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在干预前后改变状况。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法,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226名和非留守儿童23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活动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等影响因子高。结论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有明显的提高,但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快乐感影响较小。
关键词:赣南地区 体育活动 留守儿童 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160-03
赣南地区因父母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伴随着父母的外出,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和调查表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监督和关爱,个体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文章重点阐述赣南地区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问题的现状,对比分析体育活动的干预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生活的影响,通过量表分析研究其主观幸福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赣南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共选择该地区10所初级中学7年级和8年级农村留守儿童226名,农村非留守儿童230名。通过体育活动干预后,以问卷调查形式,回收农村留守儿童有效问卷226份,农村非留守儿童问卷230份。
1.2 研究方法
参考张兴贵[1]等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量表2个子量表,样本信度和效度介于0.66~0.82间。对于留守儿童,每周利用课后放学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干预,主要活动项目有:素质拓展、篮球、跳绳、体育游戏。时间为35 min/次,一周3次,持续两个月;运动强度中等,参考心率值为110次/min。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情况分析
以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为自变量。体育活动影响分5个等级:1、2、3、4、5个及以上;家庭经济状况分5个等级: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上,人均月收入900~1 000元,人均月收入800~900元,人均月收入700~800元, 人均月收入600~700元;个人学业成绩:依据个人成绩在班上排名情况分5个等级: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分5个等级:3个月1次,2个月1次,1个月1次,1个月2次, 1个星期2次或更多。分别以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为因变量,以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对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有可预见作用,以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5个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后可知:F (5,226)=24.12,P <0.05(见表1)。
2.2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快乐感情况分析
与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测试方法相同。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对留守儿童心理快乐感有可预见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可知:F (5,226)=17.65,P <0.05,见表2。
3 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与非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明显较低。提示可能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对子女造成了关爱缺失,使留守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及安全感明显降低;也有可能是留守儿童对家的归属感强烈,希望父母留在身边陪伴自己的心理需求高。有研究发现,如果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长期处于独处或久离父母,将会导致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下降,从而造成其心理快乐感较低[2,3]。但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快乐感偏低,但他们生活幸福感与非留守儿童对比,其值相近。说明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并未随着父母外出务工而受其影响。也有可能是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长年生活困难较多,懂得珍惜生活,他们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从而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生活快乐。其中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处理第一个生活困难后,遇到第二个比较容易解决的困难,将其成功解决后,心理会有一个欣慰感。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同等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在接受过体育活动干预后的留守儿童,其社会关系认知度和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干预影响因素较家庭经济条件、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度大。家庭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沃土,一个儿童是否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对其以后进入社会乃至成立家庭都会产生影响[3]。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外出务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物质基础较优越,基本的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较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得到教师和亲朋好友的关注和同学的鼓励,且欣赏值高。成绩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够体验到更多心理幸福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分工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供着不同的作用[4]。研究结果表明,外出父母交流次数多少会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研究与相关研究结果[5,6]相近。父母的外出,其家庭其他成员成为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和纽带。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之间的鼓励和帮助,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产生影响,且两者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能够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团队的快乐以及在运动中可以有很好地发泄。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有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在进行問卷分析时发现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快乐感影响较小。这提示可能的原因是体育活动只能短时间内使留守儿童忘却烦恼,等留守儿童回归家庭后,心理上的孤单又会产生。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相似[7]。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方面,同样要重视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快乐感。儿童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未来之星和人才支撑,我们要用心去关爱。增强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幸福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兴贵.青少年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2]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3] 匡仪,吕飒飒,刘枫,等.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6(6):919-921.
[4] 夏维海,蔡昭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3-27.
[5] 余南宁,薛甜,林平安.安徽省留守儿童生活情感的现状调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1):103-106.
[6] 翟莉.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原则与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1):44-47.
[7] 陈曙,王京琼.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9):93-100.
关键词:赣南地区 体育活动 留守儿童 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160-03
赣南地区因父母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伴随着父母的外出,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和调查表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监督和关爱,个体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文章重点阐述赣南地区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问题的现状,对比分析体育活动的干预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生活的影响,通过量表分析研究其主观幸福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赣南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共选择该地区10所初级中学7年级和8年级农村留守儿童226名,农村非留守儿童230名。通过体育活动干预后,以问卷调查形式,回收农村留守儿童有效问卷226份,农村非留守儿童问卷230份。
1.2 研究方法
参考张兴贵[1]等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量表2个子量表,样本信度和效度介于0.66~0.82间。对于留守儿童,每周利用课后放学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干预,主要活动项目有:素质拓展、篮球、跳绳、体育游戏。时间为35 min/次,一周3次,持续两个月;运动强度中等,参考心率值为110次/min。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情况分析
以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为自变量。体育活动影响分5个等级:1、2、3、4、5个及以上;家庭经济状况分5个等级: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上,人均月收入900~1 000元,人均月收入800~900元,人均月收入700~800元, 人均月收入600~700元;个人学业成绩:依据个人成绩在班上排名情况分5个等级: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分5个等级:3个月1次,2个月1次,1个月1次,1个月2次, 1个星期2次或更多。分别以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为因变量,以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对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有可预见作用,以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5个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后可知:F (5,226)=24.12,P <0.05(见表1)。
2.2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快乐感情况分析
与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测试方法相同。体育活动干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对留守儿童心理快乐感有可预见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可知:F (5,226)=17.65,P <0.05,见表2。
3 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与非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明显较低。提示可能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对子女造成了关爱缺失,使留守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及安全感明显降低;也有可能是留守儿童对家的归属感强烈,希望父母留在身边陪伴自己的心理需求高。有研究发现,如果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长期处于独处或久离父母,将会导致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下降,从而造成其心理快乐感较低[2,3]。但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快乐感偏低,但他们生活幸福感与非留守儿童对比,其值相近。说明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并未随着父母外出务工而受其影响。也有可能是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长年生活困难较多,懂得珍惜生活,他们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从而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生活快乐。其中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处理第一个生活困难后,遇到第二个比较容易解决的困难,将其成功解决后,心理会有一个欣慰感。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同等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在接受过体育活动干预后的留守儿童,其社会关系认知度和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干预影响因素较家庭经济条件、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庭成员个数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度大。家庭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沃土,一个儿童是否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对其以后进入社会乃至成立家庭都会产生影响[3]。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外出务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物质基础较优越,基本的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较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得到教师和亲朋好友的关注和同学的鼓励,且欣赏值高。成绩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够体验到更多心理幸福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分工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供着不同的作用[4]。研究结果表明,外出父母交流次数多少会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研究与相关研究结果[5,6]相近。父母的外出,其家庭其他成员成为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和纽带。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之间的鼓励和帮助,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产生影响,且两者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能够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团队的快乐以及在运动中可以有很好地发泄。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幸福感有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在进行問卷分析时发现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快乐感影响较小。这提示可能的原因是体育活动只能短时间内使留守儿童忘却烦恼,等留守儿童回归家庭后,心理上的孤单又会产生。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相似[7]。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方面,同样要重视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快乐感。儿童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未来之星和人才支撑,我们要用心去关爱。增强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幸福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兴贵.青少年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2]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3] 匡仪,吕飒飒,刘枫,等.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6(6):919-921.
[4] 夏维海,蔡昭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3-27.
[5] 余南宁,薛甜,林平安.安徽省留守儿童生活情感的现状调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1):103-106.
[6] 翟莉.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原则与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1):44-47.
[7] 陈曙,王京琼.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9):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