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 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途径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 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 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 作用。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 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 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 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 ,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 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
  
   2.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 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 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 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 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 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 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 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 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 求。
  以上述两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 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其他文献
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不同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一种新的建树,去开创教育的未来。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有几点对创新意识培养的看法。    一、破除陈旧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多年来教学一直是为中考考试,为提高记忆知识、提高成绩而教,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
期刊
众所周之,一门学科是由许多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定律等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和方法形成的结构体系。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的基本任何物理学内容无不具有试验性、物理学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这三个要素。不少学生进入高中选读文科,主要因素之一是物理差,认为物理很难,用得时间长但是效率不高,成绩差。这种认识大多数的学生都有,几乎快成一种普遍的认识。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途径引导学生学
期刊
直线与圆相切是近几年中考的热考之一,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例题,证明切线的简单思路。  首先学生要熟记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期刊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表现在说理畅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他长于雄辩.逻辑严谨,采用多种方法,,多用排偶句式尤其善于用比喻说理。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是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息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 、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
期刊
今年暑期开学后,我省也要加入新课改的行列,使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系,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调整,使不同的学生能学习不同的化学知识有了可能。通过两个必修模块将最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对于喜欢化学的学生通过六个选修模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供学生选取,各模块的设计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于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在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关键词:阅读创新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
期刊
摘 要: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  关键词:物理 兴趣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
期刊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杜时钟在《人文教育论》中指出“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它标志着人对物、对自然的超越——人高于物;它的诞生说明人具有了自我的意识,标志人的觉醒,表明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的,而是自觉的;超越自然则意味着人开始有了自由——创造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以及享受的自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文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  把“以
期刊
摘 要: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其教材内容还是比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钵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使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偏低的现象,难以实现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功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做法,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政治课观念效率    在当今很多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手段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老师总不相信学生,调动学生,老师总喜欢讲得多、问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