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长丰县的宣传实践为例,阐释了新形势下,深入挖掘县级新闻“富矿”,不断加大新闻报道的宣传力度,对县域经济的“快跑”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县级市 新闻宣传 经济发展
县级市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上层与基层的交汇点,就对新闻宣传而言,县级市是蕴藏着取之不竭的新闻的“富矿”。新形势下,深入挖掘县级新闻“富矿”,不断加大新闻报道的宣传力度,对县域经济的“快跑”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为此,近两年来,长丰县坚持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着力在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在“顶层设计”上有新突破,使得新闻宣传风生水起,亮点频闪。
一、创新新闻宣传机制,点燃“挖掘”动力
机制是推进工作的“动力源”,机制是焕发激情的“引燃器”。近两年来,我们坚持以四项机制为核心,着力解决新闻宣传“统”不起来,“紧”不起来,“高”不起来,“亮”不起来问题,从而在全县“点燃”起了深挖新闻“富矿”的不竭动力。
一是构建以“统筹”为要的指挥、协调机制。我们针对新闻宣传工作“统力”不强,新闻工作者“兴趣来了划两篇,兴趣没了甩一边”的现状,创新宣传手段,推出了“大宣传、部统筹、项目化、责任制”12字机制,围绕“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这一主题,发挥宣传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功能,将新闻宣传任务分解到“门”(部门、单位),将宣传责任细化到人。在此基础上,建立“倒逼机制”,任务限时完成,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实现了新闻宣传由“统不了,抓不住,放空炮”向“有领手,有推手,有抓手”的质的转变。
二是构建以“素质”为要的队伍提升机制。针对宣传部门新闻宣传专业人才不足,县级新闻媒体人手紧缺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采取面向全省公开选聘、选调的方法,先后选聘、选调了16名专业人才,充实到了宣传队伍。由于这些同志的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新闻业务精,很快成为挖掘新闻宣传“富矿”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战略,先后将20多名采编人员送往省、市媒体进行跟班学习,并采取“以会代训”、“办班培训”的方式,将省、市的新闻专家请到县里进行业务辅导,共培训人员300余人次。通过培训,在全县组成了100余人的新闻宣传队伍。不仅如此,我们尤其注重新闻宣传队伍作风的培养,今年年初在全县开展了“端学风、转作风、改文风”主题教育活动,要求他们把“扑下身子苦作伴,汗作春雨写人生”作为永恒精神,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任务,把“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作为追求。同时硬性要求宣传工作者“走基层”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常登百姓门,常住百姓家,常与百姓谈,决不能像“蒲公英”一样,一阵风来,一溜烟去,满足于田间地头站一站,大街小巷转一转,与基层干部谈一谈,决不允许新闻采编工作搞“走马观花取素材,点击鼠标找背景,宾馆里面写稿件”。
三是构建以“奖酬”为要的新闻宣传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在时下稿酬过低的大环境下,建立外在性奖酬和特定的内在性绩效奖励机制,无疑是鼓舞新闻宣传士气的良性措施。依据这一认识,县委宣传部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对全县范围内的正面宣传报道依级依字发放奖酬,另一方面,对市级以上的获奖作品、优秀外宣工作者以及县内自评的优秀作品、优秀新闻工作者依质依档予以重奖,年奖励额近十万元。不仅如此,我们还协调单位、部门“自掏腰包”,对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的新闻宣传稿件的作者、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奖酬,以此激励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热情。
四是构建以“话语权”为要的新闻应急机制。为了解决突发事件中一些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存有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问题,我们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拥有新闻发言人129人。我们要求新闻发言人必须参与到事件的第一线处置应对当中,必须把信息收集、信息发布作为突发事件处置一同布置,一同了解,坚持“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的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确保在重大问题宣传上不缺位,在第一时间段里不失语,掌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
二、竖起“借”字招牌,积聚“挖掘”合力
实践告诉我们,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既不是部门内的“单兵作业”,也不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单线作为”,而是横向、纵向交互进行的“立体作战”。为此,近两年来,我们竖起“借”字招牌,背靠“借”来的“机械”,力求从新闻“富矿”中挖出真金来。
1、主动对接,借智“登高”
为了解决县级新闻宣传立意不高、角度不新的难题,我们一方面走出基层,走进上层,拜省、市、中央媒体采编人员为师,常流水不断线地把他们请到县里,提供辅导,策划选题,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手段加大多媒体融合力度,把“面对面”沟通与“键对键”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借助微博、QQ群等新的平台,精心设计宣传载体,着力拓展宣传渠道,多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新闻宣传作品。
2、强化合作,“借梯上楼”
我们主动与新华社安徽分社开展合作,去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年多来,新华社安徽分社不仅定期向我们传输有用信息,协助我们做好舆情监测,同时指派采编人员帮助我们编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宣传通稿。此外,我们还与合肥广播电台合作,共同开办《长丰快讯》栏目,宣传报道长丰发展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借助上级媒体资源,我县新闻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
3、打造“精品”,借力“推销”
针对中央、省、市媒体记者重任在肩、不能随请随到问题,我们先制“产品”,借力“推销”。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施展三大“磨功”,即磨细采访深度,磨伸题材宽度,磨强作品亮度,因媒因时制宜,多出精品力作,杜绝“半成品”现象。在此基础上,主动作为,向上推荐,借力打开“销路”,实现了用稿率达90%以上。
三、推进“顶层设计”,激发“挖掘”活力
如何才能真正挖掘出宣传“富矿”,让其活力四射,助推长丰“快跑”?我们认为,着眼点就是推进“顶层设计”,做好宣传策划,做足“三化”文章。
一是“设计”常态化。在新闻策划上,我们始终如一,做到每周一例会,每月一研讨,每季一总结。尤其在每周例会上,我们坚持“挤水份、出干货、献实策、精细化”原则,要求新闻宣传负责人,既要报选题,又要报主题,更要报撰稿人、责任人,确保有设计就有落实,有策划就有兑现。
二是“设计”定向化。在“顶层设计”上,我们由单一的“做出型”转为“做好型”,围绕县委、县政府召开重大会议,做出重大决策,开展重大活动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民生工程等重大主题,进行定向“设计”,做好定向策划,从动态报道到深度报道到系列报道,一波接一波地做,一篇接一篇地报,并确保题材有“磁力”,宣传有“活力”,助推有“功力”。如对长丰草莓的宣传,我们通过“顶层设计”,量体裁衣,做到种植时有动态消息,办节时有深度报道,销售时有系列报道,促使长丰草莓扬“莓”天下。目前,长丰县年种植草莓量达20万亩,莓农人均从中获收入1万多元。
三是“设计”多元化。对全县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产品推介活动、各种节庆活动,我们新闻宣传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带头做好策划,帮助制作光盘、画册、名片等外宣制品,帮助做好报纸等媒体的专版宣传,展示了长丰的良好形象,优化了长丰的发展环境。
思路清了,路子顺了,新闻宣传工作硕果飘香。2012年,长丰县在市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共发稿3600多篇(条),其中,中央级和海外主流新闻媒体发表52条,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发稿382篇,新闻宣传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双双得到提升。人民日报《红火的草莓链(走基层·一线见闻)》、中国县域经济报《借势而为融入合肥 乘势而上建设长丰》、安徽日报《“贫困县帽子”是如何摘掉的》等一系列掷地有声的新闻报道,热情宣传了长丰县近年来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在“建设百强县 率先达小康 ”奋斗道路中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较好地提升了长丰对外开放开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县级市 新闻宣传 经济发展
县级市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上层与基层的交汇点,就对新闻宣传而言,县级市是蕴藏着取之不竭的新闻的“富矿”。新形势下,深入挖掘县级新闻“富矿”,不断加大新闻报道的宣传力度,对县域经济的“快跑”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为此,近两年来,长丰县坚持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着力在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在“顶层设计”上有新突破,使得新闻宣传风生水起,亮点频闪。
一、创新新闻宣传机制,点燃“挖掘”动力
机制是推进工作的“动力源”,机制是焕发激情的“引燃器”。近两年来,我们坚持以四项机制为核心,着力解决新闻宣传“统”不起来,“紧”不起来,“高”不起来,“亮”不起来问题,从而在全县“点燃”起了深挖新闻“富矿”的不竭动力。
一是构建以“统筹”为要的指挥、协调机制。我们针对新闻宣传工作“统力”不强,新闻工作者“兴趣来了划两篇,兴趣没了甩一边”的现状,创新宣传手段,推出了“大宣传、部统筹、项目化、责任制”12字机制,围绕“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这一主题,发挥宣传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功能,将新闻宣传任务分解到“门”(部门、单位),将宣传责任细化到人。在此基础上,建立“倒逼机制”,任务限时完成,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实现了新闻宣传由“统不了,抓不住,放空炮”向“有领手,有推手,有抓手”的质的转变。
二是构建以“素质”为要的队伍提升机制。针对宣传部门新闻宣传专业人才不足,县级新闻媒体人手紧缺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采取面向全省公开选聘、选调的方法,先后选聘、选调了16名专业人才,充实到了宣传队伍。由于这些同志的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新闻业务精,很快成为挖掘新闻宣传“富矿”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战略,先后将20多名采编人员送往省、市媒体进行跟班学习,并采取“以会代训”、“办班培训”的方式,将省、市的新闻专家请到县里进行业务辅导,共培训人员300余人次。通过培训,在全县组成了100余人的新闻宣传队伍。不仅如此,我们尤其注重新闻宣传队伍作风的培养,今年年初在全县开展了“端学风、转作风、改文风”主题教育活动,要求他们把“扑下身子苦作伴,汗作春雨写人生”作为永恒精神,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任务,把“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作为追求。同时硬性要求宣传工作者“走基层”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常登百姓门,常住百姓家,常与百姓谈,决不能像“蒲公英”一样,一阵风来,一溜烟去,满足于田间地头站一站,大街小巷转一转,与基层干部谈一谈,决不允许新闻采编工作搞“走马观花取素材,点击鼠标找背景,宾馆里面写稿件”。
三是构建以“奖酬”为要的新闻宣传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在时下稿酬过低的大环境下,建立外在性奖酬和特定的内在性绩效奖励机制,无疑是鼓舞新闻宣传士气的良性措施。依据这一认识,县委宣传部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对全县范围内的正面宣传报道依级依字发放奖酬,另一方面,对市级以上的获奖作品、优秀外宣工作者以及县内自评的优秀作品、优秀新闻工作者依质依档予以重奖,年奖励额近十万元。不仅如此,我们还协调单位、部门“自掏腰包”,对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的新闻宣传稿件的作者、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奖酬,以此激励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热情。
四是构建以“话语权”为要的新闻应急机制。为了解决突发事件中一些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存有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问题,我们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拥有新闻发言人129人。我们要求新闻发言人必须参与到事件的第一线处置应对当中,必须把信息收集、信息发布作为突发事件处置一同布置,一同了解,坚持“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的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确保在重大问题宣传上不缺位,在第一时间段里不失语,掌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
二、竖起“借”字招牌,积聚“挖掘”合力
实践告诉我们,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既不是部门内的“单兵作业”,也不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单线作为”,而是横向、纵向交互进行的“立体作战”。为此,近两年来,我们竖起“借”字招牌,背靠“借”来的“机械”,力求从新闻“富矿”中挖出真金来。
1、主动对接,借智“登高”
为了解决县级新闻宣传立意不高、角度不新的难题,我们一方面走出基层,走进上层,拜省、市、中央媒体采编人员为师,常流水不断线地把他们请到县里,提供辅导,策划选题,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手段加大多媒体融合力度,把“面对面”沟通与“键对键”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借助微博、QQ群等新的平台,精心设计宣传载体,着力拓展宣传渠道,多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新闻宣传作品。
2、强化合作,“借梯上楼”
我们主动与新华社安徽分社开展合作,去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年多来,新华社安徽分社不仅定期向我们传输有用信息,协助我们做好舆情监测,同时指派采编人员帮助我们编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宣传通稿。此外,我们还与合肥广播电台合作,共同开办《长丰快讯》栏目,宣传报道长丰发展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借助上级媒体资源,我县新闻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
3、打造“精品”,借力“推销”
针对中央、省、市媒体记者重任在肩、不能随请随到问题,我们先制“产品”,借力“推销”。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施展三大“磨功”,即磨细采访深度,磨伸题材宽度,磨强作品亮度,因媒因时制宜,多出精品力作,杜绝“半成品”现象。在此基础上,主动作为,向上推荐,借力打开“销路”,实现了用稿率达90%以上。
三、推进“顶层设计”,激发“挖掘”活力
如何才能真正挖掘出宣传“富矿”,让其活力四射,助推长丰“快跑”?我们认为,着眼点就是推进“顶层设计”,做好宣传策划,做足“三化”文章。
一是“设计”常态化。在新闻策划上,我们始终如一,做到每周一例会,每月一研讨,每季一总结。尤其在每周例会上,我们坚持“挤水份、出干货、献实策、精细化”原则,要求新闻宣传负责人,既要报选题,又要报主题,更要报撰稿人、责任人,确保有设计就有落实,有策划就有兑现。
二是“设计”定向化。在“顶层设计”上,我们由单一的“做出型”转为“做好型”,围绕县委、县政府召开重大会议,做出重大决策,开展重大活动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民生工程等重大主题,进行定向“设计”,做好定向策划,从动态报道到深度报道到系列报道,一波接一波地做,一篇接一篇地报,并确保题材有“磁力”,宣传有“活力”,助推有“功力”。如对长丰草莓的宣传,我们通过“顶层设计”,量体裁衣,做到种植时有动态消息,办节时有深度报道,销售时有系列报道,促使长丰草莓扬“莓”天下。目前,长丰县年种植草莓量达20万亩,莓农人均从中获收入1万多元。
三是“设计”多元化。对全县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产品推介活动、各种节庆活动,我们新闻宣传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带头做好策划,帮助制作光盘、画册、名片等外宣制品,帮助做好报纸等媒体的专版宣传,展示了长丰的良好形象,优化了长丰的发展环境。
思路清了,路子顺了,新闻宣传工作硕果飘香。2012年,长丰县在市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共发稿3600多篇(条),其中,中央级和海外主流新闻媒体发表52条,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发稿382篇,新闻宣传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双双得到提升。人民日报《红火的草莓链(走基层·一线见闻)》、中国县域经济报《借势而为融入合肥 乘势而上建设长丰》、安徽日报《“贫困县帽子”是如何摘掉的》等一系列掷地有声的新闻报道,热情宣传了长丰县近年来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在“建设百强县 率先达小康 ”奋斗道路中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较好地提升了长丰对外开放开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