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北方姑娘,出生在黄河入海的地方。儿时,父亲会带着我去大伯的渔船上出海,那个时候我喜欢帮伯伯举着红旗,每当看着肥美的螃蟹和硕大跳跃的鱼儿们入筐的时候,我就喊着叫着大声笑着,伯伯总会把最美味的留给孩子们,笑眼眯成一条线。那是童年记忆里最震撼和温馨的画面,满载着父辈们的期望和自然给予辛劳勤奋、知足感恩的人们的恩赐。而那条黄蓝相交,壮阔而又伟岸的生命线,也一直延续着数代人不辞辛劳的努力和坚持。
自幼我便跟随姥姥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村子里还是平方的地和四角的天,家里有几亩地,种着玉米、麦子和棉花,姥姥姥爷靠种地和拉马车养活了一家人。每当收获的季节,我就偷拿几块地瓜并排放在炉子边,烧得旺旺的柴火堆儿烤得地瓜滋啦啦响。也喜欢捧一把麦穗,烤出香香的味儿来吸引四处玩蹿的小伙伴儿。那种无法复制的味道也只有家乡才有。
如今我长大成人,逐渐远离故土,也时常想念那些时光。姥爷今年八十一岁,是宗族里最年长最德高望重的长辈,每到过年,姥爷家都会供养族谱,用我们那儿的话就叫请亲家。每到除夕,他就会亲自准备供养的饭菜,炸鱼炖肉烤鸡,各种水果和点心一样不少,左右对称地摆在案台上。架上竹席,高挂族谱,摆上碗筷和酒杯,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代表对祖辈的怀念和感恩。饭菜备好,姥姥姥爷就开始剪纸钱包饺子炸藕盒,聊聊孩子们,捋一捋白鬓,等待年初一的到来。
早上,天蒙蒙亮,姥爷便只身起床,点上三炷香走到村头,冲远方深鞠三躬,嘴里念着吉祥的话,请祖辈儿们回家过年,共享欢愉。这种原始而淳朴的祭拜,传承在祖祖辈辈的血液里,深刻而又温暖。这是一种感念,更是一种回归。
年初一早上五六点钟开始,不论身在多远的亲戚都会赶来,叩拜祖先道一声过年好,姥姥姥爷自然是停不下来,点上根儿烟,倒一杯茶,拉拉家常,诉诉里短。姥姥会准备好刚出锅的饺子,给孩子们蒸上花面馒头,满眼慈祥和幸福地看着我们。吃完饭,姥姥会把新纳的鞋垫分给大家,一人几包摔炮儿,孩子们就炸开了锅,跐溜儿一下跑到院子里面嬉闹。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延续并乐此不疲。如今想来,孩子们的满足和祖辈们的宠溺,其实就是每一个家庭最简单易得并时刻存在的爱,这样的爱,也构筑起了我们祖国世代传承的血脉。
很多时候,城市里的快速更迭会带着我们一刻不停地向前,而远离城市以外的那些个体和情感,也仅仅在思念和回忆里才显得格外纯粹。或许是村头的那一棵老槐树,或许是秋日里大伙开着拖拉机赶去收获的笑脸,或许是庙会上扮着装束逗人一乐的戏班子,再或许是村子里日日鸣叫的老公鸡和屋檐上慵懒打盹的猫儿鸟儿,都是我们执念不忘的记忆。而这一切的生活场景,都是时代的发展给予人们的安定。
新的农村形态,农民逐渐发展更新的生存意识,国家不断出台的惠农新政策,都是不同形式的回归,这种回归基于我们数百年来对生活的沉淀,当我们在不停向前的时候,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农村也在不断变化更替,我自幼生长的故土,从一个低产落后的惠民地区,逐渐发展成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农业工业旅游业都顺应需求逐渐成长成熟,新型农村不断壮大,农民的生活豐富多彩,人们不再简单依靠廉价劳动力谋生,更多的是依赖新型机械设备和新的耕作形态来满足需求,并由原来的盲目走出去转变成更好地引进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新型农村建设的意识之中。
姥姥说,我们这一辈人生在了好时代,又有好机会好环境,她所求所想的是希望子孙后辈们都能健康快乐,不忘故乡。而对于我,一个成长在祖国繁荣发展、安定美好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希望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为了小我的稳定努力,也为大我的发展承担责任。
离开家乡之前,妹妹手捧一束观音竹送给我,她笑着抿着嘴说:姐姐,等明年姥姥家的樱花开了,你一定要回来。那天阳光很好,院子里的她笑得很灿烂,我也一定回来。
自幼我便跟随姥姥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村子里还是平方的地和四角的天,家里有几亩地,种着玉米、麦子和棉花,姥姥姥爷靠种地和拉马车养活了一家人。每当收获的季节,我就偷拿几块地瓜并排放在炉子边,烧得旺旺的柴火堆儿烤得地瓜滋啦啦响。也喜欢捧一把麦穗,烤出香香的味儿来吸引四处玩蹿的小伙伴儿。那种无法复制的味道也只有家乡才有。
如今我长大成人,逐渐远离故土,也时常想念那些时光。姥爷今年八十一岁,是宗族里最年长最德高望重的长辈,每到过年,姥爷家都会供养族谱,用我们那儿的话就叫请亲家。每到除夕,他就会亲自准备供养的饭菜,炸鱼炖肉烤鸡,各种水果和点心一样不少,左右对称地摆在案台上。架上竹席,高挂族谱,摆上碗筷和酒杯,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代表对祖辈的怀念和感恩。饭菜备好,姥姥姥爷就开始剪纸钱包饺子炸藕盒,聊聊孩子们,捋一捋白鬓,等待年初一的到来。
早上,天蒙蒙亮,姥爷便只身起床,点上三炷香走到村头,冲远方深鞠三躬,嘴里念着吉祥的话,请祖辈儿们回家过年,共享欢愉。这种原始而淳朴的祭拜,传承在祖祖辈辈的血液里,深刻而又温暖。这是一种感念,更是一种回归。
年初一早上五六点钟开始,不论身在多远的亲戚都会赶来,叩拜祖先道一声过年好,姥姥姥爷自然是停不下来,点上根儿烟,倒一杯茶,拉拉家常,诉诉里短。姥姥会准备好刚出锅的饺子,给孩子们蒸上花面馒头,满眼慈祥和幸福地看着我们。吃完饭,姥姥会把新纳的鞋垫分给大家,一人几包摔炮儿,孩子们就炸开了锅,跐溜儿一下跑到院子里面嬉闹。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延续并乐此不疲。如今想来,孩子们的满足和祖辈们的宠溺,其实就是每一个家庭最简单易得并时刻存在的爱,这样的爱,也构筑起了我们祖国世代传承的血脉。
很多时候,城市里的快速更迭会带着我们一刻不停地向前,而远离城市以外的那些个体和情感,也仅仅在思念和回忆里才显得格外纯粹。或许是村头的那一棵老槐树,或许是秋日里大伙开着拖拉机赶去收获的笑脸,或许是庙会上扮着装束逗人一乐的戏班子,再或许是村子里日日鸣叫的老公鸡和屋檐上慵懒打盹的猫儿鸟儿,都是我们执念不忘的记忆。而这一切的生活场景,都是时代的发展给予人们的安定。
新的农村形态,农民逐渐发展更新的生存意识,国家不断出台的惠农新政策,都是不同形式的回归,这种回归基于我们数百年来对生活的沉淀,当我们在不停向前的时候,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农村也在不断变化更替,我自幼生长的故土,从一个低产落后的惠民地区,逐渐发展成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农业工业旅游业都顺应需求逐渐成长成熟,新型农村不断壮大,农民的生活豐富多彩,人们不再简单依靠廉价劳动力谋生,更多的是依赖新型机械设备和新的耕作形态来满足需求,并由原来的盲目走出去转变成更好地引进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新型农村建设的意识之中。
姥姥说,我们这一辈人生在了好时代,又有好机会好环境,她所求所想的是希望子孙后辈们都能健康快乐,不忘故乡。而对于我,一个成长在祖国繁荣发展、安定美好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希望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为了小我的稳定努力,也为大我的发展承担责任。
离开家乡之前,妹妹手捧一束观音竹送给我,她笑着抿着嘴说:姐姐,等明年姥姥家的樱花开了,你一定要回来。那天阳光很好,院子里的她笑得很灿烂,我也一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