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劳动是天天与孩子打交道,只有教师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探索、创新,才能为“天天上课”注入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使其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常上常新。因此,应该从教育科研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把教学科研融于日常工作之中。
一、教研目的服务于日常生活
反思现实中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许多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中,把科研看成一种额外负担或被动应付,究其原因,与教师研究的理念错位和研究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不无关系。有人曾不无诙谐地总结说:“现在的教科研太务虚,培养了教师不良的习惯,七拼八凑成了搞教科研的基本功,东抄西袭成了搞教科研的代名词,空中楼阁成了教科研的象征物,一夜而就成了搞教科研的新速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教科研的魅力,也使教育科研走上了“为研究而研究”的歧途。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是让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实践,抓住真问题,进行真研究,获取真成果。
1.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中小学教育需要研究的领域和问题很多,但一般的研究路径有两条:一是学术导向的研究,侧重理论,其目的主要是求真;二是实践导向的研究,重在应用,其目的主要是求善。中小学教师不是教科研专业人员,需要解决的显然不是理论问题,而主要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即“做”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的研究不应是前者而是后者,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大、太空、太远,而应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否则就难以下手。
2.要立足于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智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目的是和自身的使命紧密相连的。新课改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移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以及课程开发者、研究者,但无论如何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第一要素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就是要引导教师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查找问题和差距,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做出改进、调整和完善,从教学的组织行为到师生的交往行为以及每一个课堂细节的呈现,都存在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引导教师对这些“背后的故事”经常地进行反思,进行“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追问,并在行为上做出应该“怎么做”的实实在在改进,日复一日,逐步累积,必然会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得到提升。当然,教师研究也要提倡写论文,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教师的论文仍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自我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声音和个人化表达。
3.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教师实际确定研究计划和任务。研究固然重要,但教学更是教师的硬任务,是不能讲条件、打折扣的。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质量压力面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必须要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科研能力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师的科研计划、任务、时间和条件,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做到适度、适量,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
的研究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二、教研课题来源于日常生活
一般来说,教师的研究多是自己工作中的事,是基于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的校本化的研究,校本化研究应是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
1.要在教师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选择问题。当前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很多,最权威和丰富的就是各级各类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研究指南,这些指南固然重要,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最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存在于自己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中,是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教师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天天生活在课堂中,可以说教师的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生活,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是真实的、鲜活的、具体的问题,也是最能引起教师心智共鸣的问题。所以要引导教师摆脱指南之类的依靠,更多地走向实践反思,通过反思查找问题;通过查找问题提出课题;通过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经验的分析建立课题,尽可能避免人云亦云、一般化的选题研究。
2.加强课题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找方法而来,因此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设计必须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准研究的切入点。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和方法选择,对提高教师研究的兴趣以及针对性至关重要。通常要引导教师抓好几个关键点:一是调查研究。摸清现状,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二是突出行动研究。教师研究的方法多 种多样,比较而言,行动研究是以教师自己实施,在实践中进行,旨在改进实践为取向的研究,教师可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能力并改进工作和生存环境。行动研究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容易取得实在的效果,是最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三是要重案例研究。这种研究本质上是“反思型”的,基本特征就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改进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它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让案例成为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同时案例聚焦的是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熟悉的东西,教师不会感到陌生和高不可攀,另外教师可以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实现工作研究两不误、两促进的双赢目标。
三、教研方法起源于日常生活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一般都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这样就造成中小学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兴趣呢?我认为最实用的、最方便的教研活动的方法是———微格化的教研。
微格教研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帮助教师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研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
既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我们不妨就采用让教师独自或几个人合作开展灵活多样的微型的教研活动: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只要我们能宣传到位,这些微型的教研活动肯定能受到教师的欢迎,因为这些教研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点的约束,灵活性很大。独自一人就可以,如,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二三人也行,如,相互说课等。
总之,教师的研究之途并非是平坦之路,只有把教学科研融于日常工作之中,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之路上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人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一、教研目的服务于日常生活
反思现实中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许多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中,把科研看成一种额外负担或被动应付,究其原因,与教师研究的理念错位和研究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不无关系。有人曾不无诙谐地总结说:“现在的教科研太务虚,培养了教师不良的习惯,七拼八凑成了搞教科研的基本功,东抄西袭成了搞教科研的代名词,空中楼阁成了教科研的象征物,一夜而就成了搞教科研的新速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教科研的魅力,也使教育科研走上了“为研究而研究”的歧途。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是让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实践,抓住真问题,进行真研究,获取真成果。
1.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中小学教育需要研究的领域和问题很多,但一般的研究路径有两条:一是学术导向的研究,侧重理论,其目的主要是求真;二是实践导向的研究,重在应用,其目的主要是求善。中小学教师不是教科研专业人员,需要解决的显然不是理论问题,而主要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即“做”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的研究不应是前者而是后者,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大、太空、太远,而应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否则就难以下手。
2.要立足于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智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目的是和自身的使命紧密相连的。新课改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移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以及课程开发者、研究者,但无论如何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第一要素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就是要引导教师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查找问题和差距,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做出改进、调整和完善,从教学的组织行为到师生的交往行为以及每一个课堂细节的呈现,都存在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引导教师对这些“背后的故事”经常地进行反思,进行“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追问,并在行为上做出应该“怎么做”的实实在在改进,日复一日,逐步累积,必然会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得到提升。当然,教师研究也要提倡写论文,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教师的论文仍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自我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声音和个人化表达。
3.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教师实际确定研究计划和任务。研究固然重要,但教学更是教师的硬任务,是不能讲条件、打折扣的。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质量压力面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必须要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科研能力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师的科研计划、任务、时间和条件,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做到适度、适量,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
的研究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二、教研课题来源于日常生活
一般来说,教师的研究多是自己工作中的事,是基于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的校本化的研究,校本化研究应是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
1.要在教师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选择问题。当前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很多,最权威和丰富的就是各级各类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研究指南,这些指南固然重要,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最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存在于自己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中,是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教师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天天生活在课堂中,可以说教师的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生活,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是真实的、鲜活的、具体的问题,也是最能引起教师心智共鸣的问题。所以要引导教师摆脱指南之类的依靠,更多地走向实践反思,通过反思查找问题;通过查找问题提出课题;通过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经验的分析建立课题,尽可能避免人云亦云、一般化的选题研究。
2.加强课题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找方法而来,因此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设计必须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准研究的切入点。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和方法选择,对提高教师研究的兴趣以及针对性至关重要。通常要引导教师抓好几个关键点:一是调查研究。摸清现状,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二是突出行动研究。教师研究的方法多 种多样,比较而言,行动研究是以教师自己实施,在实践中进行,旨在改进实践为取向的研究,教师可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能力并改进工作和生存环境。行动研究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容易取得实在的效果,是最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三是要重案例研究。这种研究本质上是“反思型”的,基本特征就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改进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它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让案例成为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同时案例聚焦的是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熟悉的东西,教师不会感到陌生和高不可攀,另外教师可以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实现工作研究两不误、两促进的双赢目标。
三、教研方法起源于日常生活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一般都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这样就造成中小学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兴趣呢?我认为最实用的、最方便的教研活动的方法是———微格化的教研。
微格教研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帮助教师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研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
既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我们不妨就采用让教师独自或几个人合作开展灵活多样的微型的教研活动: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只要我们能宣传到位,这些微型的教研活动肯定能受到教师的欢迎,因为这些教研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点的约束,灵活性很大。独自一人就可以,如,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二三人也行,如,相互说课等。
总之,教师的研究之途并非是平坦之路,只有把教学科研融于日常工作之中,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之路上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人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