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中实现有效自主探究的探索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分组实验的教学,探索从实验中变量的控制、从化学变化的实验事实归纳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教学中既把握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又避免学生重回“照方抓药”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关键词:分组实验;实验素养;自主探究;元素周期律
  实验是化学教学之本,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着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故验证性实验居多,探究性实验少。尤其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当下普遍存在课时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中协调好实验过程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化学实验素养的培养的关系,创造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值得探索和研究。
  1 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据此高中化学各版本教材都有关于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栏目,也都编写了化学实验的探究手册。但实际教学中的实验却有被弱化的趋势。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既把握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又避免学生重回“照方抓药”的模式,让学生在实验的探究中学得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鉴于上述原因,以鲁科版《化学2》第1章第3节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验”为例,进行相关探索 [2 ]。
  2 教学目标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探究钠、镁、铝单质显得金属性强弱”是福建省颁《考试说明》22个必考实验之一 [3 ]。本实验在高一下完成,既有对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周期律理论的回顾,又有对理论的应用。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只有按一定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要求才能进行有序的主体性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及对照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再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活动的时间,避免学生不假思索,盲目实验。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应从知识、能力两个方面来落实。探究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因此应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落实为前提,突出能力培养。 本实验的设计也体现了这种思路,在验证了钠、镁、铝的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基础上探究碳、氮、硅的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实验能力的集中体现,属于高级思维。实验方案设计更是新课程教材设计的一大特色,这种实验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尝试。面对高一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探讨,不断的完善实验方案,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方案,由全班同学与教师一起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评价他人的实验方案,可以很好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严谨性。因此本节在此基础上,还对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归纳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加深学生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和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的认识。对钠、镁、铝与水、酸的反应及氢氧化铝的两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实验设计中掌握变量的控制方法及实验的设计评价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设计验证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C、N、Si的非金属性强弱。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
  (3)学习观察、比较和描述实验现象,从化学变化的实验事实归纳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方法,培养观察、研究化学变化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兴趣。
  3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所需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酒精灯、小刀、砂纸、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火柴、试管、pH试纸、点滴板。
  试剂:镁带、铝片、钠、0.5mol·L-1氯化铝溶液、0.5mol·L-1氯化镁溶液、6mol·L-1氢氧化钠溶液、浓氨水、酚酞、1mol·L-1盐酸、0.2mol·L-1硅酸钠溶液、0.2mol·L-1碳酸钠溶液、0.2mol·L-1硝酸钠溶液、硝酸、石灰石、15%的硅酸钠溶液.
  4 教学过程
  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见表1)。
  5 教学反思
  首先,化学实验课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在尊重学生、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过程”、接受“体验”、取得“提高”。因此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要进行精心设计。
  其次,这种模式下的实验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但也有部分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附心理和自卑心理,参与意识淡化。所以既要对积极者设计出来的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开拓学生的思路,形成一些重要的学科观念,也要对动手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巡视时加强指导。
  再次,实验设计由于没有固定实验步骤,与传统的实验课堂不同,化学实验生本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思想的火花”,例如本节课中“砂纸打磨的铝片与水反应现象不明显”。可有改进的措施。通过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分析,理解理想化的实验与实际实验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这种临时生成性的问题的讨论可以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继续研究和讨论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2]王磊. 化学2(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0-25.
  [3]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32.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几何画板》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方式参与教学,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几何画板;数学实验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中职教学要“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笔者认为
摘 要:微课已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结合微课和相关特点,对微课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微课;网络技术;高效课堂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点课程。当前计算机网络已普遍存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诸多层面,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就不断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物理作业“一刀切”的弊端提出对学生作业分层的改进方式,提出了分层作业实施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并以初中物理课程中“电功率”一节的作业为例展示分层作业的题目编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作业;电功率  1 为何要设置分层作业  湖南师范大学高晓清教授认为“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联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
摘 要: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的使用在家畜育种计划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高发现变异基因的能力,同时能更准确和更持久地预测育种值而不是标记阵列。要了解家畜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全部潜力,需要从大量的个体,甚至要从数百万个个体上获得基因组序列和表型数据,从而准确地估测构成数量性状基础的大量致病变异的影响。  关键词:全基因组;标记阵列;估测;变异;杂交剥离  中图分类号:S81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摘 要: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中学物理界就一直在探讨着一个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有关此类研究的论文也很多,但大都集中在如何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及方法方面的研究。本文以高一物理有关重力及重力加速度的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力避应试教育思想,重视对教学内容和物理学科教育功能的研究。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重力;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  1 重力及
摘 要:以甲烷为例,运用启发式、递进式问题链进行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思维的自主发展,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链设计;甲烷  引言  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养成优秀品质而反映出的综合素质,综合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思想的构筑、科学的探究、革新意识的发展[ 1 ]。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
关键词:DIS实验;传统实验;对比分析;高中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所以我运用两种实验方法来做该實验,通过对比分析,让我们对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特点和优势的有所了解,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选用实验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1 采用传统实验方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1 当小车质量M—定时,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
摘 要:目前物理实验的重要思想方法有探究法,而角色反转是强调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教学方法。本文以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例来探讨该方法在高中物理探究新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引导;角色反转;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 “角色反转”教学方法,是通过物理问题的挖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物理现象、引导问题、提出办法、解决过程、方法修正到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为学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位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基于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喜好动手实操课,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教学中抓住其特点,摸索出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策略,巧用打比方、分层次教学、合理利用信息化等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复杂的工作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言堂”、“炒冷饭”的现象,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例析如何基于学生自主整合学习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模块化,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整合;细胞结构;教学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明确要求高中课程要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