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展小组间的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关键词 合作意识 自主探究 引导学习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一加一大于二,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使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共同进步。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依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更多的是集体的智慧。积极的合作和主动的互助是一个优秀团体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因此《美术新课程标准》倡导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开展小组间的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一、发挥群体智慧,一起解决困难
教师可以适当设置难度稍高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共同解决。如《会游的玩具》,首先我按学生性格、特长等分好组,并选好了小组的领头人,接着,我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由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询问不明白问题”“专心并虚心听别人的意见”“小组最后评选优秀代言人”。在分给每个小组一只会游的玩具后,我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它为什么会游”。小组讨论开始了,我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观察讨论的动态,适时的点评:“你能积极参加讨论,具有合作精神。”“没关系的,至少你思考了,已经很棒了。”孩子们在“拆玩具—议玩具—装玩具”的集体活动中得出了答案,小组代言人向大家汇报了结果。每一个组员都得到了锻炼成长的机会。
二、互用工具材料,体验不同感受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感受不同材料的带来的乐趣。”美术学习中,多种绘画材料的不同组合,会给学生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给学生的美术作品增添了不少新意。但是繁多的美术材料准备工作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小负担。这时,我们该鼓励学生以小组互助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千变万化的帽子》,在准备阶段,我先给孩子们分好组,然后告诉大家每个人都要准备一张用来做帽身的大卡纸和剪刀及双面胶,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再收集其他装饰材料。课上,组员们把自己的材料全摆在了一起,先制作好了帽身,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选取材料进行装饰。我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材料和想法。当有的孩子有些舍不得自己的材料时,我及时鼓励他:“看,你的这个珠子和她的帽子实在太相衬了,我们也来找一找适合你的材料吧。”孩子立刻就高兴起来了,很大方的说:“给你用吧,这儿有好多呢。”有了充足的材料供给,孩子们的帽子真是各具特色,漂亮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思想互帮互助,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三、合作大型作业,展示团体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起来,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办好每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工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黑板报”“接龙画”等。教师可以先依照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美术排版、语言写作、书写能力进行分组,选出协调小组长。再由小组自己确定报纸主题,由组长进行分工,合作搜集材料,组员间协作办报纸。
四、集体参与评价,获取共同进步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之间的评价,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富有情趣。另外,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倾听、合作的过程,有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小组之间交换作业,写“点评卡”,在卡片上面写出对方作品中的优缺点,赠予对方,教师适当选出几组有代表性的在课的小结部分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教学目的要求的理解。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览会”,以展览的方式进行评价。
学习《香甜的水果》时,小朋友们按组陈列好自己的作品。一组组的水果颜色娇艳,品种各不相同,煞是让人喜爱。“水果超市”开始营业了,只见小顾客们在这组前挑挑,又到那组逛逛,还不断的给予一些点评,组员们有的在热情介绍自己“店”里的新品种,有的在顾客的建议下,忙着调整。盘点时,“甜甜”水果店销量第一。组长小海还介绍了经验:“因为我们小组团结,大家分工合作,大家一起想办法招揽顾客。”后来,其他小组也进行了革新,有的开发出了水果专用纸袋,有的在水果上写上了顾客的名字,孩子们的创造力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小组形式进行美术活动,学生的个体和群体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信息会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和补充,形成新的知识和感悟,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学,帮助他们在集体中寻找各自的恰当位置,避免出现“旁观者”。
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有效组织好小组活动,避免“形式化、机械化、浅层化”现象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生。
关键词 合作意识 自主探究 引导学习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一加一大于二,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使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共同进步。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依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更多的是集体的智慧。积极的合作和主动的互助是一个优秀团体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因此《美术新课程标准》倡导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开展小组间的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一、发挥群体智慧,一起解决困难
教师可以适当设置难度稍高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共同解决。如《会游的玩具》,首先我按学生性格、特长等分好组,并选好了小组的领头人,接着,我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由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询问不明白问题”“专心并虚心听别人的意见”“小组最后评选优秀代言人”。在分给每个小组一只会游的玩具后,我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它为什么会游”。小组讨论开始了,我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观察讨论的动态,适时的点评:“你能积极参加讨论,具有合作精神。”“没关系的,至少你思考了,已经很棒了。”孩子们在“拆玩具—议玩具—装玩具”的集体活动中得出了答案,小组代言人向大家汇报了结果。每一个组员都得到了锻炼成长的机会。
二、互用工具材料,体验不同感受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感受不同材料的带来的乐趣。”美术学习中,多种绘画材料的不同组合,会给学生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给学生的美术作品增添了不少新意。但是繁多的美术材料准备工作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小负担。这时,我们该鼓励学生以小组互助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千变万化的帽子》,在准备阶段,我先给孩子们分好组,然后告诉大家每个人都要准备一张用来做帽身的大卡纸和剪刀及双面胶,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再收集其他装饰材料。课上,组员们把自己的材料全摆在了一起,先制作好了帽身,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选取材料进行装饰。我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材料和想法。当有的孩子有些舍不得自己的材料时,我及时鼓励他:“看,你的这个珠子和她的帽子实在太相衬了,我们也来找一找适合你的材料吧。”孩子立刻就高兴起来了,很大方的说:“给你用吧,这儿有好多呢。”有了充足的材料供给,孩子们的帽子真是各具特色,漂亮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思想互帮互助,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三、合作大型作业,展示团体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起来,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办好每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工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黑板报”“接龙画”等。教师可以先依照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美术排版、语言写作、书写能力进行分组,选出协调小组长。再由小组自己确定报纸主题,由组长进行分工,合作搜集材料,组员间协作办报纸。
四、集体参与评价,获取共同进步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之间的评价,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富有情趣。另外,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倾听、合作的过程,有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小组之间交换作业,写“点评卡”,在卡片上面写出对方作品中的优缺点,赠予对方,教师适当选出几组有代表性的在课的小结部分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教学目的要求的理解。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览会”,以展览的方式进行评价。
学习《香甜的水果》时,小朋友们按组陈列好自己的作品。一组组的水果颜色娇艳,品种各不相同,煞是让人喜爱。“水果超市”开始营业了,只见小顾客们在这组前挑挑,又到那组逛逛,还不断的给予一些点评,组员们有的在热情介绍自己“店”里的新品种,有的在顾客的建议下,忙着调整。盘点时,“甜甜”水果店销量第一。组长小海还介绍了经验:“因为我们小组团结,大家分工合作,大家一起想办法招揽顾客。”后来,其他小组也进行了革新,有的开发出了水果专用纸袋,有的在水果上写上了顾客的名字,孩子们的创造力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小组形式进行美术活动,学生的个体和群体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信息会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和补充,形成新的知识和感悟,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学,帮助他们在集体中寻找各自的恰当位置,避免出现“旁观者”。
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有效组织好小组活动,避免“形式化、机械化、浅层化”现象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