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学科的独特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语言基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本文从创造美、感悟美、体会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情感 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丰富的人文性被赋予了更多使命和责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对其表层的理解,更多地应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创造美
1.营造良好氛围
审美净化了心灵能更好地进行审美。语文教师要让审美对象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审美应该尽可能考虑和体现审美的因素,形成一种立体的、可以称之为“审美化”的教学境界感染学生。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语文教学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师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以乐观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2.启迪学生思维
教师要让他们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会运用美学知识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创造美。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让他们从中发现文章的立意之美,寻踪文章的美在用词,让学生感受到极富动感、情趣的美。教师要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眼睛发现美和创造美。
二、感悟美
1.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
在审美活动中,学生首先应该知道美的特征有哪些,美的形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把审美自觉地纳入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获得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还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否则就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课文凝聚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因情感的共鸣而震撼学生心灵。高中语文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意蕴美。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章语言的欣赏与品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形象、凝练的语言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如《再别康桥》,文章的语言委婉轻柔,节奏悦耳徐缓,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要教学生体验感受它的整体美,在阅读过程中,要感受文章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之美。
三、体会美
1.通过课堂平台体悟情感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挖掘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然而,现代教学技术进一步丰富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边城》教学为例,对课本内容描述的世界以动态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能增强学生对如画般湘西的“身临其境”体验,更能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再以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为例,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以纪录片讲述作者梁思成的成长和爱情经历及其文化思想的发展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第三者的视角进一步生发情感体验。
2.在写作中发现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美、品味美,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陶冶情操,让他们在写作中创造美、表达美。注重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探索,通过提出问题获得事实与证据等几个步骤,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和方式中领悟诗歌的思想观念,获取美的熏陶。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智慧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体的表达和操作能力,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篇作文作为范文,发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由此学生会学会怎样立意,怎样组织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孕育着生活美、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得到生活的真谛,才能在磨炼中发现美、鉴赏美。一个人可以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得经验。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丰富和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有极大帮助。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学生在作文中体会美,教师可安排学生去野外采风,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一些古今中外写的与秋天有关的诗文及优美语句,从中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拟题训练,从而引导每个学生把对美的创造融入作文中。
3.让感悟课文中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
要深入体会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作者情感思想往往浓缩了作者在情感、生活和思想上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某种程度上能实现对语文教育的审美情感培养要求,也需要合理利用作者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感。
4.重视情境式教学和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言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相适应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体的合作共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知到和现实生活中相一致的情境,并获得心灵的感悟,而不是一味听取别人的感受和经验。并且,课外阅读方式也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对话的最佳时期,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生活学科,是对生活和社会的真实表现。初中生正处在开始学会自己思考事物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和生活体验,并逐步引导学生向各个社会领域迈进,促使学生能体验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语言教学应尽量缩小课本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应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并积极拓宽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丰富多彩性。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奠基性作用,丰富的人文性被赋予了更多使命和责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表层的理解,还要注重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璐.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2(09).
[2]刘永会.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2(25).
[3]胡倩.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4).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情感 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丰富的人文性被赋予了更多使命和责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对其表层的理解,更多地应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创造美
1.营造良好氛围
审美净化了心灵能更好地进行审美。语文教师要让审美对象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审美应该尽可能考虑和体现审美的因素,形成一种立体的、可以称之为“审美化”的教学境界感染学生。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语文教学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师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以乐观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2.启迪学生思维
教师要让他们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会运用美学知识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创造美。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让他们从中发现文章的立意之美,寻踪文章的美在用词,让学生感受到极富动感、情趣的美。教师要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眼睛发现美和创造美。
二、感悟美
1.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
在审美活动中,学生首先应该知道美的特征有哪些,美的形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把审美自觉地纳入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获得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还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否则就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课文凝聚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因情感的共鸣而震撼学生心灵。高中语文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意蕴美。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章语言的欣赏与品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形象、凝练的语言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如《再别康桥》,文章的语言委婉轻柔,节奏悦耳徐缓,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要教学生体验感受它的整体美,在阅读过程中,要感受文章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之美。
三、体会美
1.通过课堂平台体悟情感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挖掘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然而,现代教学技术进一步丰富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边城》教学为例,对课本内容描述的世界以动态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能增强学生对如画般湘西的“身临其境”体验,更能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再以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为例,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以纪录片讲述作者梁思成的成长和爱情经历及其文化思想的发展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第三者的视角进一步生发情感体验。
2.在写作中发现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美、品味美,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陶冶情操,让他们在写作中创造美、表达美。注重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探索,通过提出问题获得事实与证据等几个步骤,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和方式中领悟诗歌的思想观念,获取美的熏陶。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智慧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体的表达和操作能力,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篇作文作为范文,发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由此学生会学会怎样立意,怎样组织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孕育着生活美、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得到生活的真谛,才能在磨炼中发现美、鉴赏美。一个人可以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得经验。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丰富和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有极大帮助。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学生在作文中体会美,教师可安排学生去野外采风,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一些古今中外写的与秋天有关的诗文及优美语句,从中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拟题训练,从而引导每个学生把对美的创造融入作文中。
3.让感悟课文中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
要深入体会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作者情感思想往往浓缩了作者在情感、生活和思想上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某种程度上能实现对语文教育的审美情感培养要求,也需要合理利用作者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感。
4.重视情境式教学和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言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相适应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体的合作共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知到和现实生活中相一致的情境,并获得心灵的感悟,而不是一味听取别人的感受和经验。并且,课外阅读方式也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对话的最佳时期,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生活学科,是对生活和社会的真实表现。初中生正处在开始学会自己思考事物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和生活体验,并逐步引导学生向各个社会领域迈进,促使学生能体验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语言教学应尽量缩小课本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应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并积极拓宽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丰富多彩性。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奠基性作用,丰富的人文性被赋予了更多使命和责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表层的理解,还要注重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璐.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2(09).
[2]刘永会.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2(25).
[3]胡倩.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