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的语文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教育意义告诉我们: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性的决定力量。一方面它是教育的需要,教育是通过人类文化的传承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活动,而生活本身就是人生的过程;生活不仅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又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因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因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迁,没有了人的生活也便没有了人的教育,生活永恒,教育也便永恒。另一方面,生活是教育的动力源,人的生活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基。教育以人为对象,就意味着以人的生活为根基,从而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现实生活空间为教育提供了范例,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来建构人的可能生活,生活的空间即教育的空间。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只有注重向学生生活实际的回归,才有可能建构起理想的人生生活。
  教育,究其本质是人社会化的过程。语言文字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离不开它。语文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大纲开篇第一句就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社会交往的工具和技能,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句话,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社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课程。
  一、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 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研究的概述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由此,杜威特别关注儿童经验的改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情感是灵魂,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顾先生还为我们诠释了“贴近生活”的内涵:“第一,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第二,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第三,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三点,正告诉了我们“生活化语文教学”具体的做法。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爱弥儿,让自然作爱弥儿的教师。卢梭直截了当地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 生活中孕育教学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
  3、 联系家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
其他文献
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中频加热电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多领域。并逐步取代传统的加热方式。这就对中频加热电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逆变控制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前模拟控制器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而数字控制器相比模拟控制器,它有着抗干扰性能强、控制精度高、易于调控等优点。  本文采用TI公司生产的DSP芯片TMS320F2808,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方式。应用闭环控制和重复控制原理,分别对电压和电流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务实肯干的民族。其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之所以能在近代以来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前仆后继、奋起抗争、顽强奋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院校由最初的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学,转变成了多渠道筹资办学。而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财政投入非常紧张,如何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摘 要】如有效组织教学,提高电大会计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能力型会计人才是当前电大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网络学习三个部分的有效利用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组织教学 会计 课堂教学  从会计教学体系的构成环节看,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以及考核都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计划决定了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考核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内容)直接导引”教”的目的和”学”的目
《说苑校证》二十卷,向宗鲁先生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向著间有可商处,我曾作有《〈说苑校证〉订补》一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今复得若干条,兹敷衍成文,就教于
期刊
实际履行是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使守约方尽可能地取得约定的标的的违约责任方式。损害赔偿并不能使受害人处于如同合同履行的状况,不能达到"无差别原则"的目标。而将其推向极致的效率违约理论自身的前提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其结果也是不效率的。为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维护合同体系的完整性,实际履行于买卖合同违约救济体系中确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均须判予
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都不如病毒大。而在中国,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甲流”,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一马当先出现在战场上的,总是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獲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
期刊
期刊
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历史新起点,顺应民众新期待,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的道路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作风建设和群众工作的新举措,其中"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重要一项。随着现阶段我国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变化,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无疑会给群众路线的践行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仅仅依靠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