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房各一心
离婚是陈小翠提出来的。嫁给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是父亲陈蝶仙心中的门当户对,那时的大宅门是讲究这些的。父亲陈蝶仙是与钱钟书齐名的鸳鸯蝴蝶派著名小说家,又是天生商业奇才,家财无数富可敌国,哥哥陈小蝶也是当时的名诗人。如此的大家闺秀,自然也是才貌双全,父亲的挚友、同为鸳鸯蝴蝶派的著名作家郑逸梅说:“近数十年,能称得上‘才媛’的,陈小翠可首屈一指。”
出嫁前,陈蝶仙将女儿自13岁起作的诗文集成《翠楼吟草》作为女儿的陪嫁印出,陈小翠也对自己的婚姻充满着书香情愫和美满期待。新婚之时,她曾有“马帐传经千载事,鹿门偕隐百年心”之句,想象着一番夫唱妇随的美好姻缘。可是婚后一年不到,她的诗里就多了“同房各一心,含苦空自知”和“心曲语形影,何苦如楚囚”的悲思:夫家是想让这个媳妇做个贤妻良母的,而不是天天埋头于诗词绘画之间。而她除了婚姻之内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也同样离不开诗情画意。
但是,一个是浙江督军的侯门深府,一方为文学大家的宅府地,怎么允许有离婚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呢?可是陈小翠去意已决。
汤家见无法挽回,遂提出苛刻的条件:婚后不能另嫁他人。她明白,夫家这是想以此为要挟,其实并不是严令她从一而终,只是想媳妇也还门当户对贤惠称职,并无大错,只是一时兴起,觉得过了气头,也许还可能回心转意。可是小翠心里清楚,这一生没有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了。在她的心里,始终给一个明媚的人留着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她也更期待的是初恋那样的红袖添香,举案齐眉。
离开汤家的时候月亮刚刚攀上树梢。她不想大白天惊动太多的人。刚满周岁的女儿在摇篮里睡得正香,微笑的唇角轻轻向上翘着,似有一个未做完的好梦。
大漠
她的心里其实一直住着另一个男人。那时候,她风华正茂,而他也正同学年少。
顾佛影是父亲的学生,天生是一个诗人,浑身上下透着儒雅。那才是她心目中郎才女貌的格调。青梅,竹马;花好,月圆。他常写了上句,留下空白让她续,“两小鹣鹣,道是无情却解怜,有多少浅嗔薄怒,浓欢双笑,蜜语甜言,芙蓉影里爱凭肩,梨涡笑比谁深浅”,数不清有多少诗词是他们携手而成的。那才是天蓝水清的人间至美。
父亲陈蝶仙毕竟是浸染着几千年的儒家文人的旧观念,他的文字里写过太多的悲欢离合,也浸透着清末民初的酸腐,顾佛影毕竟是寒门学子,虽然才华横溢,却只可以做学生来光耀门庭,而不是迎回家里做女婿的,同行们会笑话他。
他开始在顾佛影的课上大讲礼教,而顾佛影除了心思剔透外,更具有民国诗人的脆弱和自卑,孤傲和决然。他知道,自己和陈小翠的爱情其实只是井月镜花,脆弱得薄如蝉翼,而书生之愤只不过两盅小酒、一纸乱语罢了,自古文弱书生只能拿自己的委屈付诸流水。
他只是和老师简单的告别,之后就去了上海。从此顾佛影这个名字一夜消失,只是上海文艺界却多了一个叫“大漠“的诗人,风格清秀,让陈小翠读得出熟悉的味道。多年以后她才知道,“大漠”这个笔名,其实暗合着与“小翠”的工工整整的对仗,他希望在自己情感的大漠上,始终有一抹翠绿的风景。
可是,缘分不合。“肠断了,待从今忘也,怎生忘得?”“何曾一日能忘汝,已似千年不见君。”陈小翠虽然旧情依旧,但是天各一方,音信皆无,她只能每天沉于诗书,拒绝了无数的求亲者,直到26岁。而她的作品里,也多是如此的悲欢情节,《自由花》里的郑怜春,《焚琴记》里的小玉和琴郎,也都透着顾佛影的影子。
守到相思重活
杭州离上海不远,可是山重情重,咫尺却成天涯。陈小翠搬到父亲早年间闲置在萧山的一处别院独居,每天门不出、妆不理,她不想见人,更不想花枝招展地让父亲的旧友们动提亲的念头。她只是埋头书画之间,每天一诗,诗里是无尽的相思。
抗战打响后,陈小翠担心顾佛影的安全,一个人一声不响地跑去上海,结果她寻遍旧识新知也没有找到顾佛影的下落,后来得知为了躲避战乱,顾佛影已经远去四川任教,这一次,天涯更远。余下的日子里,她找到了顾佛影的妹妹顾飞,两个人留在烽火遍布的黄浦江畔,并加入了上海女子书画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社团,中坚力量有李秋君、陆小曼、潘玉良等人。她写诗画画,把自己的诗印在书画会的刊物上,她相信人虽不见,字可传音,总有一天,她会守到顾佛影出现,循著自己的文字来找她。
1945年秋,日本战败,陈小翠也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顾佛影辗转回到上海,当年那个诗文相和的顾佛影终于寻到了文字的主人。他身边一直带着陈小翠的《焚琴记》,给她念其中来世之约一场戏,问她:“这一折,不正是为了冥冥中等到这一天吗?”顾佛影25年苦守,本以为这段不舍的缘分会在一场家国之难后修成正果,可是旧情还在,却已是事是人非,爱火再燃也未必还是当年的滋味。
人散
得知旧情人相聚,夫家常来骚扰,并拿出当初小翠亲笔签名的离婚协议书,上面赫然有着不许再嫁的条款,软硬兼施地一边好言相劝小翠回心转意,一边扬言如果违约,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可是汤家已经给儿子另娶,自己当初长房都可以不要,现在回去只做小吗?何况那个家里根本没有小翠想要的感情,只有旧宅门里尔虞我诈的龌龊。但是如果自己再嫁,夫家想必也会说到做到,顾佛影如今已经是知名教授、学者、诗人、杂剧家,他前半生苦苦经营的名声气节也就因为婚姻毁于一旦。
小翠一连九首《还珠吟有谢》送予当年的未嫁人,其中有“万炼千锤戛然住,诗难再续始为佳”之句,顾佛影不离不舍,每天在小翠的家门口默立不走。她又写了两首《重谢》,以示决然之心,句句诗心血泪,世情凋零之慨,诗中“梁鸿自有山中侣,珍重明珠莫再投”,更是明确告诉这个为自己守到白发的男人,不必再用爱为青春埋葬。
虽然不再谈爱,但陈小翠的心还在他这里,惦念关爱备至。1949年顾佛影熬尽心血完成了《大漠呼声》之后,身体已经憔悴不堪,陈小翠和她的诗社同仁常常到访,嘘寒问暖,更有多首诗词告慰。病中的顾佛影自知命不长久,有一天请她代自己写墓志铭,小翠惨然拒绝。
她并不是记恨顾佛影当初的软弱,历经家变国变,她只是无力再爱了,没什么比纯粹的关爱和体贴更长久,而爱太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顾佛影是国内知名的杂剧家,新中国成立了,必是会有一番好前程的,而自己的哥哥在中国台湾,唯一的女儿在法国,她总是担心有些什么意外的变故,给这个脆弱的男人带来伤害。
女儿多次请她出国,可是顾佛影的病已经离不开人的照顾了。顾佛影住院时她每天准时出现,陪着他说话谈心,说那些年的分别之苦;顾佛影身体稍稍见好,她就带来纸墨,合作牡丹图,青春时被浪费了的好时光,此时一一补齐,那些沉淀了太久的情爱,再不用词语表达了,相守才是最稳妥的情深意长。
如是多年,爱情不老,人却守不住韶华。顾佛影已经瘫痪,自知不治。临死前,他将陈小翠写给他的书信诗词亲付一炬,他说:“不愿小翠负此不好的声名,为汤家所诋毁。”爱情的纯净就在于“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把书信烧掉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他犹豫了整整一年才下定决心。那是一个午后,他刚刚送走小翠,便让护士推着他来到医院后面的拐角处,点上一把火。他已经很久不喝酒了,那个午后,他特地带了一小瓶酒。
1955年7月,《元明散曲》由春明出版社出版,这是顾佛影在病中唯一留下来的完整的文字。陈小翠得知消息,亲赴出版社给他拿样书。可是还没等她带着书回来,顾佛影已经含笑九泉。
“万恨千愁,未敢从君诉。花落花开,转眼成今古。襟上酒痕都洗去,梦痕却在心深处。情比冰轮洁。心上清辉终不灭,照人终夜如明月。”小翠的诗里再没了颜色。虽然她拒绝谈爱,可是爱可曾有一天离开过她的心底?她开始深居简出,不理世事,每天整理诗稿文集,买菜做饭,针织浆洗过后,她会坐在巷子口,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13年间,顾佛影的坟上总是清爽干净的,她每周一次去扫墓,阴阳相隔地陪他说会话。直到1968年的深秋,她在自家的厨房里打开了煤气。
煤气的味道有一点腥臭,却让人在窒息的瞬间感觉爱情很近,也很暖。
离婚是陈小翠提出来的。嫁给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是父亲陈蝶仙心中的门当户对,那时的大宅门是讲究这些的。父亲陈蝶仙是与钱钟书齐名的鸳鸯蝴蝶派著名小说家,又是天生商业奇才,家财无数富可敌国,哥哥陈小蝶也是当时的名诗人。如此的大家闺秀,自然也是才貌双全,父亲的挚友、同为鸳鸯蝴蝶派的著名作家郑逸梅说:“近数十年,能称得上‘才媛’的,陈小翠可首屈一指。”
出嫁前,陈蝶仙将女儿自13岁起作的诗文集成《翠楼吟草》作为女儿的陪嫁印出,陈小翠也对自己的婚姻充满着书香情愫和美满期待。新婚之时,她曾有“马帐传经千载事,鹿门偕隐百年心”之句,想象着一番夫唱妇随的美好姻缘。可是婚后一年不到,她的诗里就多了“同房各一心,含苦空自知”和“心曲语形影,何苦如楚囚”的悲思:夫家是想让这个媳妇做个贤妻良母的,而不是天天埋头于诗词绘画之间。而她除了婚姻之内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也同样离不开诗情画意。
但是,一个是浙江督军的侯门深府,一方为文学大家的宅府地,怎么允许有离婚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呢?可是陈小翠去意已决。
汤家见无法挽回,遂提出苛刻的条件:婚后不能另嫁他人。她明白,夫家这是想以此为要挟,其实并不是严令她从一而终,只是想媳妇也还门当户对贤惠称职,并无大错,只是一时兴起,觉得过了气头,也许还可能回心转意。可是小翠心里清楚,这一生没有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了。在她的心里,始终给一个明媚的人留着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她也更期待的是初恋那样的红袖添香,举案齐眉。
离开汤家的时候月亮刚刚攀上树梢。她不想大白天惊动太多的人。刚满周岁的女儿在摇篮里睡得正香,微笑的唇角轻轻向上翘着,似有一个未做完的好梦。
大漠
她的心里其实一直住着另一个男人。那时候,她风华正茂,而他也正同学年少。
顾佛影是父亲的学生,天生是一个诗人,浑身上下透着儒雅。那才是她心目中郎才女貌的格调。青梅,竹马;花好,月圆。他常写了上句,留下空白让她续,“两小鹣鹣,道是无情却解怜,有多少浅嗔薄怒,浓欢双笑,蜜语甜言,芙蓉影里爱凭肩,梨涡笑比谁深浅”,数不清有多少诗词是他们携手而成的。那才是天蓝水清的人间至美。
父亲陈蝶仙毕竟是浸染着几千年的儒家文人的旧观念,他的文字里写过太多的悲欢离合,也浸透着清末民初的酸腐,顾佛影毕竟是寒门学子,虽然才华横溢,却只可以做学生来光耀门庭,而不是迎回家里做女婿的,同行们会笑话他。
他开始在顾佛影的课上大讲礼教,而顾佛影除了心思剔透外,更具有民国诗人的脆弱和自卑,孤傲和决然。他知道,自己和陈小翠的爱情其实只是井月镜花,脆弱得薄如蝉翼,而书生之愤只不过两盅小酒、一纸乱语罢了,自古文弱书生只能拿自己的委屈付诸流水。
他只是和老师简单的告别,之后就去了上海。从此顾佛影这个名字一夜消失,只是上海文艺界却多了一个叫“大漠“的诗人,风格清秀,让陈小翠读得出熟悉的味道。多年以后她才知道,“大漠”这个笔名,其实暗合着与“小翠”的工工整整的对仗,他希望在自己情感的大漠上,始终有一抹翠绿的风景。
可是,缘分不合。“肠断了,待从今忘也,怎生忘得?”“何曾一日能忘汝,已似千年不见君。”陈小翠虽然旧情依旧,但是天各一方,音信皆无,她只能每天沉于诗书,拒绝了无数的求亲者,直到26岁。而她的作品里,也多是如此的悲欢情节,《自由花》里的郑怜春,《焚琴记》里的小玉和琴郎,也都透着顾佛影的影子。
守到相思重活
杭州离上海不远,可是山重情重,咫尺却成天涯。陈小翠搬到父亲早年间闲置在萧山的一处别院独居,每天门不出、妆不理,她不想见人,更不想花枝招展地让父亲的旧友们动提亲的念头。她只是埋头书画之间,每天一诗,诗里是无尽的相思。
抗战打响后,陈小翠担心顾佛影的安全,一个人一声不响地跑去上海,结果她寻遍旧识新知也没有找到顾佛影的下落,后来得知为了躲避战乱,顾佛影已经远去四川任教,这一次,天涯更远。余下的日子里,她找到了顾佛影的妹妹顾飞,两个人留在烽火遍布的黄浦江畔,并加入了上海女子书画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社团,中坚力量有李秋君、陆小曼、潘玉良等人。她写诗画画,把自己的诗印在书画会的刊物上,她相信人虽不见,字可传音,总有一天,她会守到顾佛影出现,循著自己的文字来找她。
1945年秋,日本战败,陈小翠也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顾佛影辗转回到上海,当年那个诗文相和的顾佛影终于寻到了文字的主人。他身边一直带着陈小翠的《焚琴记》,给她念其中来世之约一场戏,问她:“这一折,不正是为了冥冥中等到这一天吗?”顾佛影25年苦守,本以为这段不舍的缘分会在一场家国之难后修成正果,可是旧情还在,却已是事是人非,爱火再燃也未必还是当年的滋味。
人散
得知旧情人相聚,夫家常来骚扰,并拿出当初小翠亲笔签名的离婚协议书,上面赫然有着不许再嫁的条款,软硬兼施地一边好言相劝小翠回心转意,一边扬言如果违约,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可是汤家已经给儿子另娶,自己当初长房都可以不要,现在回去只做小吗?何况那个家里根本没有小翠想要的感情,只有旧宅门里尔虞我诈的龌龊。但是如果自己再嫁,夫家想必也会说到做到,顾佛影如今已经是知名教授、学者、诗人、杂剧家,他前半生苦苦经营的名声气节也就因为婚姻毁于一旦。
小翠一连九首《还珠吟有谢》送予当年的未嫁人,其中有“万炼千锤戛然住,诗难再续始为佳”之句,顾佛影不离不舍,每天在小翠的家门口默立不走。她又写了两首《重谢》,以示决然之心,句句诗心血泪,世情凋零之慨,诗中“梁鸿自有山中侣,珍重明珠莫再投”,更是明确告诉这个为自己守到白发的男人,不必再用爱为青春埋葬。
虽然不再谈爱,但陈小翠的心还在他这里,惦念关爱备至。1949年顾佛影熬尽心血完成了《大漠呼声》之后,身体已经憔悴不堪,陈小翠和她的诗社同仁常常到访,嘘寒问暖,更有多首诗词告慰。病中的顾佛影自知命不长久,有一天请她代自己写墓志铭,小翠惨然拒绝。
她并不是记恨顾佛影当初的软弱,历经家变国变,她只是无力再爱了,没什么比纯粹的关爱和体贴更长久,而爱太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顾佛影是国内知名的杂剧家,新中国成立了,必是会有一番好前程的,而自己的哥哥在中国台湾,唯一的女儿在法国,她总是担心有些什么意外的变故,给这个脆弱的男人带来伤害。
女儿多次请她出国,可是顾佛影的病已经离不开人的照顾了。顾佛影住院时她每天准时出现,陪着他说话谈心,说那些年的分别之苦;顾佛影身体稍稍见好,她就带来纸墨,合作牡丹图,青春时被浪费了的好时光,此时一一补齐,那些沉淀了太久的情爱,再不用词语表达了,相守才是最稳妥的情深意长。
如是多年,爱情不老,人却守不住韶华。顾佛影已经瘫痪,自知不治。临死前,他将陈小翠写给他的书信诗词亲付一炬,他说:“不愿小翠负此不好的声名,为汤家所诋毁。”爱情的纯净就在于“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把书信烧掉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他犹豫了整整一年才下定决心。那是一个午后,他刚刚送走小翠,便让护士推着他来到医院后面的拐角处,点上一把火。他已经很久不喝酒了,那个午后,他特地带了一小瓶酒。
1955年7月,《元明散曲》由春明出版社出版,这是顾佛影在病中唯一留下来的完整的文字。陈小翠得知消息,亲赴出版社给他拿样书。可是还没等她带着书回来,顾佛影已经含笑九泉。
“万恨千愁,未敢从君诉。花落花开,转眼成今古。襟上酒痕都洗去,梦痕却在心深处。情比冰轮洁。心上清辉终不灭,照人终夜如明月。”小翠的诗里再没了颜色。虽然她拒绝谈爱,可是爱可曾有一天离开过她的心底?她开始深居简出,不理世事,每天整理诗稿文集,买菜做饭,针织浆洗过后,她会坐在巷子口,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13年间,顾佛影的坟上总是清爽干净的,她每周一次去扫墓,阴阳相隔地陪他说会话。直到1968年的深秋,她在自家的厨房里打开了煤气。
煤气的味道有一点腥臭,却让人在窒息的瞬间感觉爱情很近,也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