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在树下,仰望,每一束阳光紧握的一片叶子,一朵鲜花,一个梦想,一段美丽……
——题记
一
不知不觉,做教师已有17个春秋, 从1993年到现在,我生命中最亮丽的青春年华,早已伴着三尺讲台,连同纷飞的粉笔变得花白。
如果说最初成为一名教师是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那么,17年的岁月,她已成为一个梦想追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这个梦想就是引领我成长的教育梦,我的生命也因它充实而快乐。
1993年秋天,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学任教,教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情形,虽然面对的只是一群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我却表现得相当的忸怩和生涩,那一年我十九岁。
不久,学校一位任教四年级语文的老师(印象中是位女老师吧)家里有些事情请了假,我被临时调到那个班担任语文课老师,从此和语文课结下了不了“情缘”。语文课是我喜欢的,我和许多新人一样,在每一节课之前,都会下很多功夫,经常翻阅一些杂志,看到与课文有关的,就抄录相关资料留存备用。随着教学笔记的不断增厚,我已经可以潇洒自如地站在讲台上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了。
二
我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很没个性的人,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我一点儿也没有料到自己会成为同事、学生眼中的“个性老师”(权且这样称谓)。“布置作业最少,喜欢在课堂上讲一些与课文无关的内容,从来不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观摩课’。”
不参加各种讲课比赛,源于内心的抵触。我觉得那只是一场华丽的“课堂秀”,是一个老师走向公众的捷径,它经过了太多的彩排和预演,已经远离了真实与真诚,与孩子无关,要具有表演天分的人才能做到,至少在我所处的这个层面上是这样理解的。因不会表演,故不喜欢参加。
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上课的“信马由缰”,怎说与课文无关,当学生们掌握了课本知识之后,开阔一下视野,感悟一下生活又有什么不妥。
不喜欢课堂上那些微言大义,故弄玄虚的分析,常常为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一篇篇美文而叹息。上课如同做人,同样需要真诚,真诚对待文本,真诚对待学生。上课是艺术,绝不是技术。
现在的孩子是不快乐的,也是不幸福的。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家长的、老师的压力,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书包的沉重,更是心灵的沉重。物质的充裕,无法消除他们内心的苦闷与不快。
春风吹,
阳光照,
背着炸药包去学校。
轰的一声,
学校炸没了……
这是孩子的恶搞,难道我们看到的只是被恶搞的儿歌?背着书包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我想他们一定是充满着快乐和憧憬的。
也许恶搞的是我们,是我们恶搞了教育,恶搞了孩子的懵懂童年,恶搞了孩子的火热青春。
我不愿恶搞,我只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我知道这很难。
三
由小学到一所职业学校教书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其间也曾带过两年高中的课程,终因力不从心只好作罢,专心从事中专语文教学。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自然轻松了许多,也有了发挥的空间。一路走来,和学生们相处得还算和谐融洽。
中专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败者,看着曾经身边的同学顺利地升入重点高中,她们有着难以避免的失落。也许是心甘情愿,也许是稀里糊涂,她们走进了职业学校。初来乍到的新奇和激动肯定是有的,随之而来的便是倦怠了,一届班主任工作下来我是深有体会的。
不少老师,甚至是曾经带过她们的小学、初中来时的都认为她们很笨,我却不这样认为。她们一点都不笨,相反,不少学生还是充满灵性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她们不在老师的视野之内,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
我喜欢称她们做朋友,而不愿自居为师长。所谓“师道尊严”,靠的是学识与修养,而不是居高临下。
三年下来,伴随着她们喜怒哀乐,青春飞扬的是我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常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您没有烦恼吗?啥时候见您都是面带微笑。”人怎能没有烦恼呢?人为什么要去传递烦恼呢?传递快乐不是更好吗?
因为我是老师,所以我要传递快乐。
我整天地唉声叹气、怨声载道,学生们会怎样呢?我面对的学生将来要去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没有理由不去享受快乐!快乐是会传染的,痛苦亦然。没有快乐的老师,又怎么能有快乐的学生呢?
人生在世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态。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四
十七年的岁月,十七年的教师生涯,波澜不惊,很多时候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职业的疲劳感常常会飘然而至。曾经的坚守有不少已随波逐流,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份对教育的真诚。
望着儿子唇边渐渐冒起的胡须,我知道,我的青春已随岁月的流淌,不知所踪。
青春就如同枝头飘落的一片树叶,一朵鲜花,既缤纷绚丽,也悄无声息。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只言片语的断想,聊以慰藉那逝去的,落英缤纷的青春!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题记
一
不知不觉,做教师已有17个春秋, 从1993年到现在,我生命中最亮丽的青春年华,早已伴着三尺讲台,连同纷飞的粉笔变得花白。
如果说最初成为一名教师是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那么,17年的岁月,她已成为一个梦想追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这个梦想就是引领我成长的教育梦,我的生命也因它充实而快乐。
1993年秋天,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学任教,教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情形,虽然面对的只是一群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我却表现得相当的忸怩和生涩,那一年我十九岁。
不久,学校一位任教四年级语文的老师(印象中是位女老师吧)家里有些事情请了假,我被临时调到那个班担任语文课老师,从此和语文课结下了不了“情缘”。语文课是我喜欢的,我和许多新人一样,在每一节课之前,都会下很多功夫,经常翻阅一些杂志,看到与课文有关的,就抄录相关资料留存备用。随着教学笔记的不断增厚,我已经可以潇洒自如地站在讲台上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了。
二
我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很没个性的人,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我一点儿也没有料到自己会成为同事、学生眼中的“个性老师”(权且这样称谓)。“布置作业最少,喜欢在课堂上讲一些与课文无关的内容,从来不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观摩课’。”
不参加各种讲课比赛,源于内心的抵触。我觉得那只是一场华丽的“课堂秀”,是一个老师走向公众的捷径,它经过了太多的彩排和预演,已经远离了真实与真诚,与孩子无关,要具有表演天分的人才能做到,至少在我所处的这个层面上是这样理解的。因不会表演,故不喜欢参加。
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上课的“信马由缰”,怎说与课文无关,当学生们掌握了课本知识之后,开阔一下视野,感悟一下生活又有什么不妥。
不喜欢课堂上那些微言大义,故弄玄虚的分析,常常为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一篇篇美文而叹息。上课如同做人,同样需要真诚,真诚对待文本,真诚对待学生。上课是艺术,绝不是技术。
现在的孩子是不快乐的,也是不幸福的。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家长的、老师的压力,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书包的沉重,更是心灵的沉重。物质的充裕,无法消除他们内心的苦闷与不快。
春风吹,
阳光照,
背着炸药包去学校。
轰的一声,
学校炸没了……
这是孩子的恶搞,难道我们看到的只是被恶搞的儿歌?背着书包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我想他们一定是充满着快乐和憧憬的。
也许恶搞的是我们,是我们恶搞了教育,恶搞了孩子的懵懂童年,恶搞了孩子的火热青春。
我不愿恶搞,我只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我知道这很难。
三
由小学到一所职业学校教书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其间也曾带过两年高中的课程,终因力不从心只好作罢,专心从事中专语文教学。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自然轻松了许多,也有了发挥的空间。一路走来,和学生们相处得还算和谐融洽。
中专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败者,看着曾经身边的同学顺利地升入重点高中,她们有着难以避免的失落。也许是心甘情愿,也许是稀里糊涂,她们走进了职业学校。初来乍到的新奇和激动肯定是有的,随之而来的便是倦怠了,一届班主任工作下来我是深有体会的。
不少老师,甚至是曾经带过她们的小学、初中来时的都认为她们很笨,我却不这样认为。她们一点都不笨,相反,不少学生还是充满灵性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她们不在老师的视野之内,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
我喜欢称她们做朋友,而不愿自居为师长。所谓“师道尊严”,靠的是学识与修养,而不是居高临下。
三年下来,伴随着她们喜怒哀乐,青春飞扬的是我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常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您没有烦恼吗?啥时候见您都是面带微笑。”人怎能没有烦恼呢?人为什么要去传递烦恼呢?传递快乐不是更好吗?
因为我是老师,所以我要传递快乐。
我整天地唉声叹气、怨声载道,学生们会怎样呢?我面对的学生将来要去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没有理由不去享受快乐!快乐是会传染的,痛苦亦然。没有快乐的老师,又怎么能有快乐的学生呢?
人生在世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态。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四
十七年的岁月,十七年的教师生涯,波澜不惊,很多时候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职业的疲劳感常常会飘然而至。曾经的坚守有不少已随波逐流,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份对教育的真诚。
望着儿子唇边渐渐冒起的胡须,我知道,我的青春已随岁月的流淌,不知所踪。
青春就如同枝头飘落的一片树叶,一朵鲜花,既缤纷绚丽,也悄无声息。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只言片语的断想,聊以慰藉那逝去的,落英缤纷的青春!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