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聊的时候趴在办公桌上,研究日历:一个月份是一陇地,我的手指穿行其间,开沟、培土、起垄,在将每一天播撒到每一个小坑里时,心中祈愿: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
收获一定会有的:3月21日是个丰收日,因为那一天是世界森林日、世界儿歌日和世界睡眠日;10月9日会结出羽毛一样的信件,因为那天是世界邮政日;11月21日会传来用五千多种语言所说的“你好”声,因为那天是世界问候日;12月9日会飞出无数个足球,因为那天是世界足球日……
所以说,时间这位好运的农夫种豆得瓜,它埋下一粒粒平淡无奇的种子,却让每一天都结出一树繁花和满枝硕果,不过,果再丰、花再盛都难逃在日历上自开自落的命运,那么多个纪念日,知道的人有多少?把它们当节过的有几个??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良辰美景被浪费了,可惜啊!可谁不是要紧事一背囊,烦心事一箩筐?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天是什么纪念日?!但是、但是———我们可以读书过节!
在“世界无车日”,读读杰克·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看看仅靠双足和背包的流浪者们,怎样把“永恒自由的意象带给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在“世界勤俭日”,读读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看看信奉“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的外婆出门时,怎样在腰间系一根绑着磁铁的绳子,边走路边吸引钉子和废铁等可以卖钱的战利品;在“世界问候日”,读读米诺什的《我就是一个人》,书中“一个人”先生去过很多国家,他不管别人把那些国家称作什么,他用每个国家打招呼的方式来称呼它们:多巴丹国,邦如国,这是一个更美的方式:用问候了解世界。
每到“世界水日”来临,社会上都会开展很多具体活动来提高公众意识,宣传节约用水,而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项这样的活动:读一本与水有关的书,比如说圣·埃克絮佩里的散文集《人类的大地》。
当被作家绚烂的光环笼罩着时,人们常会忘记圣·埃克絮佩里其实还是一位勇敢无畏的飞行员。在飞撒哈拉航线时,他常跟沙漠里的摩尔人打交道,因此深有体会:在沙漠,水像金子一样贵重,再小的一滴都可以让沙土抽出一寸绿草。沙漠里人们要走上好远才能达到最近的水井,就算找到,还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去挖填满它的沙子,然后才能挖到搀着骆驼尿的稀泥!摩尔人的孩子从来不乞讨钱财,他们手里拿着一个罐头盒子,乞讨的是水:“给我一点儿水吧,给点儿……”
圣·埃克絮佩里曾带三位摩尔人的领袖,坐飞机,去看看世界。这些骁勇好战的摩尔人,从未见过一棵树、一口泉或一朵玫瑰,所以看到树,他们会哭泣。他们在一处大瀑布前惊呆了,挪不开步子,只肃穆无语地凝望着它,好像那从大山的肚子里流淌出的,是生命,是人类的血液,导游催促他们快走,他们一动不动:“我们要等一等。”“等什么?”“等它流完。”……
有的时候,你预料不到从一本书里能遇到什么样的感动,读过《人类的大地》,每逢洗菜洗碗时,我都将水龙头拧到最小,然后在心里念:水啊!我节约的水啊!请你到非洲去,请为沙漠上乞讨的孩子送去一份甘甜……
坦白地说,每看到“12月1日”,我都下意识地想找一块消毒纱布,将它好好擦拭一番,因为这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记得美国影片《J effrey》中有句台词:“想想艾滋,就像个不愿走的客人,我们都恨他”,每当这位不受待见的“客人”登门拜访时,我唯一关心的就是:官方公布全世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已达到多少了?哎呀一番,合上报纸,便合上这一天,对艾滋病人的生活和世界,从未兴起过深入了解的念头,直到读了保罗·莫奈的回忆录《借来的时间》。
已经很久没遇到这样令我“难以释手”的作品了,三百多页的书,一口气读完,好像被死神的脚步追赶着,我的目光在字行间奔行,停不下来:“现在我们得学着认真地借贷时光,过一天是一天,面对枉死的兄弟步上的不归路,拼命争取短暂的逗留”———人生可不就是如此?!
在《借来的时间》中,保罗·莫奈将爱人罗杰染病十九个月来,受尽折磨以至于死亡的点点滴滴,巨细无遗地记录下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他们却生死与共,保罗也被罗杰传染上了艾滋病,在本书完成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但他没有一句对罗杰的抱怨之语,反之,尽心尽力、不离不弃地照顾着罗杰,直到他生命终了:“我不能跟谁谈得太久,因为我须不时过去亲吻罗哥,对他说我爱他,人们都说人临去的时候最后丧失的是听力,我不要他离去之前漏掉我说的任何一个音节”……而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艾滋病晚期已双目失明的罗杰,摸索着来到自己的书房,伫立在最心爱的书前那失魂落魄的背影———阅读这样一本书,不饮泣是不可能的事。
被白先勇先生赞为“艾滋的《醒世恒言》”的《借来的时间》,是“一个许多人被迫与死神重订契约的时代最真实的记录”,从这本以臻于心碎的文采写就的书中,会了解到一个男人、一对爱侣、一个群体的锥心感受,以及一个纪念日的意义所在。
不要只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才倡导读书,应该让每一本书都与一个纪念日牵起手来,雨果说:“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且让这支火炬,由书来点燃。
收获一定会有的:3月21日是个丰收日,因为那一天是世界森林日、世界儿歌日和世界睡眠日;10月9日会结出羽毛一样的信件,因为那天是世界邮政日;11月21日会传来用五千多种语言所说的“你好”声,因为那天是世界问候日;12月9日会飞出无数个足球,因为那天是世界足球日……
所以说,时间这位好运的农夫种豆得瓜,它埋下一粒粒平淡无奇的种子,却让每一天都结出一树繁花和满枝硕果,不过,果再丰、花再盛都难逃在日历上自开自落的命运,那么多个纪念日,知道的人有多少?把它们当节过的有几个??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良辰美景被浪费了,可惜啊!可谁不是要紧事一背囊,烦心事一箩筐?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天是什么纪念日?!但是、但是———我们可以读书过节!
在“世界无车日”,读读杰克·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看看仅靠双足和背包的流浪者们,怎样把“永恒自由的意象带给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在“世界勤俭日”,读读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看看信奉“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的外婆出门时,怎样在腰间系一根绑着磁铁的绳子,边走路边吸引钉子和废铁等可以卖钱的战利品;在“世界问候日”,读读米诺什的《我就是一个人》,书中“一个人”先生去过很多国家,他不管别人把那些国家称作什么,他用每个国家打招呼的方式来称呼它们:多巴丹国,邦如国,这是一个更美的方式:用问候了解世界。
每到“世界水日”来临,社会上都会开展很多具体活动来提高公众意识,宣传节约用水,而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项这样的活动:读一本与水有关的书,比如说圣·埃克絮佩里的散文集《人类的大地》。
当被作家绚烂的光环笼罩着时,人们常会忘记圣·埃克絮佩里其实还是一位勇敢无畏的飞行员。在飞撒哈拉航线时,他常跟沙漠里的摩尔人打交道,因此深有体会:在沙漠,水像金子一样贵重,再小的一滴都可以让沙土抽出一寸绿草。沙漠里人们要走上好远才能达到最近的水井,就算找到,还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去挖填满它的沙子,然后才能挖到搀着骆驼尿的稀泥!摩尔人的孩子从来不乞讨钱财,他们手里拿着一个罐头盒子,乞讨的是水:“给我一点儿水吧,给点儿……”
圣·埃克絮佩里曾带三位摩尔人的领袖,坐飞机,去看看世界。这些骁勇好战的摩尔人,从未见过一棵树、一口泉或一朵玫瑰,所以看到树,他们会哭泣。他们在一处大瀑布前惊呆了,挪不开步子,只肃穆无语地凝望着它,好像那从大山的肚子里流淌出的,是生命,是人类的血液,导游催促他们快走,他们一动不动:“我们要等一等。”“等什么?”“等它流完。”……
有的时候,你预料不到从一本书里能遇到什么样的感动,读过《人类的大地》,每逢洗菜洗碗时,我都将水龙头拧到最小,然后在心里念:水啊!我节约的水啊!请你到非洲去,请为沙漠上乞讨的孩子送去一份甘甜……
坦白地说,每看到“12月1日”,我都下意识地想找一块消毒纱布,将它好好擦拭一番,因为这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记得美国影片《J effrey》中有句台词:“想想艾滋,就像个不愿走的客人,我们都恨他”,每当这位不受待见的“客人”登门拜访时,我唯一关心的就是:官方公布全世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已达到多少了?哎呀一番,合上报纸,便合上这一天,对艾滋病人的生活和世界,从未兴起过深入了解的念头,直到读了保罗·莫奈的回忆录《借来的时间》。
已经很久没遇到这样令我“难以释手”的作品了,三百多页的书,一口气读完,好像被死神的脚步追赶着,我的目光在字行间奔行,停不下来:“现在我们得学着认真地借贷时光,过一天是一天,面对枉死的兄弟步上的不归路,拼命争取短暂的逗留”———人生可不就是如此?!
在《借来的时间》中,保罗·莫奈将爱人罗杰染病十九个月来,受尽折磨以至于死亡的点点滴滴,巨细无遗地记录下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他们却生死与共,保罗也被罗杰传染上了艾滋病,在本书完成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但他没有一句对罗杰的抱怨之语,反之,尽心尽力、不离不弃地照顾着罗杰,直到他生命终了:“我不能跟谁谈得太久,因为我须不时过去亲吻罗哥,对他说我爱他,人们都说人临去的时候最后丧失的是听力,我不要他离去之前漏掉我说的任何一个音节”……而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艾滋病晚期已双目失明的罗杰,摸索着来到自己的书房,伫立在最心爱的书前那失魂落魄的背影———阅读这样一本书,不饮泣是不可能的事。
被白先勇先生赞为“艾滋的《醒世恒言》”的《借来的时间》,是“一个许多人被迫与死神重订契约的时代最真实的记录”,从这本以臻于心碎的文采写就的书中,会了解到一个男人、一对爱侣、一个群体的锥心感受,以及一个纪念日的意义所在。
不要只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才倡导读书,应该让每一本书都与一个纪念日牵起手来,雨果说:“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且让这支火炬,由书来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