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做到以读导写、读写结合。这样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 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读与写要有机结合。现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其实,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展开了以下探讨:
  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这些范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作者擅长遣词造句,语言具有规范美、艺术美、思想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借鉴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模仿名家锤炼词语、运用语言布局谋篇……要把它作为作文的拐棍,一旦路走熟了就可以扔掉拐棍,大胆写作,大胆创新。所以,在教学中应让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很多孩子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写作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是“从有到新”复杂的加工过程。人类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创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只有让学生们在读书中积累一定的语言和习作方法,才能让习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怎样让学生体味到书中的妙处呢?这就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首先,要创设读书的氛围,推荐并鼓励孩子读好书,把读书中遇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都记下来;其次,可在班级中开展美词佳句交流活动,同学间进行信息互换;再次,教师应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述一本书,然后共同把书中好的词语摘下来写在卡片上进行有效记忆;最后,要及时奖励那些将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正确使用到作文上的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积累词汇量和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做到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配合读后练笔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三、学会仿写,掌握写作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运用续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在学习了《狼和小羊》后可以引导学生写狼扑向小羊后会怎么样、有什么结果;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可以写《狐狸和乌鸦2》,在这一文中狐狸再次碰到乌鸦后会怎么做、怎么说,而乌鸦呢……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统一,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五、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要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读写结合”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借鉴写作样式;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读写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读写结合需要我们的坚持,坚持把它植入我们的教学中,坚持把它植入学生的学习中,它就会绽放出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高超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良好的观察品质主
期刊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而且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方式而言的独特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是一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呢?多年来,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放手开展了研究性学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营造有创意的教学氛围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设一个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教学氛围。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目标,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主动学习、乐于探索,体现学科特色,新颖而别具一格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 创新教学 如何上好数学课  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大多是这样两种场面:其一,教师充满激情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教与学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方面的要求做了较大调整。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评价的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适时评价,有效引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期刊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指出要让孩子们通过大胆的想象,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孩子们的独特思维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
期刊
做人——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其核心是“学会做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活泼地生动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作文作为语文躯体里的一部分,它同样担负着培养这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任。作文是人与生活的绝妙缩影,它离不开人与生活。人离不开生活,而且“只
期刊
综合实践课程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探索的前沿和新阵地,是注重素质与能力、注重差异教育、加强与生活的密切结合、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它毕竟是一门新的课程,从课程管理到课程开发等方面需要从教者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尝试,这样才能打破以往的桎梏,使其真正成为一门有价值的课程。我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了如下两个方面:  一、应注重教师体系建设  由
期刊
伴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教育考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切身感受到:在小学,考试必须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考试可以通过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年来的考试改革经验,我认为,考试改革要实现三个
期刊
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们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的内容只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若能培养学生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教学效果就应该好得多。发散式思维就是由某一点向各个方面散开的思维活动。要培养这种思维模式,需要花大力气和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笔者主要就古文复习中的一些感受浅谈一二:  一、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