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家长在孩子生活中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巨大影响。从学前儿童的情绪特征分析,着重体现在环境、行为和教育方式中。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接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应策略,旨在为学前儿童提供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家庭;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当下永恒的话题,父母的一些有意识和无意识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情绪管理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综合认知。3~6岁阶段是孩子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父母格外重视家庭氛围的营造,关心和理解孩子,及时宣泄负面情绪,实现学前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1.父母语言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父母通过合理的语言,及时理解和分析孩子的情绪心理,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时,父母应该及时做出反应,给出必要的关注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被关注、被认可的。当孩子出现积极情绪,父母通过奖励的形式,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反之,父母若是批评教育,忽视对教育方式的引导,则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2.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调查表明,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情绪的自控水平也会提升,开始掌握一定的情绪表达规则,懂得照顾和尊重他人的感受。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情绪管理有着积极影响,幼儿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拥有平等的讨论空间,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让幼儿产生非常快乐的情绪。父母要成为孩子童年时期的玩伴,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并教导他们懂得如何表达情绪。
3.父母行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性别和养育方式不同,孩子在不同环境下所出现的反应也会有差异性。父母的动作行为对孩子情绪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情绪调节,用手抚摸孩子的脸颊、脑袋等,安抚孩子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情绪调节。简言之,父母一般是通过积极且合理的行为,提高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接纳他们缺点的时候,也应该发扬优点。例如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冷静处理,并利用言語进行辅导式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恰当的行为指导为儿童做出榜样。
二、家庭教育中提高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感染,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幼儿的情绪引导,情感的作用往往大于单一的说服式管理。有的父母喜欢理论说教,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味批评教育,不留任何情面,进而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枯燥的说教无法在孩子心理和情绪上产生共鸣,儿童无法理解,时间一长,还会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对此,父母应该从情感上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给予其宽容的眼神,允许他们出现错误,努力改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在身后,家庭才是幸福的港湾。情感教育要想获得效果,关键是父母应该控制好自身情绪。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展现最正能量的一面,孩子耳濡目染,也能提升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
2.指导学前儿童正确控制情绪
要指导孩子正确控制情绪,首先应该确保家长拥有稳定情绪。例如,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感觉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家长要学会自我调节,若这时候再严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再者,通过情绪转移的方式,并非是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是通过其他形式,帮助孩子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部分性格内向的学前儿童,面临问题的时候,不会选择说出来,而是留在心中,晚一点倾诉。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耐心对其进行陪伴,或者是给他温暖的拥抱,等到心理恢复正常状态时,再进行有效沟通。除此之外,父母始终要正确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教导儿童正确的情绪转移方式,如运动、唱歌、跳舞、面对面谈心等,主动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和不满。
3.加强沟通,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需求
学前儿童情绪管理失控最突出的一个原因是亲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对此,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事情之前应该仔细思考和分析,耐心引导,不应该采用怒吼、打骂等形式。而是应该通过科学引导的形式,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分享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此来满足儿童的各种诉求,提高孩子情感表达的能力。
总之,家庭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中有着深远影响,父母的言语、行为以及亲子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情绪产生影响。对此,要提高学前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一定要重视家庭氛围以及亲子关系的作用,在合理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幼儿情绪宣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国凯,刘桂华,钱沁芳,等.家庭养育环境对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5):555-559.
[2]张跃兵,刘霞,王爱芹,等.情绪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193(7):78-81.
作者简介:朱晶(1983—),女,汉族,山东高唐人,本科,白银区第四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家庭;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当下永恒的话题,父母的一些有意识和无意识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情绪管理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综合认知。3~6岁阶段是孩子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父母格外重视家庭氛围的营造,关心和理解孩子,及时宣泄负面情绪,实现学前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1.父母语言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父母通过合理的语言,及时理解和分析孩子的情绪心理,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时,父母应该及时做出反应,给出必要的关注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被关注、被认可的。当孩子出现积极情绪,父母通过奖励的形式,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反之,父母若是批评教育,忽视对教育方式的引导,则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2.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调查表明,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情绪的自控水平也会提升,开始掌握一定的情绪表达规则,懂得照顾和尊重他人的感受。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情绪管理有着积极影响,幼儿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拥有平等的讨论空间,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让幼儿产生非常快乐的情绪。父母要成为孩子童年时期的玩伴,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并教导他们懂得如何表达情绪。
3.父母行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性别和养育方式不同,孩子在不同环境下所出现的反应也会有差异性。父母的动作行为对孩子情绪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情绪调节,用手抚摸孩子的脸颊、脑袋等,安抚孩子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情绪调节。简言之,父母一般是通过积极且合理的行为,提高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接纳他们缺点的时候,也应该发扬优点。例如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冷静处理,并利用言語进行辅导式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恰当的行为指导为儿童做出榜样。
二、家庭教育中提高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感染,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幼儿的情绪引导,情感的作用往往大于单一的说服式管理。有的父母喜欢理论说教,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味批评教育,不留任何情面,进而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枯燥的说教无法在孩子心理和情绪上产生共鸣,儿童无法理解,时间一长,还会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对此,父母应该从情感上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给予其宽容的眼神,允许他们出现错误,努力改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在身后,家庭才是幸福的港湾。情感教育要想获得效果,关键是父母应该控制好自身情绪。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展现最正能量的一面,孩子耳濡目染,也能提升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
2.指导学前儿童正确控制情绪
要指导孩子正确控制情绪,首先应该确保家长拥有稳定情绪。例如,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感觉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家长要学会自我调节,若这时候再严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再者,通过情绪转移的方式,并非是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是通过其他形式,帮助孩子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部分性格内向的学前儿童,面临问题的时候,不会选择说出来,而是留在心中,晚一点倾诉。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耐心对其进行陪伴,或者是给他温暖的拥抱,等到心理恢复正常状态时,再进行有效沟通。除此之外,父母始终要正确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教导儿童正确的情绪转移方式,如运动、唱歌、跳舞、面对面谈心等,主动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和不满。
3.加强沟通,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需求
学前儿童情绪管理失控最突出的一个原因是亲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对此,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事情之前应该仔细思考和分析,耐心引导,不应该采用怒吼、打骂等形式。而是应该通过科学引导的形式,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分享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此来满足儿童的各种诉求,提高孩子情感表达的能力。
总之,家庭在学前儿童情绪管理中有着深远影响,父母的言语、行为以及亲子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情绪产生影响。对此,要提高学前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一定要重视家庭氛围以及亲子关系的作用,在合理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幼儿情绪宣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国凯,刘桂华,钱沁芳,等.家庭养育环境对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5):555-559.
[2]张跃兵,刘霞,王爱芹,等.情绪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193(7):78-81.
作者简介:朱晶(1983—),女,汉族,山东高唐人,本科,白银区第四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