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代表环保、和平、宁静,同时又含有生机勃勃、蓬勃向上的意义。在学校管理中,利用学校环境资源和生源特点,以“绿色教育”为办学特色,无论从提高学校办学品位还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来看,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实施绿色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三个层面的“绿”化,包括环境营造、管理创新、活动特色三个层面,彰显了学校的德育特色,对学校文化建设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绿”化,深入人心
1. 创建优美的绿色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化的熏陶效能
创建优美的绿色校园环境,首先要打破常规的、静止的模式,围绕师生学习生活布置环境,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把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都创设得细致而有品位,虽然默默无言,却又具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学楼上“端正做人、诚恳做事”“阳光自信、言行一致”醒目的十六个大字,昭示了我们的校训和校风。置于教学楼与操场之间的假山鱼池,相映成趣;花圃内整齐的九里香和清香怡人的桂花,点缀在砚石其间;诗意的石桌椅,富有趣味的地理园,在绿树、红花掩映中的校园给人以美的启迪与享受。设置于草坪之中的“警示牌”,以其巧妙的构思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而那充盈人文关怀的“轻声慢步”“左上右下”话语更是让学生过目不忘。
校园环境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因此,在景点的设置上,我们十分强调它的生动性、形象性。文化长廊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紧扣着经典,提醒师生做人要“仁、礼、忠、孝、和、正”,做事要“智、勇、恭、惠、慎、诚”。催人奋进的经典长廊,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教人求真的经典的人物、经典的瞬间、经典的发明、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游戏、经典的动漫角色、经典的国粹则是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文明。每层楼楼梯口展示的是教师职业道德风范的五个词语、学生行为规范的六个大字,以及丰富多彩的知识角。每层走廊一个主題,外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教室内的廊柱上悬挂的是经典诵读的内容。整个校园的人文布局无不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促进心育工作专业化”心理健教的理念与特色。如今,校园每个角落都飘溢书香,优雅的人文环境发挥着熏陶心灵的作用,师生时时处处如沐春风。
2. 构建绿色和谐的人文环境,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效能
绿色人文环境的内核是校园精神文化,构建绿色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催人奋发、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对全体师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
师生和谐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根本。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我们既要倡导老师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我们又应该教育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重老师,虚心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干群和谐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关键。要大力倡导干群之间坦诚相处、平等交流,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发挥各人所长,弥补个人之短,建立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工作团体。
家校和谐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交流学生在家、校中的表现,研讨个别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可以使用通讯或互联网等手段开办网络家长学校,进行家校信息交流、家庭教育培训和教育故事经验交流等,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家校的沟通与联系,这样既能消融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可能的“隔阂”,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二、管理“绿”化,创新求异
1. 结合校本特色,确立绿色教育理念
2009年开始,我们重新梳理了学校办学现状,发掘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结合学校获得的“绿色学校”荣誉,重新调整了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确立了绿色教育的理念。以“坚持绿色德育,实现绿色育人”的办学思想,倡导“绿色养德 端品正行”的德育理念,追求“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为学生的终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其基本内容是以绿色德育为切入点,以绿色氛围熏陶人,以民主思想塑造人,以人文精神关怀人,以科学方法培育人,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使孩子们得以自然、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2. 以点绿建设为载体,丰富绿色德育的内容
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要求出发,2009年开始我们提出了《绿色养德,构建绿色文明、提升学生素养》的课题研究,目的是希望在理论上,为绿色德育寻求指导,在实践上,丰富绿色德育的内容。
为了倡导全校师生参与养护绿色植物为主要内容的“点绿行动”,体现学生动手、爱劳动、爱护花草、有爱心、热爱绿色等,每人带一盘绿色植物回班级进行培植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美化教室和校园,争创绿色学习环境,进行绿色植物的养护、培育活动。一是每一个班级都建立一个绿色角,精心呵护和培育这一个个绿色的“小生命”。二是“绿地认养”:各班按学校的分配的任务供养好班级自己管理的绿化带;三是将盆花寄养在班级,班干部将安排班上同学轮流给花浇水、施肥、看护,并将养花经历和感受写在集体养花日记上。首轮活动预计“点绿”超过1千盆盆栽,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很好的爱护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思想的体验教育,也给学生们补上了一次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课,让学生们直接参与、融入到植绿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爱护绿色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心灵洗礼”。
三、活动“绿”化,彰显特色
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德育活动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心灵素质,使他们能修身养心,从而形成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真善美统一的和谐人格,这也就是创建“绿色校园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如家庭、社区绿色生活调查,绿色教育小报设计,绿色小创造发明活动、“红领巾废品中转站”、“小手牵大手,绿化净家园”等活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社区合作,挖掘社区的环境道德教育职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环境实践活动,与街道居委会组成了“环境共建单位”,签订了“共建精神文明协议书”,双休日、节假日,孩子与父母一起在社区劳动、宣传。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充实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意识和能力。 1. 发挥班集体平衡教育作用,争创“绿色中队”
绿色德育应该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发挥班集体的平行教育影响作用。为此,我们推出了“绿色中队”创建活动,这是一项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的班集体争优活动。它参照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将一日常规分解为“勤学花、守纪花、卫生花、健身花、礼仪花、节俭花、安全花”七个方面,每个方面细化成若干条标准,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求。
活动采取每天定时和不定时检查,由值日老师指导“红领巾值日岗”干部对照标准评分,及时反馈和提出改进意见。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评出本月“绿色中队”获得班级。与以往做法所不同的是月总结时,我们不限制名额,只要达到评比要求,就算达标,避免了班级之间你有我无,我有你无之类的竞争。在创建活动过程,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真正发挥了班集体的平行作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提高,改善了学风、班风和校风。
2. 改革评价机制,评选“绿色之星”
德育评价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走向成功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开展了“绿色”系列评比活动,尝试对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
“绿色之星”评比缘于“绿色中队”争创活动,是学生个人德育乃至综合性素质的过程性评价。内容涉及行为规范、学习、雏鹰争章、个人特长等方面,名额分配上也不作过死板的限制,凡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成為相应等第的“绿色之星”。同时,为鼓励学生创新和出类拔萃,设立破格越级的办法,让学生成为高一级别的星级少年。活动采取对照标准、动态评定的方式,每月评比一次。学期和年度的优秀学生评比则在月星级评比的基础上进行,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绿色中队”“绿色之星”这两项评比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面向所有班级和全体学生,要求适度,评价实在,操作性强,公开公平,尽可能地让每个班级和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奖,这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过度的竞争带给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评比坚持自主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以及全体学生参与、公开民主的原则,所以评比过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过程,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提高,改善了学风、班风,提升了学校的内在发展力。
一、环境“绿”化,深入人心
1. 创建优美的绿色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化的熏陶效能
创建优美的绿色校园环境,首先要打破常规的、静止的模式,围绕师生学习生活布置环境,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把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都创设得细致而有品位,虽然默默无言,却又具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学楼上“端正做人、诚恳做事”“阳光自信、言行一致”醒目的十六个大字,昭示了我们的校训和校风。置于教学楼与操场之间的假山鱼池,相映成趣;花圃内整齐的九里香和清香怡人的桂花,点缀在砚石其间;诗意的石桌椅,富有趣味的地理园,在绿树、红花掩映中的校园给人以美的启迪与享受。设置于草坪之中的“警示牌”,以其巧妙的构思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而那充盈人文关怀的“轻声慢步”“左上右下”话语更是让学生过目不忘。
校园环境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因此,在景点的设置上,我们十分强调它的生动性、形象性。文化长廊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紧扣着经典,提醒师生做人要“仁、礼、忠、孝、和、正”,做事要“智、勇、恭、惠、慎、诚”。催人奋进的经典长廊,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教人求真的经典的人物、经典的瞬间、经典的发明、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游戏、经典的动漫角色、经典的国粹则是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文明。每层楼楼梯口展示的是教师职业道德风范的五个词语、学生行为规范的六个大字,以及丰富多彩的知识角。每层走廊一个主題,外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教室内的廊柱上悬挂的是经典诵读的内容。整个校园的人文布局无不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促进心育工作专业化”心理健教的理念与特色。如今,校园每个角落都飘溢书香,优雅的人文环境发挥着熏陶心灵的作用,师生时时处处如沐春风。
2. 构建绿色和谐的人文环境,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效能
绿色人文环境的内核是校园精神文化,构建绿色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催人奋发、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对全体师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
师生和谐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根本。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我们既要倡导老师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我们又应该教育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重老师,虚心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干群和谐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关键。要大力倡导干群之间坦诚相处、平等交流,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发挥各人所长,弥补个人之短,建立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工作团体。
家校和谐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交流学生在家、校中的表现,研讨个别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可以使用通讯或互联网等手段开办网络家长学校,进行家校信息交流、家庭教育培训和教育故事经验交流等,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家校的沟通与联系,这样既能消融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可能的“隔阂”,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二、管理“绿”化,创新求异
1. 结合校本特色,确立绿色教育理念
2009年开始,我们重新梳理了学校办学现状,发掘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结合学校获得的“绿色学校”荣誉,重新调整了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确立了绿色教育的理念。以“坚持绿色德育,实现绿色育人”的办学思想,倡导“绿色养德 端品正行”的德育理念,追求“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为学生的终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其基本内容是以绿色德育为切入点,以绿色氛围熏陶人,以民主思想塑造人,以人文精神关怀人,以科学方法培育人,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使孩子们得以自然、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2. 以点绿建设为载体,丰富绿色德育的内容
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要求出发,2009年开始我们提出了《绿色养德,构建绿色文明、提升学生素养》的课题研究,目的是希望在理论上,为绿色德育寻求指导,在实践上,丰富绿色德育的内容。
为了倡导全校师生参与养护绿色植物为主要内容的“点绿行动”,体现学生动手、爱劳动、爱护花草、有爱心、热爱绿色等,每人带一盘绿色植物回班级进行培植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美化教室和校园,争创绿色学习环境,进行绿色植物的养护、培育活动。一是每一个班级都建立一个绿色角,精心呵护和培育这一个个绿色的“小生命”。二是“绿地认养”:各班按学校的分配的任务供养好班级自己管理的绿化带;三是将盆花寄养在班级,班干部将安排班上同学轮流给花浇水、施肥、看护,并将养花经历和感受写在集体养花日记上。首轮活动预计“点绿”超过1千盆盆栽,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很好的爱护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思想的体验教育,也给学生们补上了一次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课,让学生们直接参与、融入到植绿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爱护绿色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心灵洗礼”。
三、活动“绿”化,彰显特色
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德育活动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心灵素质,使他们能修身养心,从而形成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真善美统一的和谐人格,这也就是创建“绿色校园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如家庭、社区绿色生活调查,绿色教育小报设计,绿色小创造发明活动、“红领巾废品中转站”、“小手牵大手,绿化净家园”等活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社区合作,挖掘社区的环境道德教育职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环境实践活动,与街道居委会组成了“环境共建单位”,签订了“共建精神文明协议书”,双休日、节假日,孩子与父母一起在社区劳动、宣传。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充实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意识和能力。 1. 发挥班集体平衡教育作用,争创“绿色中队”
绿色德育应该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发挥班集体的平行教育影响作用。为此,我们推出了“绿色中队”创建活动,这是一项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的班集体争优活动。它参照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将一日常规分解为“勤学花、守纪花、卫生花、健身花、礼仪花、节俭花、安全花”七个方面,每个方面细化成若干条标准,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求。
活动采取每天定时和不定时检查,由值日老师指导“红领巾值日岗”干部对照标准评分,及时反馈和提出改进意见。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评出本月“绿色中队”获得班级。与以往做法所不同的是月总结时,我们不限制名额,只要达到评比要求,就算达标,避免了班级之间你有我无,我有你无之类的竞争。在创建活动过程,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真正发挥了班集体的平行作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提高,改善了学风、班风和校风。
2. 改革评价机制,评选“绿色之星”
德育评价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走向成功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开展了“绿色”系列评比活动,尝试对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
“绿色之星”评比缘于“绿色中队”争创活动,是学生个人德育乃至综合性素质的过程性评价。内容涉及行为规范、学习、雏鹰争章、个人特长等方面,名额分配上也不作过死板的限制,凡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成為相应等第的“绿色之星”。同时,为鼓励学生创新和出类拔萃,设立破格越级的办法,让学生成为高一级别的星级少年。活动采取对照标准、动态评定的方式,每月评比一次。学期和年度的优秀学生评比则在月星级评比的基础上进行,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绿色中队”“绿色之星”这两项评比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面向所有班级和全体学生,要求适度,评价实在,操作性强,公开公平,尽可能地让每个班级和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奖,这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过度的竞争带给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评比坚持自主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以及全体学生参与、公开民主的原则,所以评比过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过程,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提高,改善了学风、班风,提升了学校的内在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