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越来越普遍,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基于此,笔者对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首先指出了新媒体的作用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然后给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建议,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新媒体一经出现,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普及使新媒体环境变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比如有效性较低以及缺乏针对性等。因此,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新媒体主要是指和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全新媒体,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服务。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电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样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特点,获取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通过访问学生的QQ空间、微博及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比如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具备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有些信息明显带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或者仇富仇官思想,这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道德素养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因为新媒体能够实时更新信息,实时向学生展示新鲜事物,很容使学生沉迷网络,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上述现象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创新,避免新媒体的负面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利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及新媒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1]。
二、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提高对学生新媒体素养培养的重视。具体而言,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重点是使学生在应用新媒体的时候,能够正确选择、解读并应用互联网信息,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避免高校学生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迷失自我。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挑选出能够用于思政教育的材料,通过新媒体传达给高校学生。比如,某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送自己搜集的思政教育材料,并在十九大会议期间,每天向学生发送与学生相关的会议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实时性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然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发展状况,开设专门培养学生新媒体素养的传媒素养课程,课程内容为传媒认知教育以及传媒评价教育等方面。比如,在我国某高校开设的传媒素养课程中,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媒体的特征、媒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传媒信息的正确选择等多个方面,并邀请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在课程开展期间举办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认识新媒体,从而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十分普遍,结合大学生求知欲旺盛及富有探究精神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兴趣非常大,日常生活及思想都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不仅不会在生活中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或交流信息,还会发表自己的个人言论和情绪。但是在发表个人想法的时候,有些高校学生的想法具备较高的随意性,可能会违背传统的道德规范,不利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因此,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学生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明确个人在互联网中的道德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与网络价值观。
比如,有些高校学生在评价社会热点问题时,可能会采用过激的一眼,甚至會捏造事实、诋毁他人,从而对事件的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这一现象,某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相关安全保护条例及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相关规定等),结合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三)各部门联动配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涉及到高校的各个部门及多个平台,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各部门及多平台的联动配合,共同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其中,学生会和校宣传部门负责提供基础保障,应用高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向高校学生推送最新的形式政策,并为高校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高校的网络中心部门负责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对学生在平台上言论及行为的监督,避免学生出现不道德或者不规范的行为。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络辩论大赛或者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榜样华师”颁奖活动,使用校园网站、微博及微信等多个互动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新媒体。在颁奖活动举办的两个小时内,学生一共发布了近五千条微博互动信息,积极参与到“榜样”的相关话题中,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大部分华师学生都会对正面积极的言论产生共鸣,从而正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向“榜样”的方向迈进,这种思政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3]。
结论:综上所述,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教育有效性的提升。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新媒体素养及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培养,并组织学校的各部门进行联动配合,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的思想积极向上地发展,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的分析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指出,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冯媛.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栗鸿亮.如何加强新媒体视阈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考试周刊,2013(A5):150+81.
作者简介:陶艳艳,1985-7,女,汉族,河南新野人,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商学院,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新媒体一经出现,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普及使新媒体环境变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比如有效性较低以及缺乏针对性等。因此,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新媒体主要是指和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全新媒体,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服务。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电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样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特点,获取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通过访问学生的QQ空间、微博及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比如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具备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有些信息明显带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或者仇富仇官思想,这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道德素养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因为新媒体能够实时更新信息,实时向学生展示新鲜事物,很容使学生沉迷网络,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上述现象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创新,避免新媒体的负面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利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及新媒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1]。
二、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提高对学生新媒体素养培养的重视。具体而言,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重点是使学生在应用新媒体的时候,能够正确选择、解读并应用互联网信息,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避免高校学生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迷失自我。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挑选出能够用于思政教育的材料,通过新媒体传达给高校学生。比如,某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送自己搜集的思政教育材料,并在十九大会议期间,每天向学生发送与学生相关的会议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实时性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然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发展状况,开设专门培养学生新媒体素养的传媒素养课程,课程内容为传媒认知教育以及传媒评价教育等方面。比如,在我国某高校开设的传媒素养课程中,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媒体的特征、媒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传媒信息的正确选择等多个方面,并邀请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在课程开展期间举办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认识新媒体,从而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十分普遍,结合大学生求知欲旺盛及富有探究精神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兴趣非常大,日常生活及思想都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不仅不会在生活中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或交流信息,还会发表自己的个人言论和情绪。但是在发表个人想法的时候,有些高校学生的想法具备较高的随意性,可能会违背传统的道德规范,不利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因此,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学生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明确个人在互联网中的道德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与网络价值观。
比如,有些高校学生在评价社会热点问题时,可能会采用过激的一眼,甚至會捏造事实、诋毁他人,从而对事件的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这一现象,某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相关安全保护条例及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相关规定等),结合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三)各部门联动配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涉及到高校的各个部门及多个平台,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各部门及多平台的联动配合,共同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其中,学生会和校宣传部门负责提供基础保障,应用高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向高校学生推送最新的形式政策,并为高校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高校的网络中心部门负责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对学生在平台上言论及行为的监督,避免学生出现不道德或者不规范的行为。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络辩论大赛或者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榜样华师”颁奖活动,使用校园网站、微博及微信等多个互动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新媒体。在颁奖活动举办的两个小时内,学生一共发布了近五千条微博互动信息,积极参与到“榜样”的相关话题中,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大部分华师学生都会对正面积极的言论产生共鸣,从而正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向“榜样”的方向迈进,这种思政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3]。
结论:综上所述,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教育有效性的提升。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新媒体素养及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培养,并组织学校的各部门进行联动配合,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的思想积极向上地发展,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的分析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指出,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冯媛.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栗鸿亮.如何加强新媒体视阈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考试周刊,2013(A5):150+81.
作者简介:陶艳艳,1985-7,女,汉族,河南新野人,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商学院,助教,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