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对辩论双方来说,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语言艺术的较量。千百年来,辩论之所以以其严密精湛的逻辑思维和咄咄逼人的论辩气势,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排比在其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排比增强论辩的气势呢?
一、先发制人,战胜对手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在辩论攻击中,辩论者在时间上抢在论敌之前,趁对方未加防范,发动突然袭击,运用排比句式从不同角度连续发问,就能形成咄咄逼人的气势,陷对手于被动境地。这种方法在法庭审判中较多运用。
在一次对盗窃嫌疑人的审判中,当审讯员问道:“你在本市偷过几次东西,都是些什么?”时,嫌疑人矢口否认:“我是来市里走亲戚的,没有偷东西。”这时,审讯员问道:“走亲戚为什么说不上亲戚的名字?走亲戚为什么不带礼物偏带螺丝刀?走亲戚为什么在半夜里四处乱跑?既然亲戚在市里,你到郊区来干什么?”
在这里审讯员通过四个“走亲戚为什么……”这样连珠炮式的提问,摆出一件件事实,揭露对方的虚假之处,以强大的力度攻势,逼得对方不得不交代自己的偷窃行为。很显然,运用排比大大增强了论辩的气势,产生了先发制人,战胜对手的奇效。
二、壮己声威,挫敌锐气
在辩论中,当对方气势汹汹,频频出击,以为得计时,本方应着力发现和捕捉对方立论或论据的不实之处,置对方于困境。运用排比句式,可以使论辩或汹涌如潮,一泻而下,或掷地有声,撼人心魄,形成充沛强盛的气势,壮己声威,挫敌锐气。
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天津受伤被捕,他原打算援引法律条款为自己做无罪申辩,开庭前,他看到国民党有关方面发出的“立即处决”的电报,于是在法庭上与法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
法官:“你是不是加入了共产党?你抗日好了,为什么加入这个危害民国的共产党呢?……你可不要想抵赖!”
吉鸿昌:“你说,我干吗要抵赖?你说,你说……?看你也回答不出来。对,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是我毕生最大的光荣,这正是我不同于中国一般流俗军人的所在。我能够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拒绝利诱,见危授命,这样来抗日救国,这也是党给我的感召,这正是党的意志。你们说我们共产党是‘危害民国’,到底是谁‘危害民国’?试问,你们蒋介石国民党干了些什么?你们当政七年来,掀起了无数次内战,酿成了空前的水旱浩劫,断送了东三省,断送了热河、察哈尔,又快要断送华北各地,你们的贪污枉法的政治,你们的残暴专横的措施,哪一样不曾‘危害民国’?哪一样不是‘危害民国’?我们共产党真心爱国家,为人民……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不避牺牲,不辞劳苦,正是要保护民国!”直逼得法官瞠目结舌,茫然失措。
在这里,吉鸿昌连用了三个“你说”,表示自己毫不“抵赖”;又用了四个“能够……”表示自己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无比自豪;同时又以三个“断送了……”,两个“你们”,两个“哪一样”义正辞严地驳斥对方,指出你们才是真正的“危害民国”。通过这几组排比句式的运用,使其论辩气势磅礴,咄咄逼人,令对方难以招架。
三、穷追不舍,乘胜追击
在辩论中,当本方具有强大实力,足以取胜时,就可针对对方观点,从正面攻坚。运用排比句式,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和有利的反驳,穷追不舍,乘胜追击,不使对方喘息,直至把对方征服。
1996年,日本设在我国天津的某软件公司接受了加工第三代某种电子游戏软件的任务,该公司四名中国员工看到游戏内容是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狂人的,于是拒绝接受这一工作,并与日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日商:“这只是一种游戏,不能和历史扯到一起。”
中方代表:“既然是游戏,为什么要仿真设计?既然是游戏,为什么要选用真实历史事件?既然为游戏,为什么置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尊严于不顾?”
……
日商:“退一步讲,你们只设计这一批,今后这样的活儿不再发往中国,只在日本做,总可以吧?”
中方代表:“一次杀人就是死罪,一批也不能设计。应该说明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警惕军国主义阴魂复活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一切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种宣扬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赞美侵略,炫耀武力,混淆是非界限的事,在中国不能做,在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做,在日本同样也不能做!”
最后天津市新闻出版局依法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日方递交了“认罪书”,并停止了这一软件的制作。
在这场辩论中,中方代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与日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开始就从正面展开了强大的攻势,用三个“为什么……”组成第一组排比句式,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当对方退却时,他们寸土不让,又用三个“不能做”组成第二组排比句式,继续攻坚,直至对手服输。
四、实施反攻,大获全胜
在辩论赛中,当辩手进入总结陈辞阶段时,需要进一步概括总结己方的观点,并针对对方的观点,实施全面反攻。运用排比句式可以把论辩推向高潮,以一种激昂不可遏止之势压倒对方,直至大获全胜。
在“不破不立”的论辩中,反方四辩陈蔚是这样总结陈辞的:“我方认为,不立不破。第一,不立不破,说明立是主体,是保障,是价值,是归宿,是浩瀚苍穹中永不坠落的星辰。而不破不立的论点将‘破’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理论上本末倒置,在实践中遗害无穷。第二,‘破’字当头,不破不立的激进口号只能带来狂热、混乱和毁灭。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国人永远不该忘记那个用血泪凝成的悲剧。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暴风骤雨般的浩劫,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叹息、无尽的悔恨。第三,‘立’字当头,不立不破的理性态度,带来了冷静、稳定和创造。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与创造的国度。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只有确立了法制与民主,才能真正破除人治与专断;只有确立了市场经济,才能真正破除计划经济;只有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口号。立在破前,不立不破,这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是共和国战略决策的伟大转移。第四,当人民的心态从‘破’字当头,转向‘立’字当头,从不破不立转向不立不破时,我们也将告别那种传统的破坏性文化心理,走向积极的建设性文化心理;告别狭隘与独断,走向广博与宽容;告别幼稚与盲目,走向成熟与理智。在不立不破的醒悟中诞生的是一种崭新的民族精神,它将如天空一般高远而深邃,如海洋一般浩瀚而博大……”
在这里,陈蔚运用了四组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气势恢宏。第一组以五个“是……”形象地阐述了什么是“立”;第二组以四个“一切”具体地指出了“破”的危害;第三组以三个“只有……才能……”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立在破前,不立不破;第四组以三个“告别……走向……”全面地展示了不立不破的美好前景。这四组排比句式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辩论的气势。观点明确,反驳有力,脉络清楚而又波澜起伏,有声有色,有理有据,令人拍案叫绝。
综上所述,在辩论中,强盛的论辩气势是战胜论敌的法宝,是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而排比是增强辩论气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在辩论实践中充分利用排比,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先发制人,战胜对手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在辩论攻击中,辩论者在时间上抢在论敌之前,趁对方未加防范,发动突然袭击,运用排比句式从不同角度连续发问,就能形成咄咄逼人的气势,陷对手于被动境地。这种方法在法庭审判中较多运用。
在一次对盗窃嫌疑人的审判中,当审讯员问道:“你在本市偷过几次东西,都是些什么?”时,嫌疑人矢口否认:“我是来市里走亲戚的,没有偷东西。”这时,审讯员问道:“走亲戚为什么说不上亲戚的名字?走亲戚为什么不带礼物偏带螺丝刀?走亲戚为什么在半夜里四处乱跑?既然亲戚在市里,你到郊区来干什么?”
在这里审讯员通过四个“走亲戚为什么……”这样连珠炮式的提问,摆出一件件事实,揭露对方的虚假之处,以强大的力度攻势,逼得对方不得不交代自己的偷窃行为。很显然,运用排比大大增强了论辩的气势,产生了先发制人,战胜对手的奇效。
二、壮己声威,挫敌锐气
在辩论中,当对方气势汹汹,频频出击,以为得计时,本方应着力发现和捕捉对方立论或论据的不实之处,置对方于困境。运用排比句式,可以使论辩或汹涌如潮,一泻而下,或掷地有声,撼人心魄,形成充沛强盛的气势,壮己声威,挫敌锐气。
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天津受伤被捕,他原打算援引法律条款为自己做无罪申辩,开庭前,他看到国民党有关方面发出的“立即处决”的电报,于是在法庭上与法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
法官:“你是不是加入了共产党?你抗日好了,为什么加入这个危害民国的共产党呢?……你可不要想抵赖!”
吉鸿昌:“你说,我干吗要抵赖?你说,你说……?看你也回答不出来。对,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是我毕生最大的光荣,这正是我不同于中国一般流俗军人的所在。我能够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拒绝利诱,见危授命,这样来抗日救国,这也是党给我的感召,这正是党的意志。你们说我们共产党是‘危害民国’,到底是谁‘危害民国’?试问,你们蒋介石国民党干了些什么?你们当政七年来,掀起了无数次内战,酿成了空前的水旱浩劫,断送了东三省,断送了热河、察哈尔,又快要断送华北各地,你们的贪污枉法的政治,你们的残暴专横的措施,哪一样不曾‘危害民国’?哪一样不是‘危害民国’?我们共产党真心爱国家,为人民……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不避牺牲,不辞劳苦,正是要保护民国!”直逼得法官瞠目结舌,茫然失措。
在这里,吉鸿昌连用了三个“你说”,表示自己毫不“抵赖”;又用了四个“能够……”表示自己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无比自豪;同时又以三个“断送了……”,两个“你们”,两个“哪一样”义正辞严地驳斥对方,指出你们才是真正的“危害民国”。通过这几组排比句式的运用,使其论辩气势磅礴,咄咄逼人,令对方难以招架。
三、穷追不舍,乘胜追击
在辩论中,当本方具有强大实力,足以取胜时,就可针对对方观点,从正面攻坚。运用排比句式,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和有利的反驳,穷追不舍,乘胜追击,不使对方喘息,直至把对方征服。
1996年,日本设在我国天津的某软件公司接受了加工第三代某种电子游戏软件的任务,该公司四名中国员工看到游戏内容是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狂人的,于是拒绝接受这一工作,并与日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日商:“这只是一种游戏,不能和历史扯到一起。”
中方代表:“既然是游戏,为什么要仿真设计?既然是游戏,为什么要选用真实历史事件?既然为游戏,为什么置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尊严于不顾?”
……
日商:“退一步讲,你们只设计这一批,今后这样的活儿不再发往中国,只在日本做,总可以吧?”
中方代表:“一次杀人就是死罪,一批也不能设计。应该说明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警惕军国主义阴魂复活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一切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种宣扬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赞美侵略,炫耀武力,混淆是非界限的事,在中国不能做,在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做,在日本同样也不能做!”
最后天津市新闻出版局依法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日方递交了“认罪书”,并停止了这一软件的制作。
在这场辩论中,中方代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与日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开始就从正面展开了强大的攻势,用三个“为什么……”组成第一组排比句式,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当对方退却时,他们寸土不让,又用三个“不能做”组成第二组排比句式,继续攻坚,直至对手服输。
四、实施反攻,大获全胜
在辩论赛中,当辩手进入总结陈辞阶段时,需要进一步概括总结己方的观点,并针对对方的观点,实施全面反攻。运用排比句式可以把论辩推向高潮,以一种激昂不可遏止之势压倒对方,直至大获全胜。
在“不破不立”的论辩中,反方四辩陈蔚是这样总结陈辞的:“我方认为,不立不破。第一,不立不破,说明立是主体,是保障,是价值,是归宿,是浩瀚苍穹中永不坠落的星辰。而不破不立的论点将‘破’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理论上本末倒置,在实践中遗害无穷。第二,‘破’字当头,不破不立的激进口号只能带来狂热、混乱和毁灭。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国人永远不该忘记那个用血泪凝成的悲剧。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暴风骤雨般的浩劫,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叹息、无尽的悔恨。第三,‘立’字当头,不立不破的理性态度,带来了冷静、稳定和创造。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与创造的国度。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只有确立了法制与民主,才能真正破除人治与专断;只有确立了市场经济,才能真正破除计划经济;只有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口号。立在破前,不立不破,这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是共和国战略决策的伟大转移。第四,当人民的心态从‘破’字当头,转向‘立’字当头,从不破不立转向不立不破时,我们也将告别那种传统的破坏性文化心理,走向积极的建设性文化心理;告别狭隘与独断,走向广博与宽容;告别幼稚与盲目,走向成熟与理智。在不立不破的醒悟中诞生的是一种崭新的民族精神,它将如天空一般高远而深邃,如海洋一般浩瀚而博大……”
在这里,陈蔚运用了四组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气势恢宏。第一组以五个“是……”形象地阐述了什么是“立”;第二组以四个“一切”具体地指出了“破”的危害;第三组以三个“只有……才能……”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立在破前,不立不破;第四组以三个“告别……走向……”全面地展示了不立不破的美好前景。这四组排比句式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辩论的气势。观点明确,反驳有力,脉络清楚而又波澜起伏,有声有色,有理有据,令人拍案叫绝。
综上所述,在辩论中,强盛的论辩气势是战胜论敌的法宝,是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而排比是增强辩论气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在辩论实践中充分利用排比,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