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毕业前实习的一种方式,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问题;途径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又能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工作情境,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由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让学生从学校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生活中去。但从目前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对实习企业、岗位的要求期望值过高,心里反差大。
第一,学生希望能够在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而事实上,几乎所有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都是辅助岗位,技术含量很低,专业性也不强。
第二,学生希望在用人单位得到和在学校老师一样的关心和照顾。尽管企业已经按照比正常员工更宽松的要求来对待学生,学生仍然觉得十分苛刻和严厉。
第三,学生希望工作轻松,工作条件优越。可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上所能获得的工作多数是一线的工作岗位,工作不可能十分轻松和舒适。
2、学生吃苦精神不够,缺乏责任心。
第一,对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执行。随意请假或者实习过程中没事做时就会串岗,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实习中学生一般前期热情比较高。但一个星期后就开始喊累并开始用各种方式来逃避工作。企业工作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时间消耗较多,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很难适应。
3、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存在着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的认识偏差,不自觉中把顶岗实习变成了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就终止培养,教学计划实施不连续,导致许多学生成了半成品。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和就业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学生进厂便是廉价劳动者,把学生当做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让他们的生产劳动和正常工人一样,没有认识到学生到企业来的真正目的是学习。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指导、培养等工作版块几乎空白,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难以实现共育目标。
岗前教育在顶岗实习前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赴企业实习之前,学校只是简单的开个会,轻描淡写的讲讲,企业在学生进厂前也是如此。岗前教育没有引起学校、企业的足够重视,致使学生实习效果不佳。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充分结合。
课程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
学生与员工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自己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付出,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因此,中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想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于学生来说,要主动适应角色转变。
首先是心态,无论你所从事的岗位比原来想像的好一些还是差一些,都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工作。
其次是心理,要具有责任感和一定的承受力。
学习和工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或损失,而工作任务没完成则会阻碍他人工作的顺利完成,甚至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学生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有多大,所以在这里对学生们强调责任感的问题。不管上级分配什么工作,你都要认真负责地完成,不能有丝毫懈怠。
另外,在工作中,新员工经常会出差错,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这不是要你默默接受领导的批评,而是要求你在受到批评后,要做好心理调整,不因为一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相反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以后的工作做好。
第三是行为,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与在学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样。每项工作都有一定的工作流程,这就要求按照流程来完成工作。对于业务上的难题,就要及时主动地去请教老员工或领导。你的这个行为不会换来领导的批评,而只会迎来领导的认可。
2、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由于受到过多的宠爱,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没有受到规范的教育。因此,学生由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养成教育和责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要培养学生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它不等于让学生穿破衣裤、吃冷泡面。关键在于这种理念对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品德教育、礼仪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荣辱观。
第三,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就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责任教育的灌输,致使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就业技能就能成功就业,这是一種错误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非常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让每一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不但具有专业技能而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职业人,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3、对于企业来说,从目前就业情况看,学校和企业之间在相关环节上有所脱节,学校的教育跟不上企业先进技术的发展。企业又不愿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对某些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还不够满意,企业希望得到环境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马上就做事的学生。而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学生在上岗前企业还需花一定时间和经费对实习学生进行专门教育,才能把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岗位技能。若学校和企业精心设计理论和实训教学课程结构、分解知识融入项目,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实训项目中,就会有效地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角色转变的实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职学生只有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已的人格,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去承担这个职业角色,才能胜任这个角色,顺利渡过适应期,完成角色转换,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问题;途径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又能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工作情境,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由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让学生从学校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生活中去。但从目前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对实习企业、岗位的要求期望值过高,心里反差大。
第一,学生希望能够在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而事实上,几乎所有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都是辅助岗位,技术含量很低,专业性也不强。
第二,学生希望在用人单位得到和在学校老师一样的关心和照顾。尽管企业已经按照比正常员工更宽松的要求来对待学生,学生仍然觉得十分苛刻和严厉。
第三,学生希望工作轻松,工作条件优越。可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上所能获得的工作多数是一线的工作岗位,工作不可能十分轻松和舒适。
2、学生吃苦精神不够,缺乏责任心。
第一,对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执行。随意请假或者实习过程中没事做时就会串岗,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实习中学生一般前期热情比较高。但一个星期后就开始喊累并开始用各种方式来逃避工作。企业工作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时间消耗较多,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很难适应。
3、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存在着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的认识偏差,不自觉中把顶岗实习变成了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就终止培养,教学计划实施不连续,导致许多学生成了半成品。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和就业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学生进厂便是廉价劳动者,把学生当做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让他们的生产劳动和正常工人一样,没有认识到学生到企业来的真正目的是学习。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指导、培养等工作版块几乎空白,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难以实现共育目标。
岗前教育在顶岗实习前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赴企业实习之前,学校只是简单的开个会,轻描淡写的讲讲,企业在学生进厂前也是如此。岗前教育没有引起学校、企业的足够重视,致使学生实习效果不佳。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充分结合。
课程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
学生与员工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自己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付出,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因此,中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想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于学生来说,要主动适应角色转变。
首先是心态,无论你所从事的岗位比原来想像的好一些还是差一些,都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工作。
其次是心理,要具有责任感和一定的承受力。
学习和工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或损失,而工作任务没完成则会阻碍他人工作的顺利完成,甚至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学生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有多大,所以在这里对学生们强调责任感的问题。不管上级分配什么工作,你都要认真负责地完成,不能有丝毫懈怠。
另外,在工作中,新员工经常会出差错,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这不是要你默默接受领导的批评,而是要求你在受到批评后,要做好心理调整,不因为一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相反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以后的工作做好。
第三是行为,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与在学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样。每项工作都有一定的工作流程,这就要求按照流程来完成工作。对于业务上的难题,就要及时主动地去请教老员工或领导。你的这个行为不会换来领导的批评,而只会迎来领导的认可。
2、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由于受到过多的宠爱,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没有受到规范的教育。因此,学生由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养成教育和责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要培养学生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它不等于让学生穿破衣裤、吃冷泡面。关键在于这种理念对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品德教育、礼仪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荣辱观。
第三,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就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责任教育的灌输,致使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就业技能就能成功就业,这是一種错误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非常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让每一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不但具有专业技能而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职业人,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3、对于企业来说,从目前就业情况看,学校和企业之间在相关环节上有所脱节,学校的教育跟不上企业先进技术的发展。企业又不愿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对某些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还不够满意,企业希望得到环境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马上就做事的学生。而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学生在上岗前企业还需花一定时间和经费对实习学生进行专门教育,才能把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岗位技能。若学校和企业精心设计理论和实训教学课程结构、分解知识融入项目,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实训项目中,就会有效地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角色转变的实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职学生只有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已的人格,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去承担这个职业角色,才能胜任这个角色,顺利渡过适应期,完成角色转换,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