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活动,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实习生由学生向老师角色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的成败,对于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实习 角色转变
一、高师实习生角色的定位
高师实习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究竟扮演的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高师范院、实习学校、实习生自身的定位是不尽相同的。
1、高师院校对实习生角色的定位
高师院校认为教育实习仅是对高师生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训练,教育实习是一种纯粹的对“教者”的训练,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多向指导教师学习,实际上是高师院校把实习学生看作了“受教育者”或“学习者”,缺乏对高师生专业思想品德、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忽略了实习生对教师角色的要求,这样很不利于实习生角色的转变。
2、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定位
部分学校的指导教师把来学校实习的学生看作是“学习者”,是向他们来学习教学经验的。因此,这些指导老师会担心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缺乏驾驭课堂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缺乏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等等,影响了授课质量而不愿意让他们登上讲台,或者很少让他们上课,只是草草地上两节课,写个实习评语完事。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实习学校更是担心实习生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和亲和能力,及对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欠缺,导致给实习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混乱而不愿让他们深入到班级实习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实习生得到的只是些皮毛的实习经验,雾里看花,难以脱离“学习者”的角色。
3、实习生对自己的定位
我国高师院校在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学科知识,轻教育知识;重“教什么”,轻“怎么教”。高师师范生面对的是怎样和“人”打交道,怎样与学生沟通的问题,在教学中实习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学习者”来“学为人师”还是“师者”?如果是“学为人师”,容易造成实习生的依赖性,难免会影响自己创造性的发挥,真要扮演“师者”,又不容易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实习生的定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遇。
二、实习生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
1、高校指导实习老师观念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要求较为宽松,缺乏相应、严格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一般来讲,高师学校的指导教师被赋予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负责管理实习的各项事务,但由于这种定位过于强调指导教师的行政权力,容易造成实习学生对指导教师之间成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绝对服从。
2、实习学校的升学压力的影响
我国现在大多数中学还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中,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加上实习生没有一点实地教学经验,实习学校的老师怕让这些实习生参与学校教学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成绩。因此,实习学校对接受实习的事情很不情愿,就象征性地让实习生上两节课,很难保证师范生尽可能多地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教育教学的情景,形成教育教学技能,实习生很难进行角色转变。
3、实习生自身对自己的定位不准
实习生普遍认为实习成绩的好坏对毕业的影响不大,又由于实习时间短,实习生在实习内容和形式上基本是走过场,即跟班听课、讲课、组织活动、实习总结等,使得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就业的需要,造成实习生马马虎虎蒙混过关的侥幸消极心理。
三、促进实习生角色转变的方法
1、构建新型的高师教育实习观,引导实习生角色转变
传统的高师教育实习是一个孤立的教育实践环节,仅重视对“教学”的训练,而忽视对高师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培养。但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高师教育实习不应是独立存在的,而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形式与方法贯穿于整个高师教育的全过程。师范生从进师范院校那一天起,就应加强他们的角色认知、技能的培养,每年都有计划地参加不同内容的教育实习,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实习生转变角色提供实践的舞台。
2、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校实习基地,增强实习生角色的体验
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它的职业素质培养必须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而不是靠“教”出来的。因此只有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教育实习基地才是高师教育实习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必由之路。这样,高师院校与附近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积极为中小学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让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实习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适应教师这个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师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教育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它是高师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师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的全面考查和检验,只有经过师范生的实际操作运用,才能变为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更是他们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跨越的过程。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于实习生角色的准确定位,对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隆华.教育实习[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徐志伟.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1999,2.
[3]洪菊云,朱乐红.我国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实习 角色转变
一、高师实习生角色的定位
高师实习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究竟扮演的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高师范院、实习学校、实习生自身的定位是不尽相同的。
1、高师院校对实习生角色的定位
高师院校认为教育实习仅是对高师生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训练,教育实习是一种纯粹的对“教者”的训练,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多向指导教师学习,实际上是高师院校把实习学生看作了“受教育者”或“学习者”,缺乏对高师生专业思想品德、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忽略了实习生对教师角色的要求,这样很不利于实习生角色的转变。
2、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定位
部分学校的指导教师把来学校实习的学生看作是“学习者”,是向他们来学习教学经验的。因此,这些指导老师会担心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缺乏驾驭课堂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缺乏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等等,影响了授课质量而不愿意让他们登上讲台,或者很少让他们上课,只是草草地上两节课,写个实习评语完事。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实习学校更是担心实习生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和亲和能力,及对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欠缺,导致给实习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混乱而不愿让他们深入到班级实习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实习生得到的只是些皮毛的实习经验,雾里看花,难以脱离“学习者”的角色。
3、实习生对自己的定位
我国高师院校在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学科知识,轻教育知识;重“教什么”,轻“怎么教”。高师师范生面对的是怎样和“人”打交道,怎样与学生沟通的问题,在教学中实习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学习者”来“学为人师”还是“师者”?如果是“学为人师”,容易造成实习生的依赖性,难免会影响自己创造性的发挥,真要扮演“师者”,又不容易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实习生的定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遇。
二、实习生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
1、高校指导实习老师观念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要求较为宽松,缺乏相应、严格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一般来讲,高师学校的指导教师被赋予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负责管理实习的各项事务,但由于这种定位过于强调指导教师的行政权力,容易造成实习学生对指导教师之间成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绝对服从。
2、实习学校的升学压力的影响
我国现在大多数中学还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中,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加上实习生没有一点实地教学经验,实习学校的老师怕让这些实习生参与学校教学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成绩。因此,实习学校对接受实习的事情很不情愿,就象征性地让实习生上两节课,很难保证师范生尽可能多地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教育教学的情景,形成教育教学技能,实习生很难进行角色转变。
3、实习生自身对自己的定位不准
实习生普遍认为实习成绩的好坏对毕业的影响不大,又由于实习时间短,实习生在实习内容和形式上基本是走过场,即跟班听课、讲课、组织活动、实习总结等,使得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就业的需要,造成实习生马马虎虎蒙混过关的侥幸消极心理。
三、促进实习生角色转变的方法
1、构建新型的高师教育实习观,引导实习生角色转变
传统的高师教育实习是一个孤立的教育实践环节,仅重视对“教学”的训练,而忽视对高师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培养。但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高师教育实习不应是独立存在的,而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形式与方法贯穿于整个高师教育的全过程。师范生从进师范院校那一天起,就应加强他们的角色认知、技能的培养,每年都有计划地参加不同内容的教育实习,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实习生转变角色提供实践的舞台。
2、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校实习基地,增强实习生角色的体验
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它的职业素质培养必须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而不是靠“教”出来的。因此只有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教育实习基地才是高师教育实习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必由之路。这样,高师院校与附近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积极为中小学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让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实习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适应教师这个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师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教育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它是高师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师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的全面考查和检验,只有经过师范生的实际操作运用,才能变为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更是他们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跨越的过程。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于实习生角色的准确定位,对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隆华.教育实习[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徐志伟.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1999,2.
[3]洪菊云,朱乐红.我国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