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回归生活和情感,要求回归文学的本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不能只是指导其进行机械的逻辑思考和套路化的解读,而应该注重对文章的情感意蕴进行感悟。然而这种情感意蕴的体会也要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要通过多元化的理解和分析逐步探究文章深层次的情感意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抛弃固定思考模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多元感悟,以求探查文章的情感意蕴。
一、结合民风民俗进行理性思考
结合民风民俗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是探究文章情感意蕴的一个好方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融入了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阅读这些课文就好像是打开了一幅幅内容丰富的民间风俗画卷一般,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找出文章中展现民族风情的地方,而后再尝试从中提炼出和情感意蕴密切相关的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作者为何要在文章中加入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信息。
《边城》一文如同在读者的面前展开了一幅绚烂的画卷,让读者对于边城的风土民情有了充分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边城》全文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苗家传统文化。文章中展现了安静的吊脚楼,无语沉默的古城墙和石板路,一切都体现出宁静、祥和、古朴的状态,这样便展现了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翠翠对歌的场景,思考这一段内容中展现了怎样的一种民风民俗。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翠翠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彩礼多少来决定,而是通过对歌的方式来自主选择自己的夫婿,这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更体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作者对于淳朴人性的理性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深刻地思考,如让学生探究“磨坊”在文章中意味着什么,这和边城的传统生活之间有什么矛盾。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磨坊实际上象征着城市文明对于淳朴乡土生活的侵蚀,作者表示了对此的担心。通过这样的深入探究,学生对文章的核心主旨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在学生感性体验文章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理性思辨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文章中所描绘的民风场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那么会给人产生怎样的感受。又或者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在自己生活的家乡是否也有一些民风民俗,这些民风民俗是否至今还保留完好,为何国家要号召将民风民俗等相关内容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这些问题的思考都能促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民风民俗的重要意义。
二、用理性思考揣摩象征意义
揣摩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也是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作品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会产生某种独特的感悟。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尝试挖掘出其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行理性思考,则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致橡树》这首歌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思考,其中运用了各种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探究其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并尝试以此为基础挖掘这首诗歌的深层次意义。如有学生找出了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如“凌霄花、绿荫、泉源”等意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这些意象进行了分析,如其中有一类是极力攀附型的爱情意象,凌霄花、痴情鸟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类爱情是作者重点批判的内容。此外作者还写了单一奉献型的爱情意象,如泉源就是其中之一,这类爱情强调了女性对男性的付出,但是却忽视了女性是一个生命个体,也有自己内心的感受。第三类则是平等独立的爱情意象,如木棉花和橡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个意象象征了爱情的双方要自尊自爱,要立足于现实,同时又要共同追求美好的未來。这才是作者最渴望并表示认同的爱情形式。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主旨有了深入地了解。
教师可以提取出文章中的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鼓励学生探索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如果学生能有所感悟,则学生能对文章进行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教师继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通过这些象征意义让读者了解一些什么呢?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观点有更深的感悟,体会到作者想要褒扬什么事物、批判什么事物。
三、用理性思考探究人性本质
不少文章中都有对于人性的描写,这些内容表示了作者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究和感悟,也是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理性的思考,让学生探究文章通过何种方式展现人性、思考人性,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人生。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加以引领,又或者通过联系与之有关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加以分析辩论,又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人对于本文的评价。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探究文章的人性。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围绕文章提出某些问题,促使学生对其中的人性进行探索和思考。如可以提出问题:“林黛玉和贾母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亲戚关系,但是为何林黛玉见到贾母和贾家的其他人之后还要如此拘谨呢?贾母对于林黛玉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林黛玉通过在邢夫人处辞饭、在王夫人处让座、在贾母房中吃饭、两次回答读什么书时答案不一样等方式表现出其严谨的态度。这是因为林黛玉的心中受到了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林黛玉作为寄居他人屋檐下的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助的感觉。贾母对林黛玉虽然十分喜爱,但是却更多出于可怜,她对于林黛玉的情感和对于贾宝玉的情感有着些许的不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古今之人在伦理情感上的差异性,如古代女子不能上桌吃饭,而现代女性却能和男性一样从事工作,这是否说明古今在对待女性上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素质教育中,其实生命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探究文章中的人性展现,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人生。这是一个学生无法避免、最终将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机会促使学生逐步对该问题进行理性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刻地感受文章的情感意蕴。
四、用理性思考填充想象空白
文学的魅力在于每一个人在阅读时都可能读出不同的意蕴,部分作品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读者眼里也能读出不同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弃套路化的回答,尝试积极展开想象,对文章中的某些留白处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如果学生能结合时代特点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感悟,则学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其中的一些空白部分进行填充,对文章进行个性化思考。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最后的部分,当作者再次回到自己的房门前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段文字除了具有首尾呼应的效果以外,还具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可以展开想象,思考作者处于这种状态下内心的情感,并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分析。如有学生提出:“‘什么声息都没有’,表示的是一种安静的状态,但是这种安静的状态和荷塘中的宁静不一样。荷塘的宁静‘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因此并不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是屋子里的安静却是一种死寂,这让人产生了一种压抑的感觉。作者正是因为对于现实生活感到无奈,因此才会有这样压抑的感觉,这是作者内心和生活境况的体现。”这样的想象既符合文章的内容,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考。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在文章中找出各种形式的空白处,并围绕这些地方进行积极想象。这样能避免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模式化的类同思考,能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个性化的情感探索,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意蕴。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从各种方面入手对文章的情感意蕴进行理性的探究,通过探究民风民俗、揣摩象征意义、感悟人性生活、针对留白想象等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挖掘出文章的本质,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
一、结合民风民俗进行理性思考
结合民风民俗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是探究文章情感意蕴的一个好方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融入了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阅读这些课文就好像是打开了一幅幅内容丰富的民间风俗画卷一般,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找出文章中展现民族风情的地方,而后再尝试从中提炼出和情感意蕴密切相关的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作者为何要在文章中加入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信息。
《边城》一文如同在读者的面前展开了一幅绚烂的画卷,让读者对于边城的风土民情有了充分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边城》全文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苗家传统文化。文章中展现了安静的吊脚楼,无语沉默的古城墙和石板路,一切都体现出宁静、祥和、古朴的状态,这样便展现了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翠翠对歌的场景,思考这一段内容中展现了怎样的一种民风民俗。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翠翠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彩礼多少来决定,而是通过对歌的方式来自主选择自己的夫婿,这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更体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作者对于淳朴人性的理性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深刻地思考,如让学生探究“磨坊”在文章中意味着什么,这和边城的传统生活之间有什么矛盾。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磨坊实际上象征着城市文明对于淳朴乡土生活的侵蚀,作者表示了对此的担心。通过这样的深入探究,学生对文章的核心主旨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在学生感性体验文章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理性思辨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文章中所描绘的民风场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那么会给人产生怎样的感受。又或者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在自己生活的家乡是否也有一些民风民俗,这些民风民俗是否至今还保留完好,为何国家要号召将民风民俗等相关内容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这些问题的思考都能促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民风民俗的重要意义。
二、用理性思考揣摩象征意义
揣摩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也是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作品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会产生某种独特的感悟。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尝试挖掘出其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行理性思考,则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致橡树》这首歌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思考,其中运用了各种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探究其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并尝试以此为基础挖掘这首诗歌的深层次意义。如有学生找出了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如“凌霄花、绿荫、泉源”等意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这些意象进行了分析,如其中有一类是极力攀附型的爱情意象,凌霄花、痴情鸟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类爱情是作者重点批判的内容。此外作者还写了单一奉献型的爱情意象,如泉源就是其中之一,这类爱情强调了女性对男性的付出,但是却忽视了女性是一个生命个体,也有自己内心的感受。第三类则是平等独立的爱情意象,如木棉花和橡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个意象象征了爱情的双方要自尊自爱,要立足于现实,同时又要共同追求美好的未來。这才是作者最渴望并表示认同的爱情形式。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主旨有了深入地了解。
教师可以提取出文章中的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鼓励学生探索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如果学生能有所感悟,则学生能对文章进行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教师继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通过这些象征意义让读者了解一些什么呢?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观点有更深的感悟,体会到作者想要褒扬什么事物、批判什么事物。
三、用理性思考探究人性本质
不少文章中都有对于人性的描写,这些内容表示了作者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究和感悟,也是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理性的思考,让学生探究文章通过何种方式展现人性、思考人性,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人生。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加以引领,又或者通过联系与之有关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加以分析辩论,又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人对于本文的评价。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探究文章的人性。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围绕文章提出某些问题,促使学生对其中的人性进行探索和思考。如可以提出问题:“林黛玉和贾母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亲戚关系,但是为何林黛玉见到贾母和贾家的其他人之后还要如此拘谨呢?贾母对于林黛玉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林黛玉通过在邢夫人处辞饭、在王夫人处让座、在贾母房中吃饭、两次回答读什么书时答案不一样等方式表现出其严谨的态度。这是因为林黛玉的心中受到了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林黛玉作为寄居他人屋檐下的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助的感觉。贾母对林黛玉虽然十分喜爱,但是却更多出于可怜,她对于林黛玉的情感和对于贾宝玉的情感有着些许的不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古今之人在伦理情感上的差异性,如古代女子不能上桌吃饭,而现代女性却能和男性一样从事工作,这是否说明古今在对待女性上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素质教育中,其实生命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探究文章中的人性展现,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人生。这是一个学生无法避免、最终将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机会促使学生逐步对该问题进行理性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刻地感受文章的情感意蕴。
四、用理性思考填充想象空白
文学的魅力在于每一个人在阅读时都可能读出不同的意蕴,部分作品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读者眼里也能读出不同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弃套路化的回答,尝试积极展开想象,对文章中的某些留白处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如果学生能结合时代特点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感悟,则学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其中的一些空白部分进行填充,对文章进行个性化思考。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最后的部分,当作者再次回到自己的房门前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段文字除了具有首尾呼应的效果以外,还具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可以展开想象,思考作者处于这种状态下内心的情感,并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分析。如有学生提出:“‘什么声息都没有’,表示的是一种安静的状态,但是这种安静的状态和荷塘中的宁静不一样。荷塘的宁静‘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因此并不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是屋子里的安静却是一种死寂,这让人产生了一种压抑的感觉。作者正是因为对于现实生活感到无奈,因此才会有这样压抑的感觉,这是作者内心和生活境况的体现。”这样的想象既符合文章的内容,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考。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在文章中找出各种形式的空白处,并围绕这些地方进行积极想象。这样能避免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模式化的类同思考,能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个性化的情感探索,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意蕴。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从各种方面入手对文章的情感意蕴进行理性的探究,通过探究民风民俗、揣摩象征意义、感悟人性生活、针对留白想象等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挖掘出文章的本质,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