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3日上午,在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一块花生田里,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魏凤梅、尚红艳的指导下,李现令等几位农民正在把麦种倒进机播耧,以每亩8.5公斤的播量,把包衣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间。李现令等几位农民一边播种,一边向技术指导员讨教技术问题……这是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棚架断层问题,完善和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树立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构建“五三二0”体系,确保科技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孙彩霞正在通过电话解答农民咨询的小麦春季施肥问题,其桌子上放着一叠叠农广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农业科技“明白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供农民取阅。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是滑县在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创造性地构建的“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中“三级阵地”的一部分。“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的“五”系指“五级”组织。即“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三”指“三级阵地”。即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二”系“双层”网络。即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村科技专干组成的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全县100个科技行动小组、1000个辐射带动小组为基点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0”即“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五三二0”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科技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实施“1231”战略,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09年2月,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下,滑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1231”战略“一体两翼”中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合作社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构成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考评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综合考评制,创新以目标管理和百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奖励与制约机制,以调动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另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触摸屏幕咨询系统、“QQ”网络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咨询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经验型技术指导向数字型技术指导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三个推进”。在全县强化推进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推广,强化推进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的应用,强化推进农民科技教育主体培训的开展。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的目标。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增强基层推广力量
针对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民接受新技术以模仿为主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狠抓示范户“三个能力建设”,使他们掌握一套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并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自主创业致富。示范户成为“土专家”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逐渐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2006年以来,城关镇贾固村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管齐下,入选了央视七套“魅力乡村”的评选;留固镇程新庄村已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高平镇在前留香寨、苗西等示范村的带动下,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模式已趋形成。科技推广普及的另一项成果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如: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科技示范户黄国兴,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城关镇东孔庄村科技示范户王贵海,2008年10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9年7月20日参加了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大交流背景下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进行主题发言。
四、实行示范培训一体化,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为强化技术示范,改“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农民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着做、跟着干。按照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设置了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和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实行了“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指导员包服务,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一集成”即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高产、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6月7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留固镇后五坊村小麦攻关田中张天然农户的1.57亩小麦进行现场实收实打测产,经过丈量、机收、称重、除水和除杂,最后折合亩产708.5公斤。
五、通过科技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全县粮食生产逐年增产,2004年粮食总产20亿斤;2005年21亿斤;2006年23亿斤;2007年25.98亿斤;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总产达84.9万吨;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519公斤,总产89.7万吨,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由于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科技贡献率达到49%。
(作者单位:滑县农技推广中心)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棚架断层问题,完善和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树立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构建“五三二0”体系,确保科技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孙彩霞正在通过电话解答农民咨询的小麦春季施肥问题,其桌子上放着一叠叠农广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农业科技“明白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供农民取阅。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是滑县在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创造性地构建的“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中“三级阵地”的一部分。“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的“五”系指“五级”组织。即“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三”指“三级阵地”。即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二”系“双层”网络。即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村科技专干组成的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全县100个科技行动小组、1000个辐射带动小组为基点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0”即“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五三二0”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科技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实施“1231”战略,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09年2月,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下,滑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1231”战略“一体两翼”中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合作社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构成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考评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综合考评制,创新以目标管理和百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奖励与制约机制,以调动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另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触摸屏幕咨询系统、“QQ”网络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咨询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经验型技术指导向数字型技术指导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三个推进”。在全县强化推进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推广,强化推进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的应用,强化推进农民科技教育主体培训的开展。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的目标。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增强基层推广力量
针对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民接受新技术以模仿为主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狠抓示范户“三个能力建设”,使他们掌握一套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并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自主创业致富。示范户成为“土专家”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逐渐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2006年以来,城关镇贾固村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管齐下,入选了央视七套“魅力乡村”的评选;留固镇程新庄村已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高平镇在前留香寨、苗西等示范村的带动下,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模式已趋形成。科技推广普及的另一项成果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如: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科技示范户黄国兴,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城关镇东孔庄村科技示范户王贵海,2008年10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9年7月20日参加了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大交流背景下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进行主题发言。
四、实行示范培训一体化,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为强化技术示范,改“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农民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着做、跟着干。按照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设置了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和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实行了“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指导员包服务,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一集成”即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高产、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6月7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留固镇后五坊村小麦攻关田中张天然农户的1.57亩小麦进行现场实收实打测产,经过丈量、机收、称重、除水和除杂,最后折合亩产708.5公斤。
五、通过科技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全县粮食生产逐年增产,2004年粮食总产20亿斤;2005年21亿斤;2006年23亿斤;2007年25.98亿斤;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总产达84.9万吨;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519公斤,总产89.7万吨,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由于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科技贡献率达到49%。
(作者单位:滑县农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