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设计的特质在于强调创新性和创造力,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又能够引领市场潮流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归根结底设计教育就是创新能力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应重新统筹教学内容,强调衔接性、时代性、实用性,建立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而在专业设计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科学化程序,更要加强实践环节和教学的互动与创新思维的激活;同时应补充其他艺术欣赏及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和各种艺术形式不断交流与碰撞,创新设计能力就能得以提高。本文拟就现代包装设计课程的创新能力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包装;课程渗透;实践教学;文化交流;素质教育
【中图号】G64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78-01
设计是多学科的综合艺术,高校艺术教育是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一体的特色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新思维的主动建构者。新的时代,我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1.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由探索的品质、个人潜能的挖掘,富于挑战和善于协作的品格等。2.快速,准确记录和表达形态的造型能力;包括感悟力、好奇心、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对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结合的应用能力。3.迅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途径的能力,自主科研的意识和途径、充实和深化知识的方法。
针对这样的目标原则,专业课的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立和对教学环节的改进,都应该围绕其来进行设计,笔者认为众多课程的结构势必进行相应的调整,下面以我们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
1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穿插渗透
包装设计是个系统工程,牵涉的学科门类较多,而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中它涉及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素描、色彩、商业插图、广告、CI等多门独立的课程。以往的基础课教学学生学习没有目标重点,而近几年改革了的设计基础课,部分课题在平面与立体、形态与色彩、基础与设计之间的穿插渗透,有助于造型思维的发展与知识的贯通。从基础阶段就导入的这种思维训练方法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越式的创意思维是很有裨益的。
如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课程:自然形态基础、抽象形态基础、构成基础材料实验基础、思维训练、综合训练等,其设计基础教学所强调的训练重点较之传统基础课更为科学。另外如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课程:一维设计基础、二维设计基础己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该教程按照研究对象的空间维度来统筹教学内容,强调衔接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理念,对陈旧的教学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改进和提升。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力度
2.1校企联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包装设计强调造型,但造型一定要以一定的材料和结构来实现,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包装设计教育是从包装自身谈包装,看不到包装设计的诉求对象,看不到包装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而空谈它的视觉表现形式、视觉表达特征。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倡导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学校做得较好,如:英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所有专业在二年级以后的专业设计都与相关企业的实际设计课题挂钩,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开放式的办学体制。我们的高校也应针对不同的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互补学习。
2.2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满足教学的需要,也是包装设计这一类实践性课程所必需的。以英国伍尔弗汉普顿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这个艺术学院的实验设备非常齐全,包装设计仅印刷工艺一方面,从原始的石版、铜版、木版印刷到现代的丝网、胶印、现代数码印刷都有,学生的设计在工作室和计算机房进行,作业从头到尾在车间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技术,设计不再闭门造车,真正实现了设计与生产的接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2.3建立导师工作室,开展教学研究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指导相关学生,培养创新思想,个性特长得到更大发挥。如瑞典综合设计艺术学院,就将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有色彩与造型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木土工作室、印刷工作室等。每个工作室都有专人管理,负责实验教学工作。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为研究和创造服务。
2.4是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知识深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学习阶段。包装设计方向更应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到企业或公司真题真做。同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规范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高质量的产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加大素质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3.1增加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课或公共课要培养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将艺术欣赏分作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绘画作品欣赏与设计作品欣赏两个内容,将一些重要的流派、著名的艺术家、经典的作品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第二部分是介绍时尚艺术,包括影视、书籍、音乐,环境及服饰、化妆、礼仪等内容,让学生将对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也在后期的包装设计等专业设计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3.2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包装设计运用艺术与科学的合力,创造、美化、方便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文化和思想只有在交流,碰撞中擦出火花,在火花中迸发灵感,创新设计才得以产生。实践证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养分。譬如易学文化、儒家和道家哲学、诗辞歌赋、古典艺术等知识,对包装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是设计师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我们应增设这方面的课程,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在设计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这方面的分量。
总而言之,包括包装设计在内的众多艺术设计课程都是艺术与技术、美术与工艺的结合。要培养高水平的富有创新艺术人才,设计教学必须紧随时一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积极探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潜能。
4参考文献
[1]黄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发[J].设计艺术,2001,(4)
[2]朱蓝,黄灵子,胡小惟.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改革三人谈[J].艺术与设计,2003,(8)
[3]朱国勤,吴飞飞.包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沈卓娅,刘境奇.包装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创新能力;包装;课程渗透;实践教学;文化交流;素质教育
【中图号】G64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78-01
设计是多学科的综合艺术,高校艺术教育是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一体的特色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新思维的主动建构者。新的时代,我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1.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由探索的品质、个人潜能的挖掘,富于挑战和善于协作的品格等。2.快速,准确记录和表达形态的造型能力;包括感悟力、好奇心、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对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结合的应用能力。3.迅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途径的能力,自主科研的意识和途径、充实和深化知识的方法。
针对这样的目标原则,专业课的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立和对教学环节的改进,都应该围绕其来进行设计,笔者认为众多课程的结构势必进行相应的调整,下面以我们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
1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穿插渗透
包装设计是个系统工程,牵涉的学科门类较多,而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中它涉及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素描、色彩、商业插图、广告、CI等多门独立的课程。以往的基础课教学学生学习没有目标重点,而近几年改革了的设计基础课,部分课题在平面与立体、形态与色彩、基础与设计之间的穿插渗透,有助于造型思维的发展与知识的贯通。从基础阶段就导入的这种思维训练方法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越式的创意思维是很有裨益的。
如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课程:自然形态基础、抽象形态基础、构成基础材料实验基础、思维训练、综合训练等,其设计基础教学所强调的训练重点较之传统基础课更为科学。另外如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课程:一维设计基础、二维设计基础己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该教程按照研究对象的空间维度来统筹教学内容,强调衔接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理念,对陈旧的教学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改进和提升。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力度
2.1校企联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包装设计强调造型,但造型一定要以一定的材料和结构来实现,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包装设计教育是从包装自身谈包装,看不到包装设计的诉求对象,看不到包装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而空谈它的视觉表现形式、视觉表达特征。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倡导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学校做得较好,如:英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所有专业在二年级以后的专业设计都与相关企业的实际设计课题挂钩,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开放式的办学体制。我们的高校也应针对不同的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互补学习。
2.2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满足教学的需要,也是包装设计这一类实践性课程所必需的。以英国伍尔弗汉普顿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这个艺术学院的实验设备非常齐全,包装设计仅印刷工艺一方面,从原始的石版、铜版、木版印刷到现代的丝网、胶印、现代数码印刷都有,学生的设计在工作室和计算机房进行,作业从头到尾在车间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技术,设计不再闭门造车,真正实现了设计与生产的接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2.3建立导师工作室,开展教学研究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指导相关学生,培养创新思想,个性特长得到更大发挥。如瑞典综合设计艺术学院,就将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有色彩与造型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木土工作室、印刷工作室等。每个工作室都有专人管理,负责实验教学工作。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为研究和创造服务。
2.4是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知识深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学习阶段。包装设计方向更应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到企业或公司真题真做。同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规范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高质量的产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加大素质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3.1增加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课或公共课要培养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将艺术欣赏分作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绘画作品欣赏与设计作品欣赏两个内容,将一些重要的流派、著名的艺术家、经典的作品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第二部分是介绍时尚艺术,包括影视、书籍、音乐,环境及服饰、化妆、礼仪等内容,让学生将对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也在后期的包装设计等专业设计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3.2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包装设计运用艺术与科学的合力,创造、美化、方便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文化和思想只有在交流,碰撞中擦出火花,在火花中迸发灵感,创新设计才得以产生。实践证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养分。譬如易学文化、儒家和道家哲学、诗辞歌赋、古典艺术等知识,对包装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是设计师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我们应增设这方面的课程,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在设计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这方面的分量。
总而言之,包括包装设计在内的众多艺术设计课程都是艺术与技术、美术与工艺的结合。要培养高水平的富有创新艺术人才,设计教学必须紧随时一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积极探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潜能。
4参考文献
[1]黄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发[J].设计艺术,2001,(4)
[2]朱蓝,黄灵子,胡小惟.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改革三人谈[J].艺术与设计,2003,(8)
[3]朱国勤,吴飞飞.包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沈卓娅,刘境奇.包装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