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当下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等方法梳理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发展现狀及瓶颈的基础上,在学校体育“教会”、“常赛”、“勤练”理念下提出传统武术于校园推广的实施策略。传统武术项目于学校推广应加强体育课程、竞赛、课外体育锻炼三者之间的联动效益。成立以学校领导为核心的专项小组理清传承思路及路径,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保障该项目于校园推广落到实处。引进优秀兼职武术教练员与学校体育教师协同形式实施教学使传统武术于校园全面普及推广,实现“教会”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以普及和提高为核心组织多元化武术竞赛,实现“常赛”。家校联动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作业,以实现“勤练”。
体教融合不仅仅是体育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落地细则保障执行。政策只是导向,更重要的是学校如何基于当下政策背景,整合现有资源落实细则以增强学生体质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依托于体教融合的背景下,结合笔者学校传统武术推广普及的实践基础上就传统武术如何在校园实施推广提出以下策略。
1 学校成立专项小组明确理念落实细则
学校层面应依据本校自身的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确定传统武术于校园推广的方向,从而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将传统武术项目于学校得到切实的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成立由校级领导主导体育教师执行的专项体育小组,制定本学校传统武术推广实施方案,充分明确开展目标、组织形式以及需要谁参与谁落实、明确各方职权,同时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引进校外优秀资源保障落地实施。搭建“教会”、“常赛”、“勤练”三位一体的模式,保障传统武术于学校全面推广普及的同时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2 搭建以普及与提高为导向的多元赛事平台实现“常赛”
体育竞赛能够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比赛过程中能够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正确看待输赢等品质。而目前学校体育尚未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体育竞赛模式,很多学生并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体育竞赛,阻碍了以赛育人的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专家认为要以普及和提高为目标提高竞赛的深度和广度以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学校应建立以普及和提高为核心的多元体育竞赛机制,通过组织以个人、班级、年级、学校以及区内外、省市级的武术竞赛,以扩大学生对武术项目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武术项目于学校全面推广的目标,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会武术。除此之外,在普及的基础上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课外训练机会,引入专业的武术教练员进行协同,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竞赛平台,参与武术协会、体育总局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武术赛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以及为培养高水平武术运动员打下基础。
3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协同育人实现“勤练”
学校是学生习得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主要渠道。而课外体育作业保障了学生“勤练”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课外体育作业也是养成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手段。
首先,课外体育作业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素质出发,以小学低年级学段为例,小学阶段学生应注重柔韧、灵敏、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武术基本动作之外,应搭配围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目标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开展该体育活动的场地、空间以及便捷程度,学生是否有充足的场地以及完成时间是否合适,能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比如想让学生巩固课堂习得的武术内容,家庭作业在布置时,可以武术基本动作搭配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跳绳项目以及促进学生肺活量发展的练习。作业内容形式多样便于开展,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师通过制作纸质版体育家庭锻炼的形式布置作业,依据设定的内容编制各个项目的让学生进行锻炼并登记,教师可依据所教班级锻炼情况设置每日一交或者每星期一交。其次,通过布置线上体育作业,通过微信、钉钉等小程序设置打卡任务,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提交作业,而教师也能依据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指导及跟进,及时进行评价并以周、月为单位进行总结,通过设置“每月锻炼之星”“健康之星”和物质奖励等正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课外锻炼积极性。
4 小结
传统武术进校园长期受到教育、体育等部门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武术进校园在深刻把握其本源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学会”、“勤练”、“常赛”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实现该项目全面普及推广的同时,为有兴趣、有天赋及有潜力的学生搭建平台,参与各类表演及赛事以实现全面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创造更多可能。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
体教融合不仅仅是体育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落地细则保障执行。政策只是导向,更重要的是学校如何基于当下政策背景,整合现有资源落实细则以增强学生体质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依托于体教融合的背景下,结合笔者学校传统武术推广普及的实践基础上就传统武术如何在校园实施推广提出以下策略。
1 学校成立专项小组明确理念落实细则
学校层面应依据本校自身的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确定传统武术于校园推广的方向,从而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将传统武术项目于学校得到切实的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成立由校级领导主导体育教师执行的专项体育小组,制定本学校传统武术推广实施方案,充分明确开展目标、组织形式以及需要谁参与谁落实、明确各方职权,同时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引进校外优秀资源保障落地实施。搭建“教会”、“常赛”、“勤练”三位一体的模式,保障传统武术于学校全面推广普及的同时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2 搭建以普及与提高为导向的多元赛事平台实现“常赛”
体育竞赛能够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比赛过程中能够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正确看待输赢等品质。而目前学校体育尚未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体育竞赛模式,很多学生并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体育竞赛,阻碍了以赛育人的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专家认为要以普及和提高为目标提高竞赛的深度和广度以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学校应建立以普及和提高为核心的多元体育竞赛机制,通过组织以个人、班级、年级、学校以及区内外、省市级的武术竞赛,以扩大学生对武术项目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武术项目于学校全面推广的目标,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会武术。除此之外,在普及的基础上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课外训练机会,引入专业的武术教练员进行协同,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竞赛平台,参与武术协会、体育总局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武术赛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以及为培养高水平武术运动员打下基础。
3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协同育人实现“勤练”
学校是学生习得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主要渠道。而课外体育作业保障了学生“勤练”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课外体育作业也是养成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手段。
首先,课外体育作业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素质出发,以小学低年级学段为例,小学阶段学生应注重柔韧、灵敏、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武术基本动作之外,应搭配围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目标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开展该体育活动的场地、空间以及便捷程度,学生是否有充足的场地以及完成时间是否合适,能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比如想让学生巩固课堂习得的武术内容,家庭作业在布置时,可以武术基本动作搭配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跳绳项目以及促进学生肺活量发展的练习。作业内容形式多样便于开展,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师通过制作纸质版体育家庭锻炼的形式布置作业,依据设定的内容编制各个项目的让学生进行锻炼并登记,教师可依据所教班级锻炼情况设置每日一交或者每星期一交。其次,通过布置线上体育作业,通过微信、钉钉等小程序设置打卡任务,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提交作业,而教师也能依据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指导及跟进,及时进行评价并以周、月为单位进行总结,通过设置“每月锻炼之星”“健康之星”和物质奖励等正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课外锻炼积极性。
4 小结
传统武术进校园长期受到教育、体育等部门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武术进校园在深刻把握其本源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学会”、“勤练”、“常赛”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实现该项目全面普及推广的同时,为有兴趣、有天赋及有潜力的学生搭建平台,参与各类表演及赛事以实现全面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创造更多可能。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