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文化中独行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素通过亲身体验,感悟东北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变迁,描述了千百年来东北大地出现的历史境遇和东北发展的沧桑,记载着东北各民族共同的苦痛与欢乐,同时,对东北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
  关键词:东北地域文化 素素 独语东北
  在中国地域文化众多版块中,东北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及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人性品德和人文精神。女作家素素作为东北人,对故乡充满了强烈的怀念,素素的散文集《独语东北》勾画出东北的自然、社会、文化精神和民族变迁,通过对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进行思索和浓缩,揭示了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发展形态。
  一、东北的自然风貌与生态文明
  东北首先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在中华民族的东北方。《独语东北》通过地域特征介绍东北特色故事,离不开白山黑水的景物描写;东北气候特征明显,离不开冬季寒冷,人烟稀少。这些是东北文化的最根本资源——东北地大物博的资源赋予了东北民族和东北文化复杂的性格,也引发出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态文明问题的关注。
  一方面,《独语东北》中许多作品展现了对东北老家的爱与向往。北大荒的平原,兴安岭的森林,辽西的荒漠,扎龙的沼泽,北极村的白夜……在作品中一一展现。在描绘东北自然风貌风光无限的同时,极大地愉悦了读者的心灵。另一方面,也从内心对东北环境的恶化进行了描述。如《绝唱》中展现辽西山地过度开发后的荒凉,“自然的沙化和心灵的沙化已经悄悄地向我们逼近”[1];《绿色稀薄》中人为点燃的森林大火造成的大兴安岭自然毁灭,人们竞赛般的砍伐林木,“这其实是比火更可怕的屠戮”[1];《与鹤共舞》中人类对自然环境争夺造成湿地不断地萎缩,沼泽在一点一点干涸,给鹤群带来了生态危机;《乡愁》中因为过度砍伐导致山林稀疏,使鄂伦春人无处躲藏……不时体现出东北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冲突,让人心里装满了沧桑,时刻提醒人们反思人与自然冲突的恶果,展示了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二、东北的风俗与人性展现
  作家通过挖掘和叙述土著者、殖民者、移民者的杂居生活,记载了东北独特的风俗习惯。《火炕》表述着土著人为抵御严寒发明了火墙火炕;《老沟》叙述着殖民者带来了淘金热,导致的人性迷失和冲突;《移民者的歌谣》讲述着移民者带着莲花落闯关东,改了乡音变成“二人转和大秧歌”。夹叙夹议的记叙,正反对比的议论,使得东北风俗让人耳目一新,赋予了东北人一种“博大却渺小、英雄也强盗”的复杂性格。
  同时,作者没有避讳东北的低俗情调,而是一针见血地进行了陈述,从东北的独特风情引申出对东北历史文化和人性的理性反思。《黑颜色》中的东北“有了一个独特的盛产土匪的时代”[1]。土匪成了男人的人生理想和英雄情结,没有文化,只有信条,或图官,或图财,或图享乐。《烟的童话》和《火炕》中,从东北特殊的长冬和热炕,“男人抽烟,女人做针线,一坐就坐大半天”[1],养出了东北式的懒惰和苟且卑琐;《纵酒地带》描绘了东北的酒文化:“酒是血管里的血肉体里的支撑,酒是暗淡日子里的福,酒是绝望之中的希望。”[1]东北人借酒消愁,喝酒盖脸,长得高大,说话嗓门大,拳头也大,多属于以气压人,而少以智胜人。徒有剽悍的外表,内心却很虚弱。《烟的童话》中记载与众不同的男女烟民,从东北吸烟记述了关东人的麻木和懒惰;《移民者的歌谣》中东北人趋之若鹜的“二人转”多有偷情养汉的情节,弄得屯风不正,在正统文化面前显得卑微而下贱。表面上,散文书写了遥远的历史,隐晦的民间,悠久的传说,实际上刻画了东北人的性情缺陷,写的是作者内心对东北文化的欢乐和疼痛,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态。
  三、东北的民族变迁与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创造的,东北文化离不开人的因素。作品介绍了东北民族的演化,让读者知道东北人从何处来,也期盼明晰东北人会到何处去?
  一是东北历史是民族的迁出史。东北的游牧渔猎时代,每当游牧渔猎民族如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洲人等获得了可喜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虚无的文化导致他们被中原吸引,基本上全族被吸入中原而南迁,或作为臣民被同化进农业社会,或作为征服者被同化进农业社会。如《空巢》“所有从大东北入主中原的英雄豪杰,不论多么长久多么短促,他们都只有出发,没有回程。”[1]东北故乡逐渐寂寞荒芜,等待下一个游牧渔猎民族重新崛起,致使东北的土生社会和文化发展走上了一条崛起、外迁、衰落,再崛起、再外迁、再衰落的循环宿命之路。“中原的文明诱惑了他们,使他们身上的野性渐渐稀薄,中原的文明也埋葬了他们,使他们失去了本来的面目。”[1]
  二是东北历史是民族的迁入史。《移民者的歌谣》和《追问大荒》中讲述:由于不同历史原因,如自然灾害、战乱以及由此引起的饥荒、贫困……中原的难民、农民向东北进行大规模移民垦殖,使农业上升为东北的主导产业,农民和流民成为主流社会。这些底层、缺少文化的移民本身与传统儒家文化圈渐行渐远,加上东北天寒地冻,地广人稀,进一步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同时,由于封建文化、清王朝和伪满洲的统治、日俄的入侵……其社会结构和文化根源始终是外向、流动的状态,没有自主和升华,结果是在文化层面上无所适从,在生活习俗上沾染种种恶趣。《独语东北》中写了纵酒和劝酒令、做土匪、猫冬、叼大烟袋、坐席等习俗,一直影响至今。正是由于分散和割裂,形成了东北特色的移民文化;在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眼里是文化中的“下里巴人”,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被放逐在中国历史文化格局边缘。
  三是东北历史是外族的入侵史。东北饱尝了战争和殖民的痛苦,同时又使异族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如《走进瑷珲》记叙了“狗咬狗”的日俄战争和他们断断续续接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耻辱。《有浮雕和穹性门的城市》中描写了奴性的人。“当年会说几句俄语的人,如今又学会了日语,后来他们竟被迫把日语当成了国语,而且连走路和站立的姿势都发生了变化。”[1]《消失的女人》记叙了在中国现代史上伪满是一个怪胎,使东北人生活在伪满洲国的阴影里长达十四年。长期屈服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使东北人形成压抑下的无动于衷和服从性格,没有将深蕴在民族血液里的仇恨转化为理性的抗争。
  总之,地理的隔绝、战争的浩劫、外族的入侵和思想的缺失,使得东北大地不断经历着历史和文化悲剧。作家素素从细微处揭示东北的苦难,用心灵与时代相碰,把东北的历史和文化写得血气奔涌,如泣如歌,把个体的自我像楔子一样楔进东北民族痛苦的深处。历史总是重演并惊人地相似。现在,东北又开始经历了中高端人才外逃,“东三省10年外流人口180万 卫计委正组织调查”[2],“31省份2015年上半年GDP出炉 东北三省增速排名倒数” [3]。东北落后了,东北的出路在哪里?振兴东北,必须振奋精神,必须振兴东北文化。面对于此,不仅需要作家素素那样的历史洞察力和执著探索的勇气,还需要我们创新、重塑东北民族文化的想象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传统的地域文化,塑造东北特色文化,抵制低俗文化,追寻适应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素素.独语东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http://news.sohu.com/20151112/n426198694.shtml.
  [3]http://henan.china.com.cn/finance/2015/0821/745067. s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东北女作家的地域写作与文化精神研究”(立项编号:2014B141)。
  (作者简介:于萍,女,硕士,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仙吕】点绛唇(套数)  “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  自古瑰奇,风流盛萃,繁华地。重耀雄晖,恰二十国议。  【混江龙】杭州最忆。西湖交响撼中西。恢宏九曲,变幻全息。画意丹青凝彩韵,诗情长卷蔓神奇。文明传统彰活力,创新实景,堪赞堪题。  【六幺遍】春江曲,浙江剧。知音切切,梁祝依依。纤足踏翠,柔荑簇碧。琵琶箫鼓千佳丽,声齐,银屏吹彻万家笛。  【后庭花】芭蕾水上舞,天鹅人世栖。珠溅琼轮碎,琴飘桂月低。
期刊
摘要:卡罗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以丈夫——语言学家保罗寻找妻子露西的死因为主线,从两条线展开叙述,一条是保罗与露西生活的过往,另一条是保罗让露西的爱犬罗丽说话的努力,从而展现人类很久以来在语言认识上的悲哀与沟通的无奈。  关键词:卡罗琳?帕克丝特 《巴别塔之犬》语言的困境  作为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首部小说《巴别塔之犬》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广大读者,成为《纽约时报》等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期刊
父亲母亲,父爱母爱  我的爷爷曾经是当地出了名的屠夫,一头300来斤的大肥猪仅爷爷和瘦小的奶奶两人,便足以“制服”。并不只是因为爷爷体格强健、力气大,更重要的是主刀得力,爷爷那一手出刀快而准的手艺才是关键。爷爷临终时,叫上父亲说了些体己的话儿,他很欣慰父亲没有继承屠夫的行当,但是他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要保存好他曾经用过的那把锋利的“杀刀”。据说,那把刀是曾祖父当年用10块大洋买来的。这是爷爷唯一
期刊
摘要:强调艺术教学的内容和注重艺术的自我表达这两种观念是21世纪艺术教育的核心,学科定向艺术思想课程的教学模式似乎是目前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卓越的艺术教育是产生艺术家的摇篮,法国的艺术教育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它的学院艺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制度;深入学习探讨法国艺术学院的教育模式和思想对于我们自身美术院校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艺术教育理念 发展
期刊
秋风引  ——给C  落叶是四季的粮食  一些落到深深的地下  一些飘到空无一人的路上  我收走布满果实的大地  步入沉重的落日  远方的村庄上秋风饥饿  天黑了  尘世随你一步步走远  九月的小镇  ——给Z  太阳从节日的村庄升起  把荒凉的大地变成四季的天空  离开时,我拿走了水和粮食  只留下这九月的小镇:  夜晚不会有人流泪  白天不会有人醒来  一朵丁香永远为你盛开  梦见  我所住的
期刊
小青和小白都是车,是先后陪我们走过了七年人生之路的两辆车。  小青是吉利汽车的豪情203A技术领先型,是我的第一辆车,一辆翠绿色的小车。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5月2日,正在午睡的我们被经销商的电话吵醒,“豪情203A有货了,可以提车了。”顿时我心中充满欣喜,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参加工作几年来,我一直都想有辆自己的车,千挑万选最后决定买吉利,因为我并没有多少钱;选择东莞的经销商,因为那里
期刊
许久都不曾回到家乡。  自幼长年旅居异地,我虽十分熟悉乡音,却已不大会说,连带着听也有些困难,所以每当想起贺知章那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便觉得迷惘。没有哪个地方真正地容纳了我,或者说,我自己否定了所有的归宿。在异地我是外地人,在家乡我也是匆匆过客,两处羁旅,两种愁思。我寻根,却无果。我是孤独的游荡的灵魂。  初春时回乡,有家人提议去夹山寺上香,几家人便相约同去。  在此之前我从没
期刊
玉兰叹  经夜心绪结,卧起立踟蹰。  望舒散纯绮,被我庭中树。  疏影何冥冥,罹忧怄欲出。  啾啾天未白,鸡声教人苦。  杯水泄泓海,人迹难再复。  唯有素琼仙,荣丽在中途。  发华侵玉宇,翻英惹众妒。  熠熠黄金蕊,灼灼浅莲腹。  容容出岫云,盈盈娇娥肤。  香气笼清野,芳菲罩穹庐。  佳珵引星垂,凝脂指天幕。  风生揉花药,翩起霓裳舞。  黛水涟惊雀,银波叶带萤。  观此胜图景,予心久难平。 
期刊
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无愧春风的爱抚  千万人不惜为之抛洒热血  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拯救迷途中的山羊  温暖高原上的雪莲  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伟大因为平凡  执著因为永爱  我不曾为命运的折磨而气馁  我不曾为低谷中的徘徊而失望  心中藏着灯塔  前进才有方向  心中不灭希望  未来才有希望  我是一个啃着牛蹄的原始人  我是一个啃着牛蹄的原始人  奔跑的牛的味道  是野性的
期刊
战友  东南西北一线相牵,音讯全无的二三十个战友瞬间相聚——“微信群”,将我们又拉回到三十多年前火热的军营,方寸间,61分队全体官兵沸腾了:发语音、发视频、晒照片,叙情道旧,情意绵绵。手指弹跳间,思绪飘飞,血液涌动,情不自禁……  “群里”说话不解馋,时常夹着错别字,难以准确、尽情表达情感;晒出的旧照与近影变化很大,好多都认不出来。薛伟说,“你来太仓吧!”前几天,我们的首长李朝清去太仓,还晒出了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