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几率大,其发病原因主要在于饲养牛群环境条件差,饲养密度高,导致环境闷热、潮湿,通风不良。与此同时,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为了保证牛快速出栏又不影响质量,饲养人员会突然改变饲料的种类,跨区域运输而导致牛群营养不足也会增高该病的发生几率。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对畜牧业有着极大的危害,必须要及时的诊断与防治。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举措
引言
在畜牧业中养殖牛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尤其是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极大地威胁了牛群的健康,阻碍了牛养殖业的发展。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发病非常迅速,有着很强的传染性,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一旦感染该病,病牛则会出现高热、肺炎、肠胃炎,内脏广泛出血等情况。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没有及时采用合理的措施处理,极容易造成牛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对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非常不利。
1.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
1.1临床症状
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病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体温异常,呼吸困难,初期阶段咳嗽明显,鼻汁呈泡沫样,严重时带血,后期逐渐变黄色分泌物。感染该病的牛精神消沉,拱背低头,食欲不振,停止反刍,毛无光泽,皮肤温度不均,喘气和喉声明显,多数病牛会在12~24小時内死亡。当牛出现上述症状时,说明牛很有可能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养殖人员需要尽快请专业人士来对牛群进行诊断,或者对病牛采取样本到当地畜牧医院检查以进行确诊。一旦发现牛出现了上述病症后,应当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1.2病理变化
当发现病牛出现了上述的症状后,就基本可以判定牛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和有针对性的治疗,还应当从病理变化上对病牛进行确诊。首先病牛的呼吸道中会有一些气泡,呈粉色;其次,牛的喉头黏膜上会有大大小小的出血点,其肺部和正常牛的肺部有所差异,病牛的颜色较深,切面呈大理石样,伴有血沫。另外,病牛的胸腔纤维化明显,有大量的积液。这些病理变化都可以帮助养殖人员确认病牛的病症。
2.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2.1隔离措施
养殖人员一旦发现病牛就要对其进行隔离,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牛所在的圈舍和相关工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对与病牛一起饲养的牛,应当及时注射抗疫血清和预防药物并观察七天,当没有病例出现时,就要对牛群集体接种疫苗,及时消除发病诱因。对于确诊后的病牛,首先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治疗,注射的溶液为治疗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常用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牛用恩诺沙星等,用药剂量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
2.2加强管理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牛养殖业而言,牛群养殖密度日益增加,但养殖条件并未得到较大的改善,通风不良,环境较差,这些为引发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埋下了隐患,为了有效预防并减少患病问题的出现,就必须要对日常养殖活动加强管理,尤其是养殖过程中的卫生和清洁问题。具体而言,在养殖牛的过程中,必须要定期清洁牛群的食槽、圈舍,保持卫生。对圈舍的通风也要加强改善,使圈舍保持干燥、清爽,及时处理排泄物,减少各种病菌滋生的几率。养殖单位及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时节的不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管理,如降雨天较多的时候,更要注意养殖场的干燥和排水,在冬季寒冷的时节,就要注意牛群的保温,营养供应到位,确保牛群可以健康生长。
2.3病后护理
病后护理的措施除了对牛群进行隔离以外,还要注重切断传播途径,从源头消灭病菌。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对光热条件十分敏感,同时也会对一些消毒剂产生反应,将其置于高于70度℃的温度条件下并保持10分钟,就可以有效杀灭该病菌,在一分钟强烈的阳光直射下也会杀死该病菌,养殖人员可使用10%的石灰乳或者5%的漂白粉对牛群饲养环境进行消毒,通过煮沸消毒液、无害化处理粪便等举措使消毒作用最大化,有效阻断各种传播途径。
养殖单位在引进牛品种时,必须要将检疫措施落实到位。在引入新的牛群种类后,应当先进行隔离饲养一个月左右,确保牛的健康状态后再和本区域牛作混合饲养。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牛,应当及时淘汰处理,将牛群隔离起来,反复检验,最好是开展血液检查。对正常健康的牛要加强管理和培养力度,应喂养健康的牛乳,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牛群开展检疫工作。
3.结语
以往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教训是深刻的,预防工作是最好的治疗措施,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养殖牛群的收益,养殖单位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为牛群注射疫苗,积极配合当地检疫部门的疫苗接种工作。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说在发现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会严重影响牛群的身体健康,给养殖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必须要养殖单位提高重视,从发病实际原因出发,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疾病进行控制和预防。
参考文献
[1]卢文祥.牛巴氏杆菌病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272.
[2]沈思,徐小艾,侯艳飞,张玥琨,王真.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和防治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30(02):40-43+82.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举措
引言
在畜牧业中养殖牛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尤其是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极大地威胁了牛群的健康,阻碍了牛养殖业的发展。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发病非常迅速,有着很强的传染性,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一旦感染该病,病牛则会出现高热、肺炎、肠胃炎,内脏广泛出血等情况。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没有及时采用合理的措施处理,极容易造成牛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对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非常不利。
1.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
1.1临床症状
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病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体温异常,呼吸困难,初期阶段咳嗽明显,鼻汁呈泡沫样,严重时带血,后期逐渐变黄色分泌物。感染该病的牛精神消沉,拱背低头,食欲不振,停止反刍,毛无光泽,皮肤温度不均,喘气和喉声明显,多数病牛会在12~24小時内死亡。当牛出现上述症状时,说明牛很有可能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养殖人员需要尽快请专业人士来对牛群进行诊断,或者对病牛采取样本到当地畜牧医院检查以进行确诊。一旦发现牛出现了上述病症后,应当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1.2病理变化
当发现病牛出现了上述的症状后,就基本可以判定牛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和有针对性的治疗,还应当从病理变化上对病牛进行确诊。首先病牛的呼吸道中会有一些气泡,呈粉色;其次,牛的喉头黏膜上会有大大小小的出血点,其肺部和正常牛的肺部有所差异,病牛的颜色较深,切面呈大理石样,伴有血沫。另外,病牛的胸腔纤维化明显,有大量的积液。这些病理变化都可以帮助养殖人员确认病牛的病症。
2.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2.1隔离措施
养殖人员一旦发现病牛就要对其进行隔离,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牛所在的圈舍和相关工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对与病牛一起饲养的牛,应当及时注射抗疫血清和预防药物并观察七天,当没有病例出现时,就要对牛群集体接种疫苗,及时消除发病诱因。对于确诊后的病牛,首先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治疗,注射的溶液为治疗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常用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牛用恩诺沙星等,用药剂量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
2.2加强管理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牛养殖业而言,牛群养殖密度日益增加,但养殖条件并未得到较大的改善,通风不良,环境较差,这些为引发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埋下了隐患,为了有效预防并减少患病问题的出现,就必须要对日常养殖活动加强管理,尤其是养殖过程中的卫生和清洁问题。具体而言,在养殖牛的过程中,必须要定期清洁牛群的食槽、圈舍,保持卫生。对圈舍的通风也要加强改善,使圈舍保持干燥、清爽,及时处理排泄物,减少各种病菌滋生的几率。养殖单位及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时节的不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管理,如降雨天较多的时候,更要注意养殖场的干燥和排水,在冬季寒冷的时节,就要注意牛群的保温,营养供应到位,确保牛群可以健康生长。
2.3病后护理
病后护理的措施除了对牛群进行隔离以外,还要注重切断传播途径,从源头消灭病菌。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对光热条件十分敏感,同时也会对一些消毒剂产生反应,将其置于高于70度℃的温度条件下并保持10分钟,就可以有效杀灭该病菌,在一分钟强烈的阳光直射下也会杀死该病菌,养殖人员可使用10%的石灰乳或者5%的漂白粉对牛群饲养环境进行消毒,通过煮沸消毒液、无害化处理粪便等举措使消毒作用最大化,有效阻断各种传播途径。
养殖单位在引进牛品种时,必须要将检疫措施落实到位。在引入新的牛群种类后,应当先进行隔离饲养一个月左右,确保牛的健康状态后再和本区域牛作混合饲养。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牛,应当及时淘汰处理,将牛群隔离起来,反复检验,最好是开展血液检查。对正常健康的牛要加强管理和培养力度,应喂养健康的牛乳,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牛群开展检疫工作。
3.结语
以往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教训是深刻的,预防工作是最好的治疗措施,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养殖牛群的收益,养殖单位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为牛群注射疫苗,积极配合当地检疫部门的疫苗接种工作。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说在发现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会严重影响牛群的身体健康,给养殖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必须要养殖单位提高重视,从发病实际原因出发,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疾病进行控制和预防。
参考文献
[1]卢文祥.牛巴氏杆菌病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272.
[2]沈思,徐小艾,侯艳飞,张玥琨,王真.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和防治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30(02):40-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