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研究生学风的好坏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在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特殊性的基础上,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通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风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69-03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就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现状、成因及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而专门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研究生学风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为通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等各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相对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如下突出特点:生源多样化,受教育程度不同;自我意识强化,思想稳定独立;年龄跨度较大,面临个人问题较多;学习方式个性化,人员比较分散等。也正是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群体在思想政治领域价值取向多元,现实需求强化;自我意识比较强,更加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研究生学习场所不固定,人员分散,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这些都为研究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如何抓住研究生的群体特征、思想特点,在客观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
研究生教育机制上,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育部在2005年又推出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无论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还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都不难看出,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这些都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能照搬本科生那一套,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首要责任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着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责任。特别是在学业指导方面,要掌握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由于研究生的学习以科研为主导,多由导师直接负责,研究生群体“化整为零”,围绕导师及本人研究方向独立开展学习、科研活动;研究生教育管理各级组织开展党建、评优、助困、文娱等常规工作时,研究生群体又“化零为整”参与其中,从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导师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则在中间起到“联络人”作用,保持上下信息畅通,实时监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给研究生学风建设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深处抓起,不难看出,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教育应深化“思想政治育人”和“学术育人”两条主线,并将两条主线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2.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正确的思想引导能够使研究生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避免投机取巧、极端偏激的现象出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意义所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针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特点,科学有效地积极开展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探索,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需从研究生群体内在特质着手,通过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师教育引导、学术道德宣讲教育等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
(一)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课程,运用科学的理论培养研究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广大研究生从思想上坚持学术诚实,从行为上做到学术严谨。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入学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答辩等诸多研究生培养的环节中,使之常态化。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使广大研究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激发学习动力,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学风。
(二)提升导师职业道德水平,发挥导师教育引导作用
1.加强导师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施的是导师负责制,个别导师职业责任感缺乏,对学生败坏学风、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不及时教育、纠正,实质是对不良学风的姑息;导师自身行为偏差也会误导学生学风。要狠抓研究生导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導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导师不仅要教给研究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给研究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导师不但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应努力成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2.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在校学习阶段最密切的学术伙伴,还是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导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影响巨大,在学术兴趣、科研能力、治学态度以及道德修养方面同样具有重大影响。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态度和习惯,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优良的学风。
(三)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推进认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2011年9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1]38号),旨在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共邀请了68位著名专家学者(其中有43位院士)开展宣讲教育。全国59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博士生11.1万人次、硕士生74.7万人次接受了宣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研究生教育中,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也将被纳入到培养环节之中。
(四)发挥团学组织功能,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培养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团学组织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给研究生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们获得更多学习、参与的机会,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学术水平,促进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为加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研究生健康科学发展
就业既是研究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必须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缓解研究生就业“倒挂”难题,以就业促学风。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使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研及各项工作,将学风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总之,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良好的学风,需要诸多方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良好学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相得益彰。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高教研究项目(ZX201121)
作者简介:田海濤(1980-),男,山东文登人,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处,讲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关键词:学风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69-03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就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现状、成因及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而专门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研究生学风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为通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等各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相对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如下突出特点:生源多样化,受教育程度不同;自我意识强化,思想稳定独立;年龄跨度较大,面临个人问题较多;学习方式个性化,人员比较分散等。也正是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群体在思想政治领域价值取向多元,现实需求强化;自我意识比较强,更加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研究生学习场所不固定,人员分散,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这些都为研究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如何抓住研究生的群体特征、思想特点,在客观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
研究生教育机制上,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育部在2005年又推出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无论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还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都不难看出,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这些都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能照搬本科生那一套,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首要责任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着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责任。特别是在学业指导方面,要掌握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由于研究生的学习以科研为主导,多由导师直接负责,研究生群体“化整为零”,围绕导师及本人研究方向独立开展学习、科研活动;研究生教育管理各级组织开展党建、评优、助困、文娱等常规工作时,研究生群体又“化零为整”参与其中,从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导师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则在中间起到“联络人”作用,保持上下信息畅通,实时监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给研究生学风建设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深处抓起,不难看出,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教育应深化“思想政治育人”和“学术育人”两条主线,并将两条主线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2.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正确的思想引导能够使研究生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避免投机取巧、极端偏激的现象出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意义所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针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特点,科学有效地积极开展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探索,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需从研究生群体内在特质着手,通过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师教育引导、学术道德宣讲教育等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
(一)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课程,运用科学的理论培养研究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广大研究生从思想上坚持学术诚实,从行为上做到学术严谨。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入学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答辩等诸多研究生培养的环节中,使之常态化。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使广大研究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激发学习动力,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学风。
(二)提升导师职业道德水平,发挥导师教育引导作用
1.加强导师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施的是导师负责制,个别导师职业责任感缺乏,对学生败坏学风、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不及时教育、纠正,实质是对不良学风的姑息;导师自身行为偏差也会误导学生学风。要狠抓研究生导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導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导师不仅要教给研究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给研究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导师不但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应努力成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2.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在校学习阶段最密切的学术伙伴,还是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导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影响巨大,在学术兴趣、科研能力、治学态度以及道德修养方面同样具有重大影响。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态度和习惯,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优良的学风。
(三)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推进认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2011年9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1]38号),旨在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共邀请了68位著名专家学者(其中有43位院士)开展宣讲教育。全国59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博士生11.1万人次、硕士生74.7万人次接受了宣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研究生教育中,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也将被纳入到培养环节之中。
(四)发挥团学组织功能,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培养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团学组织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给研究生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们获得更多学习、参与的机会,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学术水平,促进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为加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研究生健康科学发展
就业既是研究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必须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缓解研究生就业“倒挂”难题,以就业促学风。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使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研及各项工作,将学风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总之,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良好的学风,需要诸多方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良好学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相得益彰。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高教研究项目(ZX201121)
作者简介:田海濤(1980-),男,山东文登人,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处,讲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