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上海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称崇明生态型现代化发展的理念和经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报告认为,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废弃物处理、低碳经济、绿色农业、可持续交通等方面,崇明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联合国副秘书长、UNEP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在报告前言中写道,崇明生态岛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生态建设,构建了本土创新发展模式,证明了其在社会、环境和经济同步发展中的作用。近日,《经济》记者专访崇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郝炳权,了解崇明生态岛的建设思路及经验。
《经济》:崇明生态岛建设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请问政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生态岛建设?
郝炳权:在崇明生态岛开发建设有一个具有节点意义的重要事情。经过6年多的实践,去年10月份崇明生态县创建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验收,这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多年来,从上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到崇明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崇明生态岛建设。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了崇明区的生态建设发展规划。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崇明生态岛的建设,2005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崇明生态岛建设。上海市科委也在2005年设立崇明科技专项,与崇明县政府共同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当时我们研究了美国长岛、韩国济州岛等岛屿的建设治理经验,但建崇明港这样大规模的生态岛,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市里在各个方面也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最初,一些干部的认识不统一,部分人认为要搞生态建设,就要治理一批粗放型、加工型、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这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后来我们达到了思想和认识上的统一,即从长远看,我们必须要走生态建设之路。在产业方面一定要高标准,比如我们为发展新型产业而开发的陈家镇智慧产业园区,其目的就是要发展高端产业来提升传统的工业园区,并以此来支撑生态岛建设。
《经济》:崇明生态岛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举措?
郝炳权:总体上讲,我们的工作是围绕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和人居生态为主线展开的。从自然生态角度讲,我们主要是从水、土、气三方面加强治理。首先,我们加强河道治理、河道疏浚,崇明岛现在已经达到二类水质;其次,加强土壤净化,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对工业生产上的节能减排也加强治理;第三,大力加强植树造林,由于土地流转等原因,这个工作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但我们依然积极推进。比如我们正在开发建设的东滩陈家镇,就是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态镇样板。
从产业方面来讲,我们越来越注重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业品质,在上海市区建设一些崇明农产品的销售门店,发展配套物流工程。此外,我们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建设了森林公园、东滩等景点,还发展农家乐等项目。目前我们还在加快发展智慧产业、养老产业等无污染产业。
在生活方面,通过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创了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新模式,村民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上,崇明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被列为I级无害化处理厂,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此外,我们加强宣传,提倡低碳出行,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
《经济》: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改善生态、降低碳排放是非常难实现的,而崇明县做到了。请问崇明县是如何平衡生态岛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
郝炳权:众所周知,要想在经济增长上见效快,当然是发展加工产业、粗放产业、低端产业,并且这些产业会带动外来人口进入,带动房屋租赁交易,带来就业岗位等。可以说,搞个化工厂,GDP马上就上去了。可是这样却破坏了生态,带来很多后遗症,这样的发展一定是短浅的。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期利益。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绿色产业,包括旅游产业、养老产业、信息产业等,同时改造提升其他产业。
当然,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其他产业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以农业产业的提升为例,在生产环节上,原有的生产方式要改变,从一家一户的生产到家庭农场式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做好品种改造。在销售渠道上,要丰富营销渠道,完善物流环节。农业涉及人群比较多,根基庞大,因此需要一定的周期来完成。
《经济》:在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过程中,民生方面有哪些举措?
郝炳权: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金的基础上,崇明县非常注重细化民生工作,力求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例如,崇明县本地的失业率现在是很低的,我们支持本地人去市里就业,并加大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补助,积极协调公租房,解决就业者的子女入学问题等。
崇明县被称为长寿之乡,百岁老人非常多。在这里,农耕文明的一些优良传统得以继承,注重礼节、崇尚简朴仍是深入人心的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生态岛建设,进一步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上切实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经济》:崇明生态岛建设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请问政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生态岛建设?
郝炳权:在崇明生态岛开发建设有一个具有节点意义的重要事情。经过6年多的实践,去年10月份崇明生态县创建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验收,这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多年来,从上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到崇明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崇明生态岛建设。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了崇明区的生态建设发展规划。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崇明生态岛的建设,2005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崇明生态岛建设。上海市科委也在2005年设立崇明科技专项,与崇明县政府共同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当时我们研究了美国长岛、韩国济州岛等岛屿的建设治理经验,但建崇明港这样大规模的生态岛,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市里在各个方面也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最初,一些干部的认识不统一,部分人认为要搞生态建设,就要治理一批粗放型、加工型、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这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后来我们达到了思想和认识上的统一,即从长远看,我们必须要走生态建设之路。在产业方面一定要高标准,比如我们为发展新型产业而开发的陈家镇智慧产业园区,其目的就是要发展高端产业来提升传统的工业园区,并以此来支撑生态岛建设。
《经济》:崇明生态岛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举措?
郝炳权:总体上讲,我们的工作是围绕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和人居生态为主线展开的。从自然生态角度讲,我们主要是从水、土、气三方面加强治理。首先,我们加强河道治理、河道疏浚,崇明岛现在已经达到二类水质;其次,加强土壤净化,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对工业生产上的节能减排也加强治理;第三,大力加强植树造林,由于土地流转等原因,这个工作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但我们依然积极推进。比如我们正在开发建设的东滩陈家镇,就是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态镇样板。
从产业方面来讲,我们越来越注重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业品质,在上海市区建设一些崇明农产品的销售门店,发展配套物流工程。此外,我们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建设了森林公园、东滩等景点,还发展农家乐等项目。目前我们还在加快发展智慧产业、养老产业等无污染产业。
在生活方面,通过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创了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新模式,村民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上,崇明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被列为I级无害化处理厂,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此外,我们加强宣传,提倡低碳出行,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
《经济》: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改善生态、降低碳排放是非常难实现的,而崇明县做到了。请问崇明县是如何平衡生态岛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
郝炳权:众所周知,要想在经济增长上见效快,当然是发展加工产业、粗放产业、低端产业,并且这些产业会带动外来人口进入,带动房屋租赁交易,带来就业岗位等。可以说,搞个化工厂,GDP马上就上去了。可是这样却破坏了生态,带来很多后遗症,这样的发展一定是短浅的。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期利益。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绿色产业,包括旅游产业、养老产业、信息产业等,同时改造提升其他产业。
当然,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其他产业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以农业产业的提升为例,在生产环节上,原有的生产方式要改变,从一家一户的生产到家庭农场式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做好品种改造。在销售渠道上,要丰富营销渠道,完善物流环节。农业涉及人群比较多,根基庞大,因此需要一定的周期来完成。
《经济》:在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过程中,民生方面有哪些举措?
郝炳权: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金的基础上,崇明县非常注重细化民生工作,力求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例如,崇明县本地的失业率现在是很低的,我们支持本地人去市里就业,并加大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补助,积极协调公租房,解决就业者的子女入学问题等。
崇明县被称为长寿之乡,百岁老人非常多。在这里,农耕文明的一些优良传统得以继承,注重礼节、崇尚简朴仍是深入人心的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生态岛建设,进一步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上切实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