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阅读领航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zhu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的天籁
  田野
  10月12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内座无虚席,一场人们期待已久的个人演唱会在优美的钢琴声中拉开了序幕。演唱会的主角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爵士乐女歌手——戴安娜·克瑞儿。
  一首歌曲刚刚结束,剧场内突然响起一个孩子刺耳的哭闹声,几乎扰乱了所有人的心情。有观众开始小声地议论:“谁这么没素质?怎么把小孩带到音乐会上来了?”也有人担心素来讲究演出质量的克瑞儿会不会将孩子和家长“请”出场外,甚至干脆拂袖而去。
  听到孩子的哭闹声,舞台上的克瑞儿也不禁愣了一下。但她很快便露出了微笑,一边用眼睛寻找着孩子的位置,一边怜惜地念叨着:“哦,宝贝别哭,是不是演出时间太晚,吵到你睡觉了?”克瑞儿亲切、幽默的话语让现场气氛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更令人们惊讶的是,克瑞儿即兴弹奏出舒伯特的《摇篮曲》,并跟着轻声哼唱起来。顿时,悠扬、舒缓的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缭绕在剧场上空。而随着克瑞儿的演奏,小孩的哭闹声也逐渐平息下去……
  那一晚,克瑞儿用自己卓越的才艺为人们提供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为难得的是,她用歌声与微笑告诉人们:世间最美妙的天籁,不是从嗓子里发出来的,而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宽容与爱。
  (摘自《读者》2009年第12期)
  
  【阅读训练】
  1.解释“天籁”,并指出它在文中的含义。
  2.面对小孩刺耳的哭声,克瑞儿作出了哪些反应?
  3.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
  4.从描写的角度而言,观众的表现对突出克瑞儿的表现起了什么作用?
  5.找出文中的议论。
  6.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7.文章的末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这里指戴安娜·克瑞儿弹奏的舒伯特的《摇篮曲》。
  2. ①不禁愣了一下,但她很快露出了微笑,并寻找、安慰孩子;②即兴演奏舒伯特的《摇篮曲》。
  3.当剧场突然响起一个孩子刺耳的哭闹声时,有的观众议论并担心,与克瑞儿的表现形成了对比。
  4.侧面烘托。
  5.最后一段。
  6.赞美克瑞儿发自内心的宽容与爱。
  7.比喻。
  
  站起来的良知
  ○李丹涯
  
  默克是一名医生,今年76岁了,瘸着一条腿。他的这条腿是被战友们打瘸的。
  那是1941年的9月,苏联正式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默克所在的德军阵营因战线太长,再加上莫斯科的天气逐渐恶劣而节节败退。
  一天,在一场激烈的巷战之后,默克所在的连队只剩下十几个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退守。那是一个被炮火洗劫一空的村庄,冲天的浓烟和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苏联红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默克等人隐藏在一所倒塌的民舍里。那是一片废墟,一看就知道双方大量火力刚在这里交锋过。默克藏在一个废弃的灶台里侧,透过一个豁口,可以观察外面的动静。
  苏联红军一步步向村庄逼近,默克等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之中,瑟瑟发抖。好在浓浓的硝烟救了他们,苏联红军竟然没有抓到一个人,只得悻悻地离开村庄,继续向前追去。
  约摸半个小时后,默克等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准备迅速集合撤离。然而就在此时,默克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呻吟声,那声音来自自己藏身的灶台另一侧的一片草垫。默克挪开草垫一看,底下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得浑身抽搐。她用几乎走调的声音、无比慌乱的手势,对着默克哀求着。虽然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是,通过手势,默克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在恳求默克,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她的孩子。
  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哪知就在他刚刚掩上草垫的一刹那,孕妇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叫喊声。默克再次挪开草垫,发现妇人两腿之间的白毯子已经被鲜血染红。做过医生的默克意识到:妇人要生产了!孕妇的身体看起来极其虚弱,加上条件恶劣,如果自己不帮助她接生,她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默克这时也顾不了连队的集合号令了,连忙示意要帮孕妇接生,孕妇点头同意了。十分钟后,一个男孩高亢的哭声响起来,母子平安。默克留下了自己身上仅有的食物,然后飞身跑出废墟。
  等他赶上连队,战友们已经走出村子将近5公里了。看到默克两手鲜血,他们开始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默克如实相告,没想到长官大发雷霆,一脚把默克踢出很远,然后,10多双军靴雨点般地踹在了默克身上……
  默克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苏联红军的担架上,他的右腿被战友们踹成粉碎性骨折,是苏联红军救了他。
  二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俘的默克回到了德国。他原以为人们会对他施以鄙视和谩骂,然而,大多数国人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做主治医师。
  为了救一个敌国的孕妇,默克甘心违背军纪,活生生地被打折了一条腿,做了战俘。默克说:“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来!”(摘自《今日文摘》2009年8月上半月刊)
  
  【阅读训练】
  1.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C.插叙D.补叙
  2.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1、2、3、4、5、6、7、8、9、10、11
  3.默克作为一名德国士兵,完全可以不救这位苏联妇女,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救了这位苏联孕妇?
  4.默克可以不如实相告,以躲过战友们带给他的“灾难”,但他没有这样做,试分析他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识。
  5.回国后的默克原以为人们会对他施以鄙视和谩骂,然而,大多数国人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做主治医师。你怎么理解人们的举动。
  【参考答案】
  1.B。
  2.1//2、3、4、5、6、7、8、9、10//11。
  3.他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况且那位苏联孕妇是平民百姓,不是军人。最关键的是他的良知,他觉得战争是不应伤及无辜的,是他那颗同情与怜悯的心促使他伸出救助之手的。
  4.他是一位诚实、善良、凭良知做事的人,他从骨子里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
  5.德国人民和纳粹主义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多数德国人是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他们也是有良知的;接纳他的医院更是独具慧眼,因为像默克这样有良知的大夫,一定是热情、善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