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焦虑问题是其健康成长的一块拦路石,对焦虑问题成因的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给出矫正策略。将对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校管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符合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调查选择江苏大学的学生为样本,江苏大学是一所理工大学,以此为实验样本,可以保证数据有效性,提高本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信度,同时也反映出本项目的强操作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问题;成因;矫正策略
1、大学生焦虑问题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的调查方式分为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有效问卷400份,大学新生(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访谈依据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抽取样本进行。从问卷分析、访谈结果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1.1调查样本分析:
调查在江苏大学在校学生群体之中进行,江苏大学是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对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了铺垫。问卷采取随机发放,对样本依照不同年级各选取100份作为分析的材料,从而有了动态性的特征;并且通过不同学院抽取20人进行访谈,保证了数据在不同学习专业上研究的全面性;其中男女比例为1:1,在男女样本对比上得到有效性。
1.2焦虑问题的认识:
焦虑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一些轻微的细节都会诱发焦虑问题。总体来看,45.26%样本并不在意自己的焦虑问题,选择处理方式也就是放置一旁,或者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友情、爱情等,就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造成恶性网瘾。35.48%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焦虑问题,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19.26%的大學生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形成部分生活方面的重度焦虑。分开看来,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认识焦虑问题以及处理效果呈现倒“U”型,大一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相关知识,难以做到有效应对;大四则是由于面临踏上社会,很难调整自己的思想去合理解决。
1.3焦虑问题的来源:
1.3.1学习方面
缺乏自学能力,不能合理控制学习与休息时间的大学生(35.92%)存在对自己学习成绩的焦虑问题;不能很容易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34.64%),而造成学习困难,从而引发学习焦虑,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29.44%)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和怀疑自己能力的焦虑问题。
1.3.2家庭方面
学校的生活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家庭的和谐程度大大的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家长对学生(34.00%)期待并不是建立在充分认识孩子的基础之上的;45.74%学生与家长缺乏交流;21.33%学生的焦虑问题由于家庭经济的落后,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1.3.3社交方面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来自不同地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出处事风格,这样在人与人间的相处方面,成了焦虑问题诱发的又一大方面。57.64%的学生对大学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持不想或者很难去建立融洽关系的观点。
1.3.4就业方面
数据显示,78.66%的就业焦虑问题出现在大四的学生群体上。由于面临走向社会,又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所以体面的职业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普片追求。因此,所产生的焦虑问题的个体也集中在大四学生之中。
2、大学生焦虑种类和动态分析
综合所有的调查数据,按照焦虑的表现程度,将焦虑分为,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4.22%样本不存焦虑问题,52.34%的大学生存在轻度的焦虑,38.45%正处于中度焦虑之中,而8.99%的存在重度焦虑问题。中、重度焦虑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数据分析主要选择此二者为对象。
2.1焦虑归类
2.1.1学习成绩。大一新生在学习习惯以及作息规律的变化上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对学习成绩的变化会产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合理的归因。大二、大三的知识学习需要自学能力,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的自学效率极低,往往导致学习成绩的而不理想。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对于各类求职的要求,往往会提及相关资格证以及专业知识,会产生不自信问题。
2.1.2自身心理素质(自卑心理)。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水平的差异,对待事情的处理上会有很大的出入,引起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往往是对比的副产品,也就是畸形对比的产物,比如衣着打扮,举止谈吐等等,数据表明如果大学生的自我期望难以达到,会很大程度地挫伤其自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这一类问题在大一新生的样本中普遍存在。
2.1.3人际关系焦虑问题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在大学生群体中,与班级上的同学、宿舍的舍友、家庭亲属之间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引发焦虑。研究数据表明这三者存在一定的联系,班级上的同学间由于个人的性格和大学现有体制的约束,没有充足的接触时间,所以绝大部分是因为缺乏交流造成的。而同宿舍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最近大学生冲突的爆发点,将大一至大四横向上进行比较,明显发现73.32%的中、重度焦虑学生都存在此类问题,大一新生表现最为明显,大二至大四随着相处时间增长,关系得到缓解。正因为与舍友班级同学之间难以找到和谐的关系,会导致学生与亲人进行抱怨,每逢节假日想家,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表明如果确实需要得不到瞒住,那么就很难去实现成长需要,自然会引发多种焦虑问题。
2.1.4就业焦虑
谈及就业,从大一至大四的焦虑表现呈现增长的趋势。大一新生对待就业认识理解为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但是决定人的发展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力。很难正确地认识到这一观点,最终会导致大四的就业重度焦虑问题。俗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待自己的专业不了解的学生约有45.00%,不喜爱所在专业的约为46.32%。毕业生接受不了所选择职业待遇与自己理想的薪资水平存在的差异,造成就业焦虑;同时在大学期间没有获得足够的能力去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就业问题;社会在发展中进步,有的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由热门转变为冷门,引发难以就业问题。 2.2动态研究
根据江苏大学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样本数据,对学生所在年级的横向上进行了整体的分析与概括。对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难以适应在新生中表现很是明显,相关专业资格证获得与否对焦虑问题产生的作用越来越高。最近来自人际关系的焦虑问题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社会影响也極为强烈,比如报复性对待舍友的社会事件就是这一问题的恶果。特别地,在学生宿舍问题上将大一至大四做横向比较,明显发现,73.32%的中、重度焦虑学生都存在此类问题。大一新生表现最为明显,而大二至大四随着相处时间增长,关系得到缓解。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学生对就业关注越来越高。所以有关就业的问题考虑最主要集中在大四毕业生上,自然存在就业焦虑问题的表现呈现递增的形式。
3、焦虑问题矫正策略提出
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流力量,中、重度焦虑问题会引发病态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天赋的,这需要我们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从焦
虑问题的动态分析表明:对待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原则——预防为主,疏导为辅。
3.1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
必修的心理将康教育课程,保障相关知识的获取,是预防和应对焦虑问题的基础和保证。将知识系统化和具体化地教授给学生,达到知识的合理有效地运用。
合理认识自己,树立良性的比较心理。由于社会一直在发展在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追求品质的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生活物质上要有理性的对比心理,恶性攀比会形成自卑的心理,也可能直接诱发病态的心理。
3.2特别关注新生以及毕业生的心理动态
生活方式、学习环境的骤变,大一新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过渡。因此要特别关注新生的心理动态,避免出现焦虑问题。这依赖于学校的环境的变化,要有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时期,模仿中学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期间渗透大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与考核方式。从而预防来自学习的焦虑,这一关键期也就是学生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
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学校有义务去给学生树立就业的观念,虽然所在专业并不一定决定将来职业的选择,但是自己的专业是我们的一个就业保障,将学生对就业的关注最高点改变到大二、大三上来,这样就保证了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职业,最终避免就业焦虑的重度化。
3.3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与调查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听取相关专家的答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将焦虑问题消灭在萌芽时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普及焦虑成因以及焦虑问题的相关案例,让心理健康知识切近大学生的生活,防患于未然。进行心理健康的抽查,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同时解决个性问题,降低学生的焦虑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问题;成因;矫正策略
1、大学生焦虑问题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的调查方式分为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有效问卷400份,大学新生(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访谈依据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抽取样本进行。从问卷分析、访谈结果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1.1调查样本分析:
调查在江苏大学在校学生群体之中进行,江苏大学是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对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了铺垫。问卷采取随机发放,对样本依照不同年级各选取100份作为分析的材料,从而有了动态性的特征;并且通过不同学院抽取20人进行访谈,保证了数据在不同学习专业上研究的全面性;其中男女比例为1:1,在男女样本对比上得到有效性。
1.2焦虑问题的认识:
焦虑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一些轻微的细节都会诱发焦虑问题。总体来看,45.26%样本并不在意自己的焦虑问题,选择处理方式也就是放置一旁,或者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友情、爱情等,就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造成恶性网瘾。35.48%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焦虑问题,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19.26%的大學生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形成部分生活方面的重度焦虑。分开看来,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认识焦虑问题以及处理效果呈现倒“U”型,大一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相关知识,难以做到有效应对;大四则是由于面临踏上社会,很难调整自己的思想去合理解决。
1.3焦虑问题的来源:
1.3.1学习方面
缺乏自学能力,不能合理控制学习与休息时间的大学生(35.92%)存在对自己学习成绩的焦虑问题;不能很容易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34.64%),而造成学习困难,从而引发学习焦虑,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29.44%)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和怀疑自己能力的焦虑问题。
1.3.2家庭方面
学校的生活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家庭的和谐程度大大的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家长对学生(34.00%)期待并不是建立在充分认识孩子的基础之上的;45.74%学生与家长缺乏交流;21.33%学生的焦虑问题由于家庭经济的落后,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1.3.3社交方面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来自不同地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出处事风格,这样在人与人间的相处方面,成了焦虑问题诱发的又一大方面。57.64%的学生对大学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持不想或者很难去建立融洽关系的观点。
1.3.4就业方面
数据显示,78.66%的就业焦虑问题出现在大四的学生群体上。由于面临走向社会,又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所以体面的职业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普片追求。因此,所产生的焦虑问题的个体也集中在大四学生之中。
2、大学生焦虑种类和动态分析
综合所有的调查数据,按照焦虑的表现程度,将焦虑分为,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4.22%样本不存焦虑问题,52.34%的大学生存在轻度的焦虑,38.45%正处于中度焦虑之中,而8.99%的存在重度焦虑问题。中、重度焦虑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数据分析主要选择此二者为对象。
2.1焦虑归类
2.1.1学习成绩。大一新生在学习习惯以及作息规律的变化上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对学习成绩的变化会产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合理的归因。大二、大三的知识学习需要自学能力,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的自学效率极低,往往导致学习成绩的而不理想。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对于各类求职的要求,往往会提及相关资格证以及专业知识,会产生不自信问题。
2.1.2自身心理素质(自卑心理)。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水平的差异,对待事情的处理上会有很大的出入,引起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往往是对比的副产品,也就是畸形对比的产物,比如衣着打扮,举止谈吐等等,数据表明如果大学生的自我期望难以达到,会很大程度地挫伤其自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这一类问题在大一新生的样本中普遍存在。
2.1.3人际关系焦虑问题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在大学生群体中,与班级上的同学、宿舍的舍友、家庭亲属之间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引发焦虑。研究数据表明这三者存在一定的联系,班级上的同学间由于个人的性格和大学现有体制的约束,没有充足的接触时间,所以绝大部分是因为缺乏交流造成的。而同宿舍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最近大学生冲突的爆发点,将大一至大四横向上进行比较,明显发现73.32%的中、重度焦虑学生都存在此类问题,大一新生表现最为明显,大二至大四随着相处时间增长,关系得到缓解。正因为与舍友班级同学之间难以找到和谐的关系,会导致学生与亲人进行抱怨,每逢节假日想家,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表明如果确实需要得不到瞒住,那么就很难去实现成长需要,自然会引发多种焦虑问题。
2.1.4就业焦虑
谈及就业,从大一至大四的焦虑表现呈现增长的趋势。大一新生对待就业认识理解为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但是决定人的发展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力。很难正确地认识到这一观点,最终会导致大四的就业重度焦虑问题。俗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待自己的专业不了解的学生约有45.00%,不喜爱所在专业的约为46.32%。毕业生接受不了所选择职业待遇与自己理想的薪资水平存在的差异,造成就业焦虑;同时在大学期间没有获得足够的能力去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就业问题;社会在发展中进步,有的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由热门转变为冷门,引发难以就业问题。 2.2动态研究
根据江苏大学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样本数据,对学生所在年级的横向上进行了整体的分析与概括。对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难以适应在新生中表现很是明显,相关专业资格证获得与否对焦虑问题产生的作用越来越高。最近来自人际关系的焦虑问题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社会影响也極为强烈,比如报复性对待舍友的社会事件就是这一问题的恶果。特别地,在学生宿舍问题上将大一至大四做横向比较,明显发现,73.32%的中、重度焦虑学生都存在此类问题。大一新生表现最为明显,而大二至大四随着相处时间增长,关系得到缓解。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学生对就业关注越来越高。所以有关就业的问题考虑最主要集中在大四毕业生上,自然存在就业焦虑问题的表现呈现递增的形式。
3、焦虑问题矫正策略提出
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流力量,中、重度焦虑问题会引发病态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天赋的,这需要我们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从焦
虑问题的动态分析表明:对待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原则——预防为主,疏导为辅。
3.1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
必修的心理将康教育课程,保障相关知识的获取,是预防和应对焦虑问题的基础和保证。将知识系统化和具体化地教授给学生,达到知识的合理有效地运用。
合理认识自己,树立良性的比较心理。由于社会一直在发展在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追求品质的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生活物质上要有理性的对比心理,恶性攀比会形成自卑的心理,也可能直接诱发病态的心理。
3.2特别关注新生以及毕业生的心理动态
生活方式、学习环境的骤变,大一新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过渡。因此要特别关注新生的心理动态,避免出现焦虑问题。这依赖于学校的环境的变化,要有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时期,模仿中学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期间渗透大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与考核方式。从而预防来自学习的焦虑,这一关键期也就是学生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
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学校有义务去给学生树立就业的观念,虽然所在专业并不一定决定将来职业的选择,但是自己的专业是我们的一个就业保障,将学生对就业的关注最高点改变到大二、大三上来,这样就保证了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职业,最终避免就业焦虑的重度化。
3.3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与调查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听取相关专家的答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将焦虑问题消灭在萌芽时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普及焦虑成因以及焦虑问题的相关案例,让心理健康知识切近大学生的生活,防患于未然。进行心理健康的抽查,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同时解决个性问题,降低学生的焦虑问题出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