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田地区在职中小学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还不能完全使用“双语”完成教学任务。自治区提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后,城镇和乡村基本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学前“双语”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我地区双语教学基本上适应了自治区“双语”教学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使我地区“双语教学”更加活起来的肤浅认识。
【关键词】 双语教学;教师;学生;活教;活学;活用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同克什米尔接壤,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570公里,有边界线210公里。由于和田城镇化程度不高,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是新疆最贫困的地区,在职中小学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比重较大,特别是边远农牧区100%为少数民族教师,其中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还不能完全使用“双语”完成教学任务。
自治区提出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2008至2012年,学前“双语”教育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应自治区“双语”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城镇和乡村基本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学前“双语”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区95个县市区、852个乡镇、8811个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在园幼儿达到43.82万人,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4607人。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与基层推进学前“双语”教学的愿望和要求,与不断扩大的学前“双语”教学规模极不适应。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汉语文已成为我国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往来,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因此,处理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在通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都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要在民族学校中进行双语教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少数民族语文是少数民族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普及,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势必需要进一步使用功能最强的全国通用的汉语文,这已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需求。在我国多民族、多语言文字的国情下,实施双语教育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人才的根本措施,也是执行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抓好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做为维护新疆长治久安、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长远大计,相继推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的意见》,将学前“双语”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提出“双语”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前抓起”,充分发挥幼儿语言模仿和接受能力强,语感好和语音比较纯正的天赋,培养少数民族学前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双语”教学输送合格的生源,使自治区的“双语”教育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升。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惠民政策和民心工程,对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作用十分重要。
汉语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五大语言之一,又是联合国使用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在国内、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就业优势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国际上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汉语,掌握了汉语这个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就架起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桥梁。
现在,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发展有着强烈愿望,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掌握重要的语言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因此,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实质上是维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对于保证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公平竞争、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推进“双语”教育,使语言不再成为各族群众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使各族群众更广泛、更深入、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使各族群众通过汉语这一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更加亲密的友谊和感情,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和全国各民族之间的族际共同语旧称国语,后改称普通话。现在,普通话有备用法律的形式定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我们身处知识迅速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我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发展,除了学习和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这是各民族互助合作,在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共同前进的前提。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应该进一步强化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双语”教学活起来,是“双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1 活教
教无定法,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汉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2 活学
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活用
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用汉语讲解、用汉语提问、用汉语奖、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汉语是活的语言。在这样的汉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振奋,与教师的配合会更加默契,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细致而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而丰富,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
4 活动与合作
汉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汉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交际活动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汉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汉语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5 合情与“合法”
汉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浸入情感”的汉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也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它是一种情感培养,让人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语法是组成语言系统的纲纪,汉语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第一性的,语音、语调的标准、地道,语句的合(语)法性,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录像等手法来确保汉语教学的科学性。教标准的汉语,学标准的汉语,用标准的汉语。
6 活作业与活考试
作业的布置应侧重实践能力,如可以让学生用磁带录制口头作业,让学生轮流进行值日报告,陈述、评议时事、新闻等。考试是汉语教学的向导,灵活的考试方式能起到引导活教学的作用。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运用,特别是听力、口语应成为考查的重要内容。
以上所述,是本人对让我地区“双语教学”活起来的一点 肤浅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谨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
[2]朱茫茫编著:有效的教学技能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
[3]方晓华:论新课程汉语教学模式( “新疆双语教育”2009年第一期)
和田地区在职中小学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还不能完全使用“双语”完成教学任务。自治区提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后,城镇和乡村基本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学前“双语”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我地区双语教学基本上适应了自治区“双语”教学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使我地区“双语教学”更加活起来的肤浅认识。
【关键词】 双语教学;教师;学生;活教;活学;活用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同克什米尔接壤,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570公里,有边界线210公里。由于和田城镇化程度不高,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是新疆最贫困的地区,在职中小学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比重较大,特别是边远农牧区100%为少数民族教师,其中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还不能完全使用“双语”完成教学任务。
自治区提出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2008至2012年,学前“双语”教育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应自治区“双语”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城镇和乡村基本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学前“双语”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区95个县市区、852个乡镇、8811个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在园幼儿达到43.82万人,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4607人。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与基层推进学前“双语”教学的愿望和要求,与不断扩大的学前“双语”教学规模极不适应。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汉语文已成为我国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往来,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因此,处理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在通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都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要在民族学校中进行双语教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少数民族语文是少数民族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普及,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势必需要进一步使用功能最强的全国通用的汉语文,这已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需求。在我国多民族、多语言文字的国情下,实施双语教育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人才的根本措施,也是执行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抓好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做为维护新疆长治久安、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长远大计,相继推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的意见》,将学前“双语”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提出“双语”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前抓起”,充分发挥幼儿语言模仿和接受能力强,语感好和语音比较纯正的天赋,培养少数民族学前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双语”教学输送合格的生源,使自治区的“双语”教育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升。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惠民政策和民心工程,对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作用十分重要。
汉语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五大语言之一,又是联合国使用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在国内、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就业优势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国际上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汉语,掌握了汉语这个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就架起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桥梁。
现在,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发展有着强烈愿望,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掌握重要的语言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因此,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实质上是维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对于保证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公平竞争、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推进“双语”教育,使语言不再成为各族群众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使各族群众更广泛、更深入、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使各族群众通过汉语这一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更加亲密的友谊和感情,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和全国各民族之间的族际共同语旧称国语,后改称普通话。现在,普通话有备用法律的形式定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我们身处知识迅速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我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发展,除了学习和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这是各民族互助合作,在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共同前进的前提。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应该进一步强化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双语”教学活起来,是“双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1 活教
教无定法,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汉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2 活学
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活用
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用汉语讲解、用汉语提问、用汉语奖、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汉语是活的语言。在这样的汉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振奋,与教师的配合会更加默契,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细致而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而丰富,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
4 活动与合作
汉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汉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交际活动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汉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汉语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5 合情与“合法”
汉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浸入情感”的汉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也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它是一种情感培养,让人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语法是组成语言系统的纲纪,汉语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第一性的,语音、语调的标准、地道,语句的合(语)法性,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录像等手法来确保汉语教学的科学性。教标准的汉语,学标准的汉语,用标准的汉语。
6 活作业与活考试
作业的布置应侧重实践能力,如可以让学生用磁带录制口头作业,让学生轮流进行值日报告,陈述、评议时事、新闻等。考试是汉语教学的向导,灵活的考试方式能起到引导活教学的作用。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运用,特别是听力、口语应成为考查的重要内容。
以上所述,是本人对让我地区“双语教学”活起来的一点 肤浅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谨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
[2]朱茫茫编著:有效的教学技能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
[3]方晓华:论新课程汉语教学模式( “新疆双语教育”200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