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农民工政府信任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cuo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工在乡城迁移的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差序信任结构与城市的制度信任结构发生冲突,同时随着资源枯竭型城市支柱产业的逐渐衰落,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公共事件频发,政府针对农民工的公共福利缺失,导致了农民工政府信任度降低。农民工的政府信任降低不仅仅表现为对于政府的一种心理预期降低,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农民工的乡城迁移决策,进而影响到城镇化进程。通过分析农民工与政府之间不同博弈决策下的收益,指出农民工的政府信任是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的,进而提出转变政府态度、优化供给结构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政府信任;博弈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31-03
   引言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后,却没能和城市市民共同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生活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农民工更是如此,阜新市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现有进城劳动力大约3万人。由于处于支柱地位的资源逐渐枯竭,相应产业逐渐衰落,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缓慢。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提高农民工公共福利,但是政府本身财政收入有限,用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政策滞后性的存在和社会性因素的阻碍,使得农民工无法公平地享受城市市民的相关待遇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就导致了农民工对于城市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农民工对于政府信任度的改变会影响到其留城意愿,进而影响到城市发展必需的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在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今天,如何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成为重要的议题。因此,本文通过博弈来探讨不同策略选择下农民工和政府的收益,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完善阜新城市政府治理模式,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一、农民工政府信任的概念界定
   信任是人的一种个性特质,是人际合作的前提。在不同的社会类型中,信任的逻辑和类型是不同的。例如传统社会的信任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信任,现代社会是基于契约关系的制度化信任。农民工政府信任,是农民工在与政府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预期,主要包括对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公务员)的信任和对于政府制度系统的信任。前者可以通过政府的工作方式来进行考虑,而后者可以通过政府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帮助程度(政策制度、公共物品等)来反映。政府信任是产生于现代城市社会背景下的信任,即社会成员遵循制度化、法制化的社会行动逻辑,市民之间的关系更多为一种契约关系,因而这种信任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制度化信任。但是信任主体是农民工,农民工来自于农村社会,其社会格局是费老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因而农民的信任结构呈现出以“家”为核心往外推及的差序信任[1]。关系越近,接触越频繁,越靠近信任的中心区域;反之关系越远,接触越稀少,越远离信任的中心区域。而且农民的信任是非常具体的、“实惠的”,往往是指向具体的人和物[2],比如亲戚、朋友等。
   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两种不同的社会信任逻辑交织在一起,导致农民在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甚至发生信任结构断裂。此时,作为社会正义维护者的各级政府应该充当农民工最后的保护伞。但是在现实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却在不断遭受着“信任危机”,而且有学者研究显示,农民工的政府信任呈现出“逆差序格局”的特征,与之几乎没有直接交往的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要远高于其打工城市地方政府的信任度[1]。
   二、阜新市农民工与政府间信任关系的博弈
   1.博弈参与者。博弈参与者亦即“局中人”,是在博弈过程中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来进行独立决策并承担全部后果的个体。博弈参与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本文里既是农民工群体和政府。
   2.博弈信息。博弈信息,即博弈者在决策之前所掌握的博弈双方的相关信息。在博弈中,由于博弈双方都是理性人,所以博弈主体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博弈信息,这样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这里博弈信息主要是指政府和农民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包括农民工群体的态度、基本情况等和政府对待农民工的相关政策和态度等。
   3.博弈策略。博弈策略是可供博弈主体进行选择的所有策略集合。本文中政府和农民工均可以做出信任另一方或不信任另一方的策略选择。
   4.博弈收益。博弈收益是指博弈双方在进行策略博弈后的得失情况。在分析政府和农民工博弈收益之前,首先假设如果农民工信任政府,那么他们在流动意愿上比较倾向于留在城市;如果农民工不信任政府,那么从长远考虑,他们会选择回流到农村。同时假设如果政府信任农民工,那么政府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反之如果政府不信任农民工,那么政府便不会支持农民工留在城市。其次,假设在分析收益时,政府的收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即劳动力收益、社会政策收益和公共服务收益。农民工的收益主要考虑经济收入、公共服务收益、社会流动(向上流动)机会、精神收益(社会认同)。
  
  
  农民工与政府收益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政府选择不信任农民工而农民工也恰巧做出不信任政府返乡决策时,政府的政策收益和公共服务收益均为0,因为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劳动力收益为-1,劳动力发生流出,因此,政府此时的总收益为-1;进城劳动力的收益没有变化。同理,当政府信任农民工而农民工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的总收益为-3;当政府选择不信任农民工决策而农民却选择信任政府时,政府总收益为1,农民工收益为-1;当政府选择支持农村劳动力进城决策而农民也恰巧选择留城时,政府收益为3,农民工的收益也为3。此时双方利益都达到最大化,即达到纳什均衡。
   目前,农民工对政府不信任导致的收益无论怎样都不是最优的选择,而且这个博弈是存在纳什均衡的,即右下角的格子,双方利益都达到极大值。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当前的状况,促使纳什均衡的实现。    三、提高农民工政府信任的对策
   农民工虽然实现了职业的农工转换,工作地点的乡城迁移,但身份和社会认同并未实现市民化。而农民工的非市民化是由政府长期实施的城市偏向政策导致二元经济转换滞后、造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反差过大的结果[3]。长此以往,阜新的进城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必然会“用脚投票”,即出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回流,这对于城市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都是不利的。2014年阜新城市化水平为58.05%,而且按“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将达到65%,说明阜新城市化亟须进一步推进。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提高农民工对于政府的信任度。
   1.转变政府态度,提高农民工群体社会认同。农民工在城市“经济接纳、社会拒入”的社会认同体系之下,信任结构开始内卷化,一方面信任模式保留在原有差序格局,无法实现向制度信任的跨越;另一方面在差序格局中政府以及城市市民所处的位置远离信任中心。同时政府对于农民工的态度也存在偏差。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认为流动人口越多,管理任务就越繁重。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部门需要转变对农民工群体的态度,不再将其视为城市的负担和社会管理的难点。其次,政府要通过宣传改变城市市民对于农民工群体的态度,是城市市民愿意接受农民工群体。最后,政府要通过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素质,增强农民工的自信心。这样,农民工群体就愿意融入城市社会,拉近政府、城市市民与自己的距离,提高政府信任度并逐渐实现由差序信任向制度信任的过渡。
   2.优化政府制度供给过程,提高政府工作能力。社会制度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要保证制度供给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制度的形成应该拥有一整套严密的论证和修正体系;其次,制度供给主体——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成员,有助于把握制度供给过程的价值判断;最后,制度供给过程应该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政府要构建监管体制,提高工作的透明性。改变政府既是物品供给者又是效用评估者的状况,通过对政府行为的问责和制约机制来构建政府内监管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提升政府的工作能力,提高社会成员对于政府的信任度。对于农民工群体,如果政府构建包含就业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子女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农民工留城,积极引导和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就会提高迁移农民对于城市政府的信任度和城市归属感,这样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就会实现最优情况的均衡。
   3.转变政府制度运行模式,改善政府工作绩效。罗尔斯指出:“一个社会中当制度公正时,那些参与这些社会安排的人们就获得了一种相应的正义感和努力维护这种制度的欲望。”[4]因此,公正性是政府获得社会成员信任的一个前提。政府制度运行公平、公正可以提升农民工对于政府的信任。在渐进式社会改革过程中,公共资源配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映中位民众的需(下转36页)(上接32页)求,导致了公共物品对部分民众的过度供给,同时对另外一部分民众(农民工)供给不足[5],农民工政府信任度降低。此时,可以考虑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以市场为基础和顾客导向形成准市场,这样地方政府与其他非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竞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政府绩效,提高社会成员对于政府的信任度。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计划项目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突出效益和质量,科技创新对于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由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基于项目质量管理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控制的重要作用,结合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践,就科技计划项目质量管理进行阐述和重点分析。
期刊
摘 要:介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借壳上市方案,以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验证对壳资源利用的短期和长期绩效,从而给传统媒体借壳上市提供启示,即借壳需挑选合适的净壳资源,合理估值有利于财务统筹,轻资产上市财富效应显著。  关键词:报业集团;借壳上市;短期绩效;长期绩效;财富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083-04  关于借壳上市的
期刊
摘 要:利用学者提出的广义货币M2与中国商品房价格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999—2014年广东实际商品房价格和理论模型计算的房价进行比较,两者误差大部分年份在10%以内,说明这个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说明广义货币M2的增量是影响商品房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广义货币;广义货币增量;商品房价格;广东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
期刊
作为现代晶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药物共晶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与共晶配体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具有特定作用比新型固体形式。近年来,由于其可以在不改变药物活性以及不破坏活性分子结构的情况下,调节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熔点等理化性质,在药学领域展现了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应用前景。药物共晶的优势在于其本身的可设计性,可通过分子间存在的氢键、卤键、范德华力以及π‐π间相互作用等弱相互作用,特定的结合相应的共晶配体,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手性中心对映异构体在生物学活性,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性方面已显示出显著
摘 要: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对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面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为例,在调查获得反映其人力资源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河西走廊较少民族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升河西走廊较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裕固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据统计,2015年扎赉诺尔区旅游人数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来该区旅游的人数正逐年增加,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缩影,购买纪念品是旅游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研发地方性旅游纪念品,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扎赉诺尔区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创意设计研究入手,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扩大赉诺尔区特色旅游的影
期刊
摘 要:不同的餐饮方式对消费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又对餐饮方式的选择及消费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年人均收入4万以下的群体餐馆用餐时更倾向于中式点菜,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餐饮消费中约有26%的消费集中在4~8元区间,餐饮企业可以在低收入低学历生活区重点投资中式餐馆或食堂;家庭年人均收入在4万~7万元之间的人群选择西式套餐的人数与选择中式点菜的人数之比最高,达到2.46∶1,餐饮企业在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08—2013年连续五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现金股利关系的研究发现,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制造业企业,公司绩效与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无关,而一旦发放现金股利,那么公司绩效越好,企业发放的每股税后现金股利额就越大。   关键词:公司绩效;现金股利;企业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21-03  
期刊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对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通过对荆门市的实证研究,探讨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并提出未来发展的些许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实证研究;体系建设 
期刊
摘 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发展战略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绿色管理恰恰是综合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企业生态环境管理的一种搭建在“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的企业管理战略。阐述绿色管理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绿色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新趋势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