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承载着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受高考的导向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完全受到重视,限制了历史课程教育功能的展示。全国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展示机会,进而追求有效教学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此,文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全新历史教学观
传统应试教育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和基本概念方法,因而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就行了,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思想进行了重大变革,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在历史教学中也将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放到了首要位置。笔者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着眼于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做起,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观念。在对历史教学的把握上,教师应能够掌握和了解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脉络,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教材进行驾驭,并轻车熟路地运用教材;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上,能够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向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转变,能够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宽容、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开放积极的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具备历史学科教研教改能力。高中历史教材经历了数次修改,对很多历史事件(事物)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历史研究中,“史无定论”,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作为历史教师,应敢于针对历史教材进行质疑,用新的视野来观察、分析、评价历史,带动并调动学生参与历史研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式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认知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黑板、教科书,现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语言、图片、实物、模型、音频、视频等来丰富历史课堂,合理利用各种手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史料。照本宣科、条款式教学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注重补充史学信息,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比如讲一个历史人物,可以从他的一部作品或者一件生活琐事讲起,这样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教师如果不善于运用新信息,对教材缺乏应有的补充,教学语言多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学生听课必然兴味索然。
2.利用视觉效果提高趣味性。如果能够把视听完美结合,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面对枯燥的书本知识,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够克服这一点。因此,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和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把历史课变成历史教学片放映的极端。
3.创造开放式课堂。指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培养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活跃。教师则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得出的结论进行提问和诱导,难度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能力,成为正真的有用之才。
四、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未来。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现实中的政策制定,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调动学生学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学习无用的东西,不管多么的活泼生动,也是难以提起学习的欲望的。
历史教育可以广泛的联系实际。例如,由现实的衣食住行、劳动方式,联系历史上的衣食住行、劳动方式,使学生明白,历史的进步,都是人的创造力和经验在起作用。再比如,从我们看到的影视剧,可以联系历史上某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而影视剧的思想性。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现实的启示: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传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历史课能联系现实的东西很多。讲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应引导学生讨论为何我国没有积极利用自己的成果,进而引出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科学的、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史实,能帮助学生纠正对现实问题的某些片面认识。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奇妙的想象之花自由绽放,并且在历史教学中享受快乐,促进学生拓宽思维,使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开发和培养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丽芳.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师教学观及教学实践的改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8):47~86
[2] 王学贵.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05):27~37
[3] 周俊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08):65~96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承载着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受高考的导向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完全受到重视,限制了历史课程教育功能的展示。全国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展示机会,进而追求有效教学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此,文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全新历史教学观
传统应试教育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和基本概念方法,因而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就行了,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思想进行了重大变革,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在历史教学中也将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放到了首要位置。笔者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着眼于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做起,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观念。在对历史教学的把握上,教师应能够掌握和了解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脉络,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教材进行驾驭,并轻车熟路地运用教材;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上,能够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向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转变,能够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宽容、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开放积极的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具备历史学科教研教改能力。高中历史教材经历了数次修改,对很多历史事件(事物)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历史研究中,“史无定论”,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作为历史教师,应敢于针对历史教材进行质疑,用新的视野来观察、分析、评价历史,带动并调动学生参与历史研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式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认知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黑板、教科书,现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语言、图片、实物、模型、音频、视频等来丰富历史课堂,合理利用各种手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史料。照本宣科、条款式教学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注重补充史学信息,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比如讲一个历史人物,可以从他的一部作品或者一件生活琐事讲起,这样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教师如果不善于运用新信息,对教材缺乏应有的补充,教学语言多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学生听课必然兴味索然。
2.利用视觉效果提高趣味性。如果能够把视听完美结合,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面对枯燥的书本知识,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够克服这一点。因此,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和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把历史课变成历史教学片放映的极端。
3.创造开放式课堂。指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培养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活跃。教师则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得出的结论进行提问和诱导,难度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能力,成为正真的有用之才。
四、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未来。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现实中的政策制定,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调动学生学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学习无用的东西,不管多么的活泼生动,也是难以提起学习的欲望的。
历史教育可以广泛的联系实际。例如,由现实的衣食住行、劳动方式,联系历史上的衣食住行、劳动方式,使学生明白,历史的进步,都是人的创造力和经验在起作用。再比如,从我们看到的影视剧,可以联系历史上某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而影视剧的思想性。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现实的启示: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传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历史课能联系现实的东西很多。讲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应引导学生讨论为何我国没有积极利用自己的成果,进而引出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科学的、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史实,能帮助学生纠正对现实问题的某些片面认识。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奇妙的想象之花自由绽放,并且在历史教学中享受快乐,促进学生拓宽思维,使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开发和培养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丽芳.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师教学观及教学实践的改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8):47~86
[2] 王学贵.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05):27~37
[3] 周俊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08):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