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就业质量视角下高职高专院校改革方案论述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只有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才能体现自己办学的价值,也只有就业质量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才能提高自己对考生的吸引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抓住提高毕业生素质和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两个基本点,重点做好思想转变、课程体系建设、学生考核、顶岗实习政策调整、员工考核与奖惩、制度与体系的动态调整六方面工作,才能顺利实现办学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实力,走上做强做大的良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就业质量;毕业生素质;就业市场调研与联络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176
  1 引言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一些实力不强、没有政府或行业强力支持的高职高专院校,已经逐渐感受到了生存危机。从大学本科扩招开始,高职高专教育就开始面临生源被挤占、新生素质每年下降的困境。这个问题连锁引起了院校在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方面的困难,并最终导致了毕业生质量的逐年下降。在高职高专就业质量逐年下降后,在某些就业领域高职高专毕业生与中职和技校毕业生发生重叠,这就产生了高职高专在就业等方面受到本科和中职上下两方面挤压的严峻局面。面对当前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一些实力不强的高职高专院校如果不能转变思路,痛下决心改革,恐怕只能在时代潮流中苦苦挣扎,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2 改革方案
  招生難、生源素质低、教学难、学生管理难、就业质量低、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难以开展……以上高职高专教育常见的困难怎样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想要发展,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改革改变的只有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学校在用人单位和众多考生和家长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逐步解决招生、管理、就业、办学资金和资源,乃至学校效益和员工待遇问题,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抓住如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好六个重要工作,开展全面、深入的改革。
  2.1 “一个中心”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学生就业质量高,院校对于考生和家长才有吸引力,院校的招生数量和招生质量才有可能得到保证和提高;只有学生就业质量高,院校才能与规模大、实力强大的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才能深入、有效的开展;只有学生就业质量高,院校才能做强做大,才能吸引地方和行业投入与合作;只有学生就业质量高,院校才能做强做大,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到院校工作。
  2.2 “两个基本点”
  为了实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中心任务,必须把握毕业生素质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这两个基本点。
  提高毕业生素质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基础。只有毕业生的质量高,学校才能、才敢于为学生联系优质的就业岗位,才能、才敢于为就业的毕业生争取更好的待遇。如果毕业生的质量差,学校无法将学生推荐到优质的就业岗位上去,即使侥幸推荐成功了,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将因为学生质量差而不再与学校进行合作,这样学校推荐学生就业的路就越来越窄,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将成为空想。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只有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为学生联系优质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才能逐渐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推手。当院校能够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生后,还面临一个寻找市场和推销自己的任务。在院校毕业生质量提高的初期,院校在用人单位群体中没有知名度,用人单位不知道院校有优质的毕业生,这个时候就需要院校下大力气调研就业市场,为学生寻找优质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并且主动推销自己的学生。当院校的优质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建立了牢固的美誉度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工作仍不能放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开拓学校的校企合作的范围。
  2.3 “六个要素”
  要确保提高毕业生素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这两个基本点,关键是抓住以下六个要素,做好相关工作。
  2.3.1 思想转变
  要将全面、深刻的办学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院校的全体员工都需要在思想上从以前在计划招生时代形成的惯性思维转变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办学思维。
  当前高职院校员工常见的不适应办学改革的思维有:出于保持招生规模想法产生的不敢、不愿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的思想;在管理学生和教学过程中的“差不多思想”;“慈母心态”产生的不愿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的思想;由于关系和人情等原因产生的不能够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的思想;受到不良的社会现状和高等教育现状影响产生的对学生要求和管理的“管不了”思想;由于自身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足产生的不愿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的思想;出于其他工作需要的影响而放松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的思想。
  这些思想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的后果就是破坏了学校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学生的工作,造成该处分的学生不能处分、该不及格的学生被动及格,各种管理规定和办法得不到执行,形同虚设。由于学生向不良行为的看齐效应,使得学校对个别学生的不严格管理影响到整个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导致整个学生群体的纪律涣散、厌学贪玩。认真负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受到关于学生管理各种规章制度不能执行和学生普遍轻视制度和管理的现实的影响,很难长期坚持认真负责的教学和管理。上述情况最终使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混乱,降低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果及毕业生的质量,并使得任何企图提高教学和管理效果,提高毕业生质量的措施和努力不能取得效果而付诸东流。这些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于上至学校高级领导,下至普通教师、辅导员的广大员工中,存在于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乃至团委、宣传部门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系的广泛部门中,因此这些思想的不良影响是细微的、广泛的、巨大的。   要全面、深刻的进行办学改革,高职高专院校的全体员工必须在思想上牢牢树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这一中心,抓住“提高毕业生素质”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这两个基本点,凡是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素质”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的就应该大力支持,凡是有损于“提高毕业生素质”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的就应该坚决抵制。全体员工必须站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是发展变强还是衰落消失、自己的工资待遇是逐步提高还是朝不保夕的高度来看待当前的错误思想,坚决、彻底地把思想转变过来,全面、深刻的办学改革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2.3.2 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
  要提高毕业生的素质,设置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解决三个矛盾: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学生素质的矛盾、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的矛盾、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学校条件的矛盾。
  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往往是以教育部或其他上级部门颁布的各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而这些教学标准是以高职高专教育的平均或较高水平为对象制定的,且有些教学标准的更新速度较慢。在高职高专学生素质快速下降的情况下,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往往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课程门类过多、课程涉及知识过广、课程难度过大、课程要求过高等普遍而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不会、不愿学、学不透、知识掌握不牢、技能掌握不熟练的问题。由于学生相对更差,上述矛盾在办学实力弱、知名度不高的院校更加突出。解决培养目标和課程设置与学生素质的矛盾就是要根据学生素质确定好学生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学生能学会、能学透、能练熟重点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避免学生学了很多课却都是浅尝辄止、半生不熟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或其他上级部门颁布的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往往与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存在矛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照顾的就业面过于宽泛,导致培养重点不突出;二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具有全局性和滞后性,不适应一个地区的特点或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解决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的矛盾,主要是做好就业市场调研,确定并不断更新就业前景好的岗位或与学校合作密切的就业岗位,依据这些岗位设置培养目标的重点,围绕重点就业岗位组织课程体系,必要时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增加课程的融合,突出重点和技能。另外,企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也有要求,笔者就有毕业生因为实习时住宿陋习被企业解除就业协议并拒绝再与院校合作的实例。因此院校应该做好调研,在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重点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办学条件主要有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实习条件。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自身办学条件,在当前或短期内能达到的办学条件的约束下制定可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毕业生的主要素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才有可能培养出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3.3 学生考核制度与落实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能够做强做大的基础。对于院校来说,毕业生素质就是院校的生命线,是院校能够做强做大的基础。一个企业要想提升产品质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没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再好的生产设备、再好的工艺流程也不能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对学生考核就是对产品的质量检验。由于学生是具备自主思维、可以自主变化的特殊产品,并且素质较低学生的惰性更强,更容易效仿逃课、弃学等不良行为,如果院校不能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学生会不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也会因为丧失了约束和管理学生的依据从而影响教学和管理效果,学生会无视一切的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考评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无底限的降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丧失了基础,陷于苦苦挣扎的泥潭。
  学生考核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做到“提高毕业生质量”这一基本点的关键,因此也是院校做强做大的关键,院校必须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并且排除一切干扰严格地执行考核制度,院校一切涉及学生成绩评定和管理的员工必须站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这样院校才有做强做大的可能。
  要使考核制度能够严格执行,除了各级管理者要变革自身思想,做到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外,制度本身还需要合理可行、全面、细致,这样考核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考核制度需要符合学生素质条件,例如你不能要求一个拄拐杖的人走完百米的时间达到15秒,但是你可以要求他达到200秒。其次,考核制度应当全面,尽量覆盖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各个方面,例如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技能怎样评定,还应当考虑诸如学生纪律性、创造性等怎样评定。最后,考核制度如果要有好的可行性,还需要制度的明确和细致,例如规定“学生参加校级活动给予加分”就不明确不细致;规定“学生参加校级活动按获奖等级加分”、并给出各等级分值及界定“校级活动”的标准,这样的考核制度就更加明确和细致。
  制定和执行好学生考核制度才能把好院校“产品质检关”,才能使用人单位有兴趣、有信心使用院校的毕业生,才能不断提升毕业生质量,才能逐步提高院校的美誉度,才能使院校做强做大。
  2.3.4 顶岗实习政策的调整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一般都有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阶段,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时候往往都是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这样的顶岗实习政策对某些专业是适用的,但是对某些专业却极不适用。在学生未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本应是学生到工作岗位上继续自己专业的学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而不会考虑实习岗位是否与专业相关,这就造成了不少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专业对口率极低。从院校角度来看培养毕业生是为了一个特定行业培养人才的,比如机械加工专业的毕业生都去卖房子了,结果就是院校本身对学生的培养是无效的、对行业是没有贡献的,院校没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顶岗实习岗位的专业对口率低固然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也应该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从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就业岗位的调查上来看,顶岗实习的政策的调整也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一些顶岗实习岗位对口率低的专业并不是没有丰富的对口的就业岗位,只是学生没有选择对口的岗位;其次,学生没有选择对口的岗位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愿意从事该岗位,而是不知道应该干什么而随大溜;最后,不少学生在选择了不对口的岗位一段时间后会离岗,有些还会寻求对口岗位,这说明部分选择了不对口岗位的学生并不是喜欢该岗位。针对以上情况,如果院校能够限制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自由性,要求在学校能够提供足够专业对口岗位的情况下,学生在专业对口岗位中自由选择,并配套管理规定与考核方法,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同时学生在这些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留在专业内工作的比例也会提升,这样院校才能实现自己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社会价值,才能做强做大。
  2.3.5 员工考评和奖惩制度与落实
  改革要靠教职员工来执行,好的课程体系和管理规定要靠教职员工来落实,如果不能有效监测和评定教职员工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干得好的和干得坏的在待遇、荣誉、发展前途等方面没区别或区别不大,这样只会打消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拉低院校整体的工作水平。因此制定合理可行的、各部门各级员工的工作监测和考评办法、奖惩制度是开展办学改革、提高院校自身实力的必要条件。
  好的制度和办法制定以后认真地执行和落实是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必须克服普遍存在的照顾人情和面子的心理,严格坚定地执行和落实相关制度,否则再好的制度和办法也只能是束之高阁的文件文档,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将本级管辖范围内的员工工作过程监控办法、工作效果考评办法和奖惩制度的制定,对员工工作过程的监控,实施员工工作效果考评和执行奖惩制度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当使考评和奖惩实施透明化,并明确和畅通各级各类投诉和举报通道,从而使考评办法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够平稳、良性的运行。整个学校的各级各类管理制度应当全面和细致,但是制度应当分类分级制定,使落实到一个人身上的制度和办法简捷可行。因此制度应当根据管理对象分开制定,抓住重点,明确而简捷,使制度易懂可行;切忌制度和辦法繁杂模糊,那样只会带来被动应付,并使个人疲于应付管理规定而影响本职工作。
  2.3.6 制度、体系等的发展性
  管理办法、课程体系等制度和体系除了应当有优秀的可行性外,还应当注重它们的发展性,只有具备发展性的制度和体系才具有长久的可行性。时代在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时面临的各种情况在快速不断变化,尤其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办学改革,院校自身更是面临持续的、较大的变化,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制度、体系等的发展性,注意及时修改更新制度和体系,使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保持可行性。
  3 结语
  高职高专办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发展还是萎缩、生存还是死亡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危机、坚定信念。只要抓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这一个中心、确保提高毕业生素质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联络这两个基本点,做好彻底转变工作思想,制定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制定与落实学生考核、调整顶岗实习政策、制定与落实员工考评和奖惩制度、注重政策和体系等的发展性这六项工作,就能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明确前进方向,抓住主要矛盾,理顺繁杂事务,克服种种困难,用优秀的毕业生打开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知名度,走上做强做大的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彬.浅析高职高专的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251.
  [2]李旭晴. 关于高职高专改革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5(21):13.
  [3]陈宝军,隋良志,曹井新.浅谈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中高职高专改革[J]. 活力, 2009(3X):119.
  [4]吴俊凤.浅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应解决的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6(7):88.
  [5]王超.浅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53-54.
  [6]高幸.探索高职高专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2011(21):80-81.
  [7]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1):20-22.
  [8]莫翼翔,王治中.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思考[J].商洛学院学报,2007, 21(4):108-111.
  [9]杨洁.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硅谷,2008(22):20-22.
  [10]唐琦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11(2):26-27.
  
  [作者简介] 范兴文(1981—),男,汉族,河北深州人,工学硕士,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营医疗机构在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其不仅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的需求,还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进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民营医疗机构的核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并不能满足该机构的发展需求,且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而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应用便能够有效解决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问题,有助于细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其管理水平,并保证财务管理效果与预期目标相符。  [关键词]
[摘 要]梳理国内外高校在后勤服务管理的成果,提出服务育人组织基础、规范机制、智能平台和专业团队四个实践维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拓展模型分析共建共治共育行为策略,构建共建共治共育实践保障。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育;行为选择;后勤管理;服务育人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89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后勤管理实行由传统的“行政模式”向
[摘 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企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管理成效,全面优化管理质量,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积极采用ERP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但企业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效快速发展。为此,企业有必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对策,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企业;ERP;项目运行组;企业管理者  [DOI] 10.13
[摘 要]目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狭窄化呈现出日益普遍化的趋势,而经营业务范围的狭窄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营业务种类的减少,从而影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不利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导致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逐渐萎缩,长此以往,不利于整个财产保险行业的提升,财产保险公司亟须寻求可行性的发展策略,对财产保险市场的营销机制进行创新。  [关键词]财产保险;市场营销;机制;创新  [DOI]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旋律。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同时掌握会计相关理论以及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承接社会进步所赋予的使命。因此,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必然的。文章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作为出发点,简要阐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
[摘 要] 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和电网业务结构的转型要求电网企业积极开拓新业态新业务。当前,国家电网新业态业务主要体现在综合能源服务、优势资源商业化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三个方面。新业态需要一定的商业模式进行指导和评价,文章参考《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大全》对商业模式的划分,选取了收入共享模式等九种商业模式作为电网企业新业态商业模式的模板,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总结为市场导向、产品导向、资产运营导向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