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纤维瘤病2型基因突变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kt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的基因突变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诊治的12例儿童NF2患者(儿童组)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期治疗的20例成人NF2患者(成人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首发年龄、诊断年龄、诊断延迟时间、首发症状、NF2相关病变、NF2累及系统及手术干预次数等临床资料。对25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其余7例于外院行二代测序)和41例患者直系亲属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初步筛选共有基因突变。比较儿童组与成人组NF2基因突变类型和严重等级的差异。

结果

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患者首发症状年龄[分别为(33.4±8.3)岁、(11.3±4.4)岁,P<0.001]、确诊年龄[分别为(37.6±8.4)岁、(18.9±4.4)岁,P<0.001]均更早,儿童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大于成人组[分别为(7.6±4.3)年、(4.2±3.0)年,P=0.014];首发症状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以非听力相关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9/12、3/20,P=0.002)和以皮肤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6/12、1/20,P=0.006)均多;儿童组有非前庭神经鞘瘤(分别为6/12、1/20)、脊柱脊髓病变(分别为9/12、4/20)、皮肤病变者(分别为10/12、4/20)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成人组(均P<0.01);儿童组中疾病累及系统数多于成人组(P<0.001);儿童NF2相关干预次数为(2.3±1.2)次,与成人组的(1.2±0.7)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NF2基因突变的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无义突变(比例分别为6/12、3/20,P=0.049)、截短突变(比例分别为7/12、3/20,P=0.018)及基因突变严重等级为3级者(分别为7/12、3/20,P=0.018)所占比例均高。

结论

初步推断儿童型NF2发病年龄早,诊断延迟时间长,以皮肤等不典型症状起病者多,常伴多系统受累,基因突变分级高,需积极干预并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应用PED治疗的58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未破裂者50例,破裂者8例。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
目的总结颅内肿瘤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发生围手术期重度急性肾损伤的4例颅内肿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0.03%(4/13 333)]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学结果提示,脑膜瘤2例,垂体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能够评估从视网膜至枕叶皮质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价视觉功能的较好指标,其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相关的视觉损伤。本文将从F-VEP术中监测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基本方法、影响因素三方面对F-VEP术中监测进行综述。
期刊
颅内淋巴系统主要由脑实质内的类淋巴系统和硬脑膜上的淋巴管组成。研究已证实,颅内淋巴系统引流功能损伤可导致颅内毒性代谢产物堆积,进而影响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通过调控颅内淋巴系统引流而影响疾病转归或可成为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思路。本文将就颅内淋巴系统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期刊
听神经瘤手术目前已从拯救患者生命提升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而术中保护面神经对于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保护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实时精确辨认和定位面神经,还可评估面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目前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触发肌电图、自发肌电图及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本文将对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及其技术陷阱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术中留取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MRI和内分泌功能,以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采用Kapla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累及辅助运动区且术后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累及辅助运动区且术后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唤醒麻醉手术,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直接皮质电刺激技术分别确定肿瘤的解剖学范围和运动功能区的位置,进而切除肿瘤。术后第1天开始动态记录患者的
脊柱内固定技术是治疗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疾病合并脊柱不稳的基本技术之一。如果医生操作不当可致螺钉突破椎弓根或椎体皮质,进而造成附近脊髓、神经根、血管及重要脏器的损伤。随着精准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手术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将通过文献复习,对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个位于M2段、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所有动脉瘤的颈体比均>1/2。其中,22个动脉瘤采用单纯LE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