才能、力量,作为构想改革发展思路、制定改革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真正做到谋划改革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改革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改革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要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
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不堪一击。看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第一位的就是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今天,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突出体现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对工作高度负责,敢想敢做、敢于改革、敢于创新。责任重于泰山。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事关道路、理论、制度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勇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讲真话,澄清错误认识,团结和争取大多数,真正做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行动上同步。
三、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暴露。人民群众对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败、房价过高、社会阶层固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迫切希望解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使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以民生问题为重点,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密切联系群众,砥砺过硬作风,强化制度落实是保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改作风的根本途径。从“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转作风、反四风,中央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举措,针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沉疴痼疾,打出了一系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组合拳,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彰显出源头治理的勇气和智慧,体现着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理念。制度的权威和生命在于执行。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才会产生倒逼机制,确保转作风长效化、常态化。
四、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些体现整风精神的要求,是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严格党内生活的基本遵循。只有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态度,才能激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只有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使批评和自我批评触及思想深处;只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才能把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确方向,达到增强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
大胆使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全党形成健康的大气候。如果各个领导班子的成员,尤其是一、二把手能严格地解剖自己,勇于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进行诚恳的、深刻的、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并以同样的态度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是需要批评、欢迎批评的,在听了别人批评之后是能够作自我批评的,就能带领其他同志消除思想顾虑,在本单位形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气氛和条件;相反,如果领导干部当“老好人”,回避矛盾,或者搞“一言堂”,堵塞言路,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那就不可能有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必须十分重视、十分警惕,要有一个新认识、新觉醒、新自觉,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努力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刻开展自我批评,要做到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防止避重就轻;诚恳开展相互批评,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习近平同志指出:“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
讲认真,就要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和必备素质,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当前要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首先,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原则性问题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决不做骑墙派;其次,在各种矛盾困难面前,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不怕困难,不畏风险,不惧担责;第三,在各种危机危险面前,要勇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做到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负责,不患得患失;第四,在失误面前,要勇于承担责任,把失误失败的教训作为宝贵财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第五,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要敢于和善于斗争,树立标准,划清界限,不搞庸俗的好人主义,不让歪风邪气滋生扩散。
讲认真,最终要落实到作风建设上。在干部作风问题上,起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讲认真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很多是因为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有的问题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是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的干部历来姓公、永远姓公、必须姓公,这一点一定要十分清楚,不能含糊、不能马虎。任何时候都不能混淆了公与私的原则界限,时刻做到严格自律、克己奉公,对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零容忍。
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