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国际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评《恐怖主义溯源》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198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刊登鲁品越教授的文章认为,20世纪后半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内部追求向全球市场扩张的资本的力量,借助于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倒了柏林墙。本文作者则认为,资本力量只是产生这一后果的外部条件之一。而民主德国国内经济滑坡、政治倒退以及苏联影响诸因素互动形成的整体合力,才是推倒柏林墙的根本动力所在。
本文讨论过去20年来全球范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平等的发展趋势。通过与1870-1914年第一波全球化过程中收入集中情况的对比,文章展示,与标准理论关于世界经济自由化的预测相反,过去20世纪间全球不平等加剧了,先前出现的国内不平等有所降低的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逆转。最后,通过分析和强调自由化、全球化和收入分配之间关系,指出了可能导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此点已成为中国上下的共识。但近年来美国对华逐步形成的负面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两国关系中不断出现的曲折反复。作为国际政治学中一种新的流派,学习进化理论为从另一角度探讨美国对华认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学习的内在属性和特征的探讨明其在观念形成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提供理解中国国际关系的一种新架构,认为基于“国家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法论上的“传统”国际关系观念,没有抓住中国国际关系变化的性质。人们需要考虑使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批评理论的分析工具来突破国内与国际、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藩蓠。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而且可以脱离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特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尔兹提出的“均势自动生成论”虽一直是西方学者考察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及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但西方学者在运用这一命题的同时却始终没有对这一命题本身进行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分四部分对这一命题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华尔兹提出的“均势自动生成论”的逻辑依据,实际是国际无政府状态对单元行为产生的一系列限制作用。虽然华尔兹提出的“均势自动生成论”有其合理的成分,但这一命题本身却存在两个重大缺陷。鉴于华尔兹提出的“均势自动生成论”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本文在最后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外交战略从属于国家战略并根据国家战略的变化而变化。未来20年随着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而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中国的实力、国际地位、国际利益和外交战略也将逐步演变,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及国剔与地区战略也需要变化与调整,其发展变化的方向要求中国更加开放,更深刻地融入世界,寻求与亚洲及整个世界更广泛和深刻的“共同发展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