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源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血清型及与致病性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enand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鸡源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血清型与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收集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垫料、死鸡肝脏等病料样品,分离纯化鸡源大肠杆菌,利用PCR方法进行phoA基因鉴定和18种毒力基因(aatA、papC、tsh、fimC、mat、ibeB、vat、yijp、ibeA、ompA、neuC、cvaC、iss、iroN、fyuA、iucD、irp2、chuA)检测,随机抽取150株分离菌进行O抗原血清型鉴定.选择携带不同毒力基因、且已鉴定出O抗原血清型的鸡源大肠杆菌32株,进行鸡胚致病性试验,分析其致病性与毒力基因数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共分离鉴定鸡源大肠杆菌440株,携带毒力基因0~2种的菌株占35.5% (156/440),携带3种~6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占41.8% (184/440),携带7种及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占22.7%(100/440);150株分离菌中,131株可以鉴定出O抗原血清型,定性率为87.3%,其中血清型O78和O1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6.8%(22/131)和15.3%(20/131);鸡胚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其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同一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明确了鸡源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数量与其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开发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开源已成为全球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创新渠道.开源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全球软件价值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更完善的开源创新生态.文章在系统梳理欧美先发国家开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开源生态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开源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伪狂犬病毒(PRV)的流行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内蒙古某猪场采集疑似患猪伪狂犬病(PR)的猪脑组织,处理后采用PRV gE基因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后将阳性样品分别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分别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的病毒测定病毒含量(TCID50).PCR结果显示,组织样品为PRV野毒感染.病料样品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盲传4代后均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含量为108.8 TCID50/mL.表明分离到1株PRV,命名为HS01株.采用PCR分别扩增分离病毒的gE、gC和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