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谱一曲生命的壮歌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永远是课堂永恒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传递出的生命力量,让语文课堂在诗情画意中,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命朝气。本文以《天鹅的故事》为例,多角度解读文中的角色和叙事手法。
  一、品读细节,感受生命的敬意
  《天鹅的故事》正是以一把猎枪入手。我拜访老猎人斯潘杰的过程中,一把悬挂的猎枪,引起了“我”的好奇,继而引出斯潘杰老人的回忆。文章通过斯潘杰的回忆,讲述天鹅的故事。作为“目击者”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斯潘杰老人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情节的参与者。而老人收起了自己的猎枪,这一反常态的举动,正是传递出他对生命的崇高敬意。
  师:斯潘杰老人,是一个动人的形象。他的身份是猎人,枪是他的亲密搭档,他的枪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生(很快反应过来):他的枪不是用来捕捉动物,一直挂在墙上。
  师:经验丰富的猎人,却放弃了打枪,这可真是有趣的现象。你能读读文章,说说斯潘杰老人不再用枪的原因吗?
  生:每一个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斯潘杰老人,正是被天鹅的壮举打动,尊重生命,所以不再猎杀动物。
  枪对于猎人的意义,不低于荣誉对于军人,宝剑之于剑客。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放下猎枪,让自己最亲近的伙伴悬挂于墙壁之上,这是文章的小细节。带领学生解读细节,发现违背猎人身份的独特行为设定,也是带领学生感受,天鹅求生的伟大壮举,体会对生命本身最崇高的敬意。
  二、角色扮演,体会生命的力量
  教师从老天鹅的角度解读文本,迸发出的是不屈的生命力量和甘愿自我牺牲的勇气。老天鹅撞冰时悲壮而惨烈,是牺牲也同样诠释着崇高。文中一系列的动词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老天鹅撞冰“九死未悔”的勇敢形象,通过指导,让学生演一演角色,则加深了学生对其形象的理解。
  师:老天鹅是文章的一个重要角色。咱们招募小演员,演一演这个角色。请你为老天鹅设置一个典型的动作或形象,演绎你理解的老天鹅。
  生(挺起自己胸膛):我要露出自己的胸膛!“胸膛”是天鹅最柔软的地方,但这个时候,老天鹅却挺起自己的胸膛和翅膀,“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
  师:文章中说你是一次,两次。
  生:很多次撞击冰面。(表演)
  师:看到这挺起柔软胸膛,毅然决然撞向冰面,这天鹅不知道危险吗?它的翅膀可能?
  生:折断了!
  师:它的嘴角可能?
  生:流出鲜血。
  师:可它还是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生: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高声):可它还是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生(激动):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高声):可它还是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生(昂扬):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此时的学生沉浸在老天鹅悲壮的撞冰情境中,有疼痛,有决绝。)
  师:老天鹅用一己之力撞击冰面,面对这种种行为,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刚才扮演老天鹅,就想,如果牺牲我一个,能给换来整个天鹅群体的存活,疼我也愿意忍着!
  师:小勇士!你就是在诠释老天鹅的无私呀!羸弱的天鹅愿意为这个族群受难,而且心如磐石,义无反顾,这就是弱小生命爆发出来的伟大力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形式,由声音的高低,拓展为动作的演绎,情感的诠释,由单个学生的示范到师生之间一唱三叹的配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陪伴学生一起走进老天鹅的世界,让天鹅的牺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前后对照,感知生命的顽强
  老人斯潘杰表达的是旁观者的敬意,老天鹅诠释的是族群首领在困境中自我牺牲的勇气,而天鹅群体在撞击过程中,展现出的团结一致,在艰苦环境中,寻求生存的合作精神。课文中天鹅群体正是在寒潮降临,北风呼啸的险恶环境中,演绎出顽强的生命本色。
  师:老天鹅如此奋不顾身的牺牲自己,撞击冰面,其他天鹅会怎样想?
  生:它被老天鹅的牺牲精神感动,加入到撞冰的队伍里!
  师:是的!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天鹅群体做了什么,又会听到些什么?
  生:天鹅们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看到冰面出现裂缝以后,整个团队“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生: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找的很仔细,看,文章中“克噜—克哩—克哩”,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些环境中出现?
  生:3次。
  生:第一次是在“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冻的环境”中,“克噜—克哩”,好像在说“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
  师:这是天鹅在绝境中的困惑!
  生:第二次是破冰的时候,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此时,天鹅群体已经在老天鹅的召唤下,齐心协力的进行破冰壮举!“克噜—克哩—克哩”,天鹅们好像在说?
  生: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大自然险恶又怎么样!冰面结冰又怎么样!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定会找到食物,生存下来!
  师:好样的!勇敢的天鹅!团结的天鹅!老师向你们致敬!“克噜—克哩—克哩”的声音第三次是出现在?
  生:破冰结束之后,天鹅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
  师:这里的“克噜—克哩—克哩”,天鹅群体在说些什么呢?
  生:看吶!咱们胜利了,终于有食物吃了!
  师:这是胜利的号角!(请生读课文)
  生:这个冬天终于可以熬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生存下来了!
  师:这是历经艰险后,劫后余生的幸福!(请生读课文)
  从最初的垂头丧气,没有希望到后来奏响希望的号角,天鹅群里正是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合作,向学生展示团结的力量,告诉学生,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能放弃一丝希望,生命的奇迹,往往就是出现在顽强坚持的那一个瞬间。文本解读,始于朗读,发展于交流,内化为理解,天鹅“克噜—克哩”的号角,是其由死向生的生命礼赞,也是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用不妥协的不竭动力,解读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带来一场敬畏生命的深度体验。
  《天鹅的故事》中天鹅群体是弱小的,弱小到严寒的天气都会影响它们的生存,但《天鹅的故事》却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潜力。人类本身的发展,何尝不是在一代又一代先驱者无私的牺牲,在顽强的坚持中向前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224000)
其他文献
“有目的地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本次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学习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那么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使用“有目的地阅读”这种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呢?《宇宙生命之谜》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文言文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课本都编入了一两篇文言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下面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为例,具体谈谈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反复朗读,读好课文  朗读是读懂文言文的最好办法,教师要甘于
期刊
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与难度系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紧迫。如果没有富有实效的课前预习,那么统编版课文的教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也难以提升。  一、预习式微课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已经在全国铺开。见“微”知著,微课就是5-8分钟的短小视频。教师既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制作,也可以自己出镜讲解问题,形式多样,内容灵活
期刊
曾几的《三衢道中》以简练朴实的语言、清晰优美的画面描写了诗人在三衢道中游览的见闻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以及和谐山水的无限热爱。虽然整首诗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其中丰富的韵味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咀嚼。教学中,教师要以“三衢寻美”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走进诗歌语言的内在世界,深切感受文本中所蕴藏的情感和意蕴,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助力。  一、整体把握,借助丰富文化初识美景  1.延续悠久古
期刊
《项链》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奇妙的散文诗。课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以及小朋友们面对大海时的愉快心情。文本语言清新活泼,洋溢着浓浓的童心、童真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言语智慧,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  《项链》与同组的《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共同体现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生活,即“项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
期刊
《四季之美》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春日黎明、夏天傍晚、秋之黄昏、冬季早晨的美丽景色,给读者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那么,对于这样一篇精美的散文来说,怎样才能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借助关键词想画面,感受景物的动态之美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趣”。语文要素是“体会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了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支柱。统编版教材对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是语文教材编著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借助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主题的彼此融通,突出习作关键能力的训练。笔者以为打通精读文本、习作例文与习作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是高效推进习作单元的基本策略。现以统编版教材三上习作单元“学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需要紧扣教材中一篇篇融合了语言之美、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课文,引领学生体悟情感、升华人格,享受愉悦的审美体验。笔者即以统编版教材六下《匆匆》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性而读,探寻文本之美  1.理读全文,探寻精巧的结构之美  《匆匆》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非常鲜明,作者依照贯穿全文的“24
期刊
全国统编教材總主编温儒敏教授建议中小学阅读教学可采取“1+X”办法,即将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文章。“1+X”办法引起了广大语文老师的关注,大家纷纷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实践“1+X”办法。常态阅读教学中,“1+X”阅读往往体现在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文章。一些常态阅读课堂中,教学内容贫乏,学生课后的阅读负担很大,阅读兴趣不足,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能不能把“X”放在课堂上来读呢?如果常态的阅
期刊
纵观时下的小学课堂,研究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阅读深度教学的文章为数并不多。究其原因,一年级的教学主要是以幼小衔接、习惯养成、识字认字为主要任务;一年级的课文以韵文、儿歌、童话为主,的确也不如中高年级的课文那么有“深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有时会无意识地变成单纯的识字教学,有时又会程序单一简化,篇篇“识字、读文、写字”,对课文的深挖不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足。  作为学生阅读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