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每组100例,连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脂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并与8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组血脂、血压、NO及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0%(97/100),替米沙坦组为88.0%(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8,P< 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后DBP、S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3 ±24.74) 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03.37±34.46) mm Hg、(113.83±36.14) mm Hg比(167.74±55.91) mm Hg和(85.93±27.28) mm Hg比(104.23±34.74) mm Hg、(135.93±43.15) mm Hg比(164.57±54.86) mm Hg] (P<0.05),并且氨氯地平组患者血压改善更显著,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70.28±22.31)μmol/L比(50.97±16.99)μmol/L、(60.93±19.34)μmol/L比(51.15±17.05)μmol/L],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2.69±16.73) ng/L比(69.38±23.13) ng/L、(65.71±20.86) ng/L比(71.58±23.8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氨氯地平组患者NO、ET-1水平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值得应用推广。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每组100例,连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脂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并与8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机 构】
:
265200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2区
【出 处】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房功能.方法 选择肺动脉高压患者41例作为肺动脉高压组,同时选择与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LAVT获取右心房最大容积(RAVmax)、右心房收缩期前容积(RAVpre)及右心房最小容积(RAVmax)、收缩期右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右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危重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49例危重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V组(25例)和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胸部气压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但ASV组机械通气后2、12、24h气
目的 探讨双源CT增强扫描及动脉血管重建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脑双源CT增强扫描及颅脑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6例患者可见有不同程度脑池、脑沟、脑血管周围的线样、串珠样高密度强化影,尤以基底池及环池周围异常强化;1例患者左侧颞叶见一环形强化影;2例患者颅脑动脉血管重建可见颅内动脉呈梭形改变.结论 双源CT增
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下肢,常继发于手术、分娩、肿瘤、创伤等危险因素 [1].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
期刊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癌抗原125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癌抗原125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35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45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