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贡市杂技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和独具特色的杂技节目,常年扎根在农村、厂矿、部队、学校等地点,坚持为百姓服务,把文艺作品送到百姓身边,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团常年坚持送戏下乡,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年完成公益类演出80余场。近几年我团先后派遣精干队伍赴深圳景秀中华、西双版纳、北京什刹海、甘肃嘉峪关等景点驻场演出,每年演出场次达200余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团远赴墨西哥巡演,开创了自贡杂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迈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此后,我团每年涉外演出三次以上,近10年来演出足迹已遍及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南非、加拿大、澳洲、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些年,我团先后两次被四川省评为对外文化先进单位,“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赛场上荣获全国杂技比赛铜狮奖;两次获得中国政府文华奖;全国金菊奖、提名奖;全省优秀剧目奖;巴蜀文艺金奖;西班牙国际马戏节唯一金奖及特别奖等奖项。
杂技作为一项传统的表演项目已传承了上千年,一代又一代的杂技人在继承和发展中付出了许多艰辛与汗水,为的是使杂技更难、更新、更奇和更美。现代杂技更是一门综合各派门类之长,集姊妹艺术精华于一身,以此来提高和发展杂技表演的综合艺术。在杂技创作中我认为杂技表演不是只限于单纯的把技巧由低到高的串联起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服装,炫目的灯光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或完美的节目。我觉得可以适当的为杂技节目立意、叙事、抒发情感,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达到一定的思想性、观赏性和共鸣性。我在创作男女《父亲·双人技巧》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试图打破观众对杂技的传统印象。
目前有许多成功的杂技节目,编导也给它赋予了一定的主题性和思想性,如表现爱情、战争、小桥流水、神话飞天等主题,但这些都是营造一个大背景而已,节目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中表现及完成,从头到尾场景几乎不变,情绪的变化只能靠高难度的技巧去烘托。有人说杂技拙于叙事,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是也不完全同意,其实有一些节目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思考借助演员和编排去赋予它内在的思想性和精神层面的感悟。“男女双人技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是通过男女的肢体配合做出倒立、柔术、跟斗及托舉等高难度动作来完成表演,表现方式大多以男女爱情为主体关系(也有西方传过来的静态流动雕塑表演形式),我始终觉得缺乏叙事性和故事延展性。
其实我认为可以另辟蹊径,《父亲》正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第一、我给需要创作的“男女双人技巧”立意,树立形象,寻找关系,最终我确定以“父女”为主体关系,表现父女之间的情感变化。第二、选择演员,父女一定会有年龄的差异,我故意没有使用年轻的男演员,相反我选择了一位近五十岁的演员饰演父亲,这不仅仅是故意寻找年龄的差异,而是因为我觉得他更有生活的经历和内心真实的体会(恰好他也有一个女儿)。第三、设定剧情及舞台呈现方式,节目表达内容和中心思想。《父亲》讲述了一个父亲陪女儿慢慢长大的过程,从开始的儿时玩耍到青春期的任性,最后回到相互相依的情感寄托。表达了父爱如山这个主题,父亲宽阔的肩膀永远是女儿的依靠。第四、设计技巧动作和舞蹈动作,所设计的动作必须围绕“父女”这个关系来确定,当然杂技特有的动作必不可少,否则会变味儿(形成杂技、舞蹈两张皮)。比如我把“父亲和女儿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肢体语言融入到杂技元素中,另外还把父亲为儿女遮风挡雨的生活场景也表现出来,还有抓蝴蝶、过独木桥等这些生活元素都通过杂技和舞蹈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五、服装设计方面我尽量使用生活装,父亲的服装设计凸显沉稳,深色衬衣配灰色的背心;女儿的服装以红色为主,款式既显俏皮又表现出青春似火的冲劲。
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之后,终于搬上舞台,许多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非常有意思。这个节目很巧妙地把杂技和舞蹈融合起来,关键是它有了故事和内涵,使人看后心里有一种生活感悟。它虽然是在舞台上呈现的但是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让人有被触动内心深处的感觉,同时也为杂技的魅力所惊叹,没想到杂技也能编出故事,编出老百姓的生活点滴,编出弘扬中国正能量的节目。
杂技作为一项传统的表演项目已传承了上千年,一代又一代的杂技人在继承和发展中付出了许多艰辛与汗水,为的是使杂技更难、更新、更奇和更美。现代杂技更是一门综合各派门类之长,集姊妹艺术精华于一身,以此来提高和发展杂技表演的综合艺术。在杂技创作中我认为杂技表演不是只限于单纯的把技巧由低到高的串联起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服装,炫目的灯光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或完美的节目。我觉得可以适当的为杂技节目立意、叙事、抒发情感,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达到一定的思想性、观赏性和共鸣性。我在创作男女《父亲·双人技巧》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试图打破观众对杂技的传统印象。
目前有许多成功的杂技节目,编导也给它赋予了一定的主题性和思想性,如表现爱情、战争、小桥流水、神话飞天等主题,但这些都是营造一个大背景而已,节目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中表现及完成,从头到尾场景几乎不变,情绪的变化只能靠高难度的技巧去烘托。有人说杂技拙于叙事,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是也不完全同意,其实有一些节目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思考借助演员和编排去赋予它内在的思想性和精神层面的感悟。“男女双人技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是通过男女的肢体配合做出倒立、柔术、跟斗及托舉等高难度动作来完成表演,表现方式大多以男女爱情为主体关系(也有西方传过来的静态流动雕塑表演形式),我始终觉得缺乏叙事性和故事延展性。
其实我认为可以另辟蹊径,《父亲》正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第一、我给需要创作的“男女双人技巧”立意,树立形象,寻找关系,最终我确定以“父女”为主体关系,表现父女之间的情感变化。第二、选择演员,父女一定会有年龄的差异,我故意没有使用年轻的男演员,相反我选择了一位近五十岁的演员饰演父亲,这不仅仅是故意寻找年龄的差异,而是因为我觉得他更有生活的经历和内心真实的体会(恰好他也有一个女儿)。第三、设定剧情及舞台呈现方式,节目表达内容和中心思想。《父亲》讲述了一个父亲陪女儿慢慢长大的过程,从开始的儿时玩耍到青春期的任性,最后回到相互相依的情感寄托。表达了父爱如山这个主题,父亲宽阔的肩膀永远是女儿的依靠。第四、设计技巧动作和舞蹈动作,所设计的动作必须围绕“父女”这个关系来确定,当然杂技特有的动作必不可少,否则会变味儿(形成杂技、舞蹈两张皮)。比如我把“父亲和女儿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肢体语言融入到杂技元素中,另外还把父亲为儿女遮风挡雨的生活场景也表现出来,还有抓蝴蝶、过独木桥等这些生活元素都通过杂技和舞蹈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五、服装设计方面我尽量使用生活装,父亲的服装设计凸显沉稳,深色衬衣配灰色的背心;女儿的服装以红色为主,款式既显俏皮又表现出青春似火的冲劲。
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之后,终于搬上舞台,许多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非常有意思。这个节目很巧妙地把杂技和舞蹈融合起来,关键是它有了故事和内涵,使人看后心里有一种生活感悟。它虽然是在舞台上呈现的但是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让人有被触动内心深处的感觉,同时也为杂技的魅力所惊叹,没想到杂技也能编出故事,编出老百姓的生活点滴,编出弘扬中国正能量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