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后易的第一个问题:大统一,由《后易》阐述;
后易的第二个问题:后易的本体论,则由《后易的本体论研究》阐述。
二、时代学术约定
《后易》中关于时代的学术约定:
近代:指1840年——1919年5月4日(即五四运动);
当代:指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
现代:指1949年10月1日——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
未来(新时代):指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引力子是否存在,仍是物理界的一个神圣话题。有许多学者试图用仪器来探测它存在的真实性,最终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对于它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即目前,引力子尚未被发现)。
将来,若在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即将来,引力子在实验中被发现),则表示现代的结束,未来(新时代)的开始。即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是现代认识观转变为未来(新时代)认识观的标志。(实践认识上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是现代认识观转变为未来认识观的标志。由于实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所以又可以说成: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是现代认识观转变为未来(新时代)认识观的标志)
三、本体论研究
1.非认识范畴:真理
人不去主动认识,则该范畴属于非认识范畴(真理)。相对的,人去主动认识,则该范畴属于认识范畴。
举个例子:有一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
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后易》的回答:人不去看桃花,则桃花属于非认识范畴(真理),它是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它的绝对性),是非逻辑学的。人去看桃花,则桃花属于认识范畴。
2.认识范畴
意识、客观认识和伪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其中令: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
唯心主义:通过逻辑学,意识→客观存在。前者是原像,后者是镜像。所以实在的本质是意识。(即意识第一性)
唯物主义:通过逻辑学,客观存在→意识。前者是原像,后者是镜像。所以实在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物质)。(即物质第一性)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体现在两者在逻辑学上是互逆的。单边的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都是片面的。
因此,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在是意识,且是客观存在。所以实在是客观认识。
3.本体论:一切实在的本质
我不得不承认,《后易》中关于逻辑学自洽的部分阐述很难做到。其中要求理论认识必须是子集非群,但是无论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理论认识还是接下来要阐述的理论认识都是群。
一切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其中,客观认识的精髓是逻辑学自洽: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客观认识=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定义:意识=理论认识,客观存在=实践认识,所以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如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理论认识就是意识的数学表述,而其实践认识就是引力子不是客观存在。
因此,一切实在(物质(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世界(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哲学(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的本质是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王阳明的“心即是宇宙”,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若约定意识=平凡群=0,(在数学里,平凡群是指一个只包含单一元素e的群,其群运算只有e + e = e,单位元素平凡是e,且为阿贝尔群;这些结果都是平凡的,因此以此命名。平凡群通常被写做Z1,或尽标示为0)则客观认识=客观存在=意识=0。(在《后易》中,客观认识和客观存在是不区分的,即客观认识=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平凡群=0.)所以:
一切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0。
四、后易的本体论
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为现代客观认识=理论认识+实践认识
其中,理论认识:引力;实践认识:引力子不是真实存在的。前者,理论认识=意识=0;后者,实践认识=理论认识=0.因此,现代客观认识=0。
因此,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为现代客观认识=0。
这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正式定义。(根据伪真理的定义:客观认识所形成的认识观。可知伪真理是通过客观认识定义的)
并且,一切实在的本质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即后易的本体论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
五、附录
(毕业单位:上海大学)
后易的第一个问题:大统一,由《后易》阐述;
后易的第二个问题:后易的本体论,则由《后易的本体论研究》阐述。
二、时代学术约定
《后易》中关于时代的学术约定:
近代:指1840年——1919年5月4日(即五四运动);
当代:指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
现代:指1949年10月1日——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
未来(新时代):指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引力子是否存在,仍是物理界的一个神圣话题。有许多学者试图用仪器来探测它存在的真实性,最终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对于它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即目前,引力子尚未被发现)。
将来,若在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即将来,引力子在实验中被发现),则表示现代的结束,未来(新时代)的开始。即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是现代认识观转变为未来(新时代)认识观的标志。(实践认识上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是现代认识观转变为未来认识观的标志。由于实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所以又可以说成: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是现代认识观转变为未来(新时代)认识观的标志)
三、本体论研究
1.非认识范畴:真理
人不去主动认识,则该范畴属于非认识范畴(真理)。相对的,人去主动认识,则该范畴属于认识范畴。
举个例子:有一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
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后易》的回答:人不去看桃花,则桃花属于非认识范畴(真理),它是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它的绝对性),是非逻辑学的。人去看桃花,则桃花属于认识范畴。
2.认识范畴
意识、客观认识和伪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其中令: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
唯心主义:通过逻辑学,意识→客观存在。前者是原像,后者是镜像。所以实在的本质是意识。(即意识第一性)
唯物主义:通过逻辑学,客观存在→意识。前者是原像,后者是镜像。所以实在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物质)。(即物质第一性)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体现在两者在逻辑学上是互逆的。单边的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都是片面的。
因此,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在是意识,且是客观存在。所以实在是客观认识。
3.本体论:一切实在的本质
我不得不承认,《后易》中关于逻辑学自洽的部分阐述很难做到。其中要求理论认识必须是子集非群,但是无论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理论认识还是接下来要阐述的理论认识都是群。
一切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其中,客观认识的精髓是逻辑学自洽: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客观认识=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定义:意识=理论认识,客观存在=实践认识,所以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如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理论认识就是意识的数学表述,而其实践认识就是引力子不是客观存在。
因此,一切实在(物质(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世界(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哲学(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的本质是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王阳明的“心即是宇宙”,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若约定意识=平凡群=0,(在数学里,平凡群是指一个只包含单一元素e的群,其群运算只有e + e = e,单位元素平凡是e,且为阿贝尔群;这些结果都是平凡的,因此以此命名。平凡群通常被写做Z1,或尽标示为0)则客观认识=客观存在=意识=0。(在《后易》中,客观认识和客观存在是不区分的,即客观认识=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平凡群=0.)所以:
一切实在的本质是客观认识=0。
四、后易的本体论
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为现代客观认识=理论认识+实践认识
其中,理论认识:引力;实践认识:引力子不是真实存在的。前者,理论认识=意识=0;后者,实践认识=理论认识=0.因此,现代客观认识=0。
因此,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为现代客观认识=0。
这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正式定义。(根据伪真理的定义:客观认识所形成的认识观。可知伪真理是通过客观认识定义的)
并且,一切实在的本质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即后易的本体论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
五、附录
(毕业单位: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