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提问;兴趣;思考;主题;时机;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91—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提升生命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其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与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师提问的一些思考。
一、提问应激发兴趣
提问要有新意,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课时,课题质疑: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呢?学生疑惑不已,兴趣高涨,随即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学生猜是一位名人,有学生猜是探索宇宙的电子狗,还有学生猜是一粒种子……一个小小的问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一节课就在这样欢快的氛围中开始了,之后的教学仅仅围绕这一问题拓展延伸,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二、提问要启发思考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起点,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基于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而反复思考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如,在讲《“红领巾”真好》这课时,笔者好奇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课题有标点符号,而且还是双引号,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双引号,也了解双引号的使用方法,这么一问,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个题目是另有含义。如,在讲《再见了,亲人》时,会有意问学生:“题目中不加逗号行不行,为什么?”,通过启发式提问,使学生思考明白,题目中的逗号的作用是作者舒缓语气,增强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题还奠定了学习全文的感情基调,真是一举两得。有心的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或许也会尝试着用一用。
三、提问可提炼主题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一到两个大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可以以一个大问题引领全文的学习: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它如一条线,将如同散珠一样的课文巧妙地串连起来。问题内涵丰富,不仅提炼了课文主题,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理解重点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
四、提问需找准时机
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疑难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提问。不论何时提问,都要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基点,切不可一味地提问,否则,教师用心良苦,效果却事倍功半,所以,提问时机要得当。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在学生通读全文,默读交流明白文中所说的幸福就是“很好地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后,笔者适机提问:“同学们,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幸福,你看到的,或是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幸福,就是冬天爸爸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幸福就是妈妈为我竖起大拇指;幸福,就是……”听到学生动情的回答,身为人师,笔者感到好温暖、好幸福。原来,不是学生不会回答,而是教师不会适时提问,没有善于捕捉提问时机的一双眼睛。
五、提问贵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学生学习产生疑问,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的表现。训练学生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予鼓励,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勇于质疑。
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若要巧妙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多获,使學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就要研究多种提问技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91—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提升生命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其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与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师提问的一些思考。
一、提问应激发兴趣
提问要有新意,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课时,课题质疑: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呢?学生疑惑不已,兴趣高涨,随即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学生猜是一位名人,有学生猜是探索宇宙的电子狗,还有学生猜是一粒种子……一个小小的问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一节课就在这样欢快的氛围中开始了,之后的教学仅仅围绕这一问题拓展延伸,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二、提问要启发思考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起点,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基于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而反复思考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如,在讲《“红领巾”真好》这课时,笔者好奇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课题有标点符号,而且还是双引号,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双引号,也了解双引号的使用方法,这么一问,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个题目是另有含义。如,在讲《再见了,亲人》时,会有意问学生:“题目中不加逗号行不行,为什么?”,通过启发式提问,使学生思考明白,题目中的逗号的作用是作者舒缓语气,增强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题还奠定了学习全文的感情基调,真是一举两得。有心的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或许也会尝试着用一用。
三、提问可提炼主题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一到两个大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可以以一个大问题引领全文的学习: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它如一条线,将如同散珠一样的课文巧妙地串连起来。问题内涵丰富,不仅提炼了课文主题,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理解重点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
四、提问需找准时机
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疑难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提问。不论何时提问,都要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基点,切不可一味地提问,否则,教师用心良苦,效果却事倍功半,所以,提问时机要得当。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在学生通读全文,默读交流明白文中所说的幸福就是“很好地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后,笔者适机提问:“同学们,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幸福,你看到的,或是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幸福,就是冬天爸爸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幸福就是妈妈为我竖起大拇指;幸福,就是……”听到学生动情的回答,身为人师,笔者感到好温暖、好幸福。原来,不是学生不会回答,而是教师不会适时提问,没有善于捕捉提问时机的一双眼睛。
五、提问贵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学生学习产生疑问,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的表现。训练学生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予鼓励,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勇于质疑。
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若要巧妙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多获,使學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就要研究多种提问技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