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普教政治课,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挫折教育教学活动如果脱离了其他学科是很难进行的。中职生面临的问题不少,中考失利、社会偏见等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迈不过坎成了他们在中专日渐消沉的重要因素。因此,将挫折教育同中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成了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突破点。
关键词:中职德育;挫折教育;运用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挫折教育”,是指让人接受如何面对挫折的教育。中职生自嘲是“失败者”,他们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以提高对今后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耐挫力、抗压力不能仅仅依靠德育讲座,更要将挫折教育的理念深入德育课程,让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得到锻炼。
一、挫折教育与中职德育课程的关系
挫折教育与德育课程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挫折教育与中职德育的范畴、性质、内容、功能不同,但是这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虽然挫折教育与德育课程之间有种种不同,但是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而且良好的品德素养是人在面对挫折时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两者的教育环境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因此挫折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融入德育课程教学之中,德育课也能够服务于挫折教育。
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评价大多是理论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比较深奥。从教材修订后情况来看,德育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感受生活。比如“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有关于消费的知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属于“月光族”,当教师讲授这课时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来讲述消费这个理论,让理论变得有可理解性。以此类推,“哲学与人生”的许多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运动中的物质,可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分析所面对的现实,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决定。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其理清思路,协助其找到解决的方法。
德育课程能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看待世界。这一点与挫折教育有共同契合点。因此,政治教师可以说是挫折教育的生力军。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授课。比如,在讲授典型任务案例的时候,可以运用说故事的表达方式来突出人物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精神品质。在叙述这些案例时,因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所以语气和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在讲案例的时候,教师的语气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故事直击学生内心,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无形中也开展了一次挫折教育。
二、挫折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1.认识挫折。挫折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人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活中总会遇上磕磕碰碰,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因此,在德育课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积极地面对挫折。挫折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段不如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挫折有时候也会是一种机遇。很多人往往是在遭遇挫折后才奋发向上最终取得了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回顾历史,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很有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阐述人生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勾践卧薪尝胆,终报仇雪恨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贝多芬耳朵失聪但是谱下了《命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做好可能遇上挫折的心理准备。今后,如果学生遇到挫折,因为有了教师教育作铺垫,才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恐惧、自卑、烦躁等等较为极端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
2.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与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常常出现的过客,而且这个过客又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挫折,而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如果采取不反抗的状态,产生畏惧的心理,那么学生就肯定无法跨过挫折这道坎。人应当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告诉自己挫折并不可怕,自己可以勇敢面对,这就是战胜挫折的信念。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使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比较乐观的精神,再大的挫折与失败也会逐渐远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要时常告诫学生,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因此,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这一点在整个挫折教育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
3.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但是光有信心还不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调节。这个时候应采取一些自我安慰式的心理调节方式,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甚至可以采取阿Q精神胜利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面临挫折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不至于因为紧张及压力过大而陷入崩溃,导致不良的后果。学生调整好心理之后要好好反思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其实这一步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导致他们遇到困难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进行反思才能够将事情看清楚,才能找出正确的前进方向。而“反思”在于看清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会被复杂的情绪困住;“反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反思”也是幫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反思能够发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做出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调节心理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信心。
4.锻炼学生的耐挫力。中职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正确地面对,大多采取逃避迂回的策略,这样的态度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以及人格塑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锻炼学生的耐挫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预设情境是挫折教育中的一个普遍的教育方法。预设情境的优势在于形象化、立体化,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它的缺陷,其情境预设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逻辑,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情境预设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社会实践、军训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逐渐熟悉实践任务,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这个过程使学生既了解了社会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挫折教育。而军训锻炼的不只是身体素质,即身体的忍耐力,还有心理上的忍耐力。军训时,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学生必须听从教官的教导,经历着他们从来没有受过的苦。军训能培养学生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其以后能够勇敢地克服困难。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面对生活、学习时最基本的一种态度。因此挫折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挫折,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败。在此处强调挫折的重要性主要是防止挫折教育过“度”的问题,毕竟这是教育的过程而不是磨难的过程,掌握好度的问题对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是培养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经常对学生说“你很棒!”“做得很好”“我相信你可以”之类的鼓励话语,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能有很好的自信状态。这一点也可以防止挫折教育过度的风险,防止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因为面对挫折而产生一蹶不振的心理。通过创设失败、艰难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的语言鼓励,从两方面来完善挫折教育过程,使其成为成功的教育而不是无效的。
三、结语
认识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锻炼学生的耐挫力,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业、生活等都能保有一颗自信的心。因此,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敏.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7):10-11.
[2]吴文菊.论挫折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14-15.
[3]惠艳艳.批判与反思:挫折教育的内涵[J].基础教育研究,2009(13):6-7.
[4]户东启,杨帆.浅谈挫折教育的误区[J].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5]李冬云.浅谈思想政治教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21):20-21.
关键词:中职德育;挫折教育;运用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挫折教育”,是指让人接受如何面对挫折的教育。中职生自嘲是“失败者”,他们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以提高对今后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耐挫力、抗压力不能仅仅依靠德育讲座,更要将挫折教育的理念深入德育课程,让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得到锻炼。
一、挫折教育与中职德育课程的关系
挫折教育与德育课程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挫折教育与中职德育的范畴、性质、内容、功能不同,但是这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虽然挫折教育与德育课程之间有种种不同,但是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而且良好的品德素养是人在面对挫折时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两者的教育环境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因此挫折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融入德育课程教学之中,德育课也能够服务于挫折教育。
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评价大多是理论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比较深奥。从教材修订后情况来看,德育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感受生活。比如“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有关于消费的知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属于“月光族”,当教师讲授这课时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来讲述消费这个理论,让理论变得有可理解性。以此类推,“哲学与人生”的许多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运动中的物质,可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分析所面对的现实,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决定。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其理清思路,协助其找到解决的方法。
德育课程能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看待世界。这一点与挫折教育有共同契合点。因此,政治教师可以说是挫折教育的生力军。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授课。比如,在讲授典型任务案例的时候,可以运用说故事的表达方式来突出人物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精神品质。在叙述这些案例时,因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所以语气和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在讲案例的时候,教师的语气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故事直击学生内心,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无形中也开展了一次挫折教育。
二、挫折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1.认识挫折。挫折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人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活中总会遇上磕磕碰碰,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因此,在德育课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积极地面对挫折。挫折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段不如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挫折有时候也会是一种机遇。很多人往往是在遭遇挫折后才奋发向上最终取得了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回顾历史,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很有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阐述人生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勾践卧薪尝胆,终报仇雪恨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贝多芬耳朵失聪但是谱下了《命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做好可能遇上挫折的心理准备。今后,如果学生遇到挫折,因为有了教师教育作铺垫,才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恐惧、自卑、烦躁等等较为极端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
2.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与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常常出现的过客,而且这个过客又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挫折,而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如果采取不反抗的状态,产生畏惧的心理,那么学生就肯定无法跨过挫折这道坎。人应当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告诉自己挫折并不可怕,自己可以勇敢面对,这就是战胜挫折的信念。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使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比较乐观的精神,再大的挫折与失败也会逐渐远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要时常告诫学生,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因此,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这一点在整个挫折教育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
3.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但是光有信心还不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调节。这个时候应采取一些自我安慰式的心理调节方式,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甚至可以采取阿Q精神胜利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面临挫折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不至于因为紧张及压力过大而陷入崩溃,导致不良的后果。学生调整好心理之后要好好反思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其实这一步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导致他们遇到困难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进行反思才能够将事情看清楚,才能找出正确的前进方向。而“反思”在于看清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会被复杂的情绪困住;“反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反思”也是幫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反思能够发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做出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调节心理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信心。
4.锻炼学生的耐挫力。中职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正确地面对,大多采取逃避迂回的策略,这样的态度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以及人格塑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锻炼学生的耐挫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预设情境是挫折教育中的一个普遍的教育方法。预设情境的优势在于形象化、立体化,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它的缺陷,其情境预设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逻辑,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情境预设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社会实践、军训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逐渐熟悉实践任务,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这个过程使学生既了解了社会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挫折教育。而军训锻炼的不只是身体素质,即身体的忍耐力,还有心理上的忍耐力。军训时,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学生必须听从教官的教导,经历着他们从来没有受过的苦。军训能培养学生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其以后能够勇敢地克服困难。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面对生活、学习时最基本的一种态度。因此挫折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挫折,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败。在此处强调挫折的重要性主要是防止挫折教育过“度”的问题,毕竟这是教育的过程而不是磨难的过程,掌握好度的问题对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是培养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经常对学生说“你很棒!”“做得很好”“我相信你可以”之类的鼓励话语,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能有很好的自信状态。这一点也可以防止挫折教育过度的风险,防止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因为面对挫折而产生一蹶不振的心理。通过创设失败、艰难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的语言鼓励,从两方面来完善挫折教育过程,使其成为成功的教育而不是无效的。
三、结语
认识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锻炼学生的耐挫力,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业、生活等都能保有一颗自信的心。因此,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敏.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7):10-11.
[2]吴文菊.论挫折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14-15.
[3]惠艳艳.批判与反思:挫折教育的内涵[J].基础教育研究,2009(13):6-7.
[4]户东启,杨帆.浅谈挫折教育的误区[J].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5]李冬云.浅谈思想政治教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