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分论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征文通知

来源 :青年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将于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本届年会将设立主题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的分论坛,诚邀学届同仁撰写论文,参与研讨,分享研究成果。具体征文事宜如下:一、论坛名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二、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青年探索》编辑部、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论坛负责人:谢建社教授三、论坛时间:2016年7月16日报到,7月17~18日会议。四、论坛规模:拟定60人五、论坛要点与议题:本论坛主要议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中国经验实证分析2.多元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Chinese Society of Sociology 2016 Annual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Lanzhou, Gansu Province in July. This annual meeting will set up a sub-forum with the theme of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research” and invite academic colleagues to write essays, participate in seminars and share research findings. Specific essay issue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name of the forum: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research Second, the organizer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Institute, Guangzhou Social Work Research Center, “Youth Explor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Guangzhou City Social Work Association, Guangzhou Sui Social Work Office Forum Leader: Professor Xie Jianshe Third, the Forum Time: July 16, 2016 report, July 17 to 18 meeting. IV. Scale of the forum: 60 people to be drawn up V. Key points and topics of the forum: The main topics of this forum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cities 2. Cenozoic migrant workers Research on Problems
其他文献
本刊从2012年第1期起改成大16开版,在版式风格和内容设置上较以前都有较大变化。为了解读者对本刊改版后的看法,不断改进编辑工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现刊登《湖北档案杂
当然有许多人,觉得人生需要跨越的目标,生来就有,无需劳神。君不见古人早已总结出人类的宿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在如今的商品社会,更鲜有人质疑把“生命的颠峰”一步到位
我给大家讲四个叙事谋杀案。第一个是手机的叙事。手机作为一个叙事物种,在中国已经诞生了20年,它的特点是移动,而移动时就暗藏着杀机。它在移动中叙事,它的叨遇叨、叨通叨能
as虽小,可功能多多。as的用法十分复杂,这里暂不作研究,只从as的词性角度,谈谈其常在句中扮演的角色。 1.as作连词引导状语从句。如: As he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he
“have been”是be的完成时态形式,其后所接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各异。 1.have been+to…意为去过某地 1 have been to the GreatWall twice.我去过长城两次。 His father h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在  奔向天堂,我们正在直下地狱。"--《双城记》狄更斯(提语)    总有一些被特别注明的年代,或关生死,或关存亡,是里程碑,是转折点,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更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1977年,便是这样一
语言大师毛泽东幽默的“了”字对话,至今仍传为佳话。在红军转战陕北的艰苦日子里,一天深夜,部队进驻田家湾。由于人多,村小,房少,毛泽东同志和十几位同志共睡在一孔小窑洞
我启蒙读书是从“一”字开始的。教我语文的是蒋老师。她穿着列宁装,眼里闪耀着解放区的天那样的明媚阳光。蒋老师在黑板正中写了一个很大的“一”字,两旁用彩色粉笔画了一间
有人做过有趣的实验:在蚁穴不远处摆放食物,观察一向聪明的蚂蚁如何行动。在离蚁穴一米处放一块骨头,一只正在巡逻的蚂蚁发现了目标,在旁边闻一阵、啃几口后,转头快速往回走
北京于我是太熟悉不过了,熟悉到根本不需要想,这两个字融在我的血里,融在我的脾气秉性里。我可以闭上眼睛画出故宫的布局;我可以告诉您从南小街儿到西四钻胡同怎么走最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