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思考中升华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从来就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平静。饱经苦难的作家史铁生是在奈何桥上感悟过生与死的,所以《我与地坛》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技巧上看,都显出了异乎寻常的平静,意蕴深沉,富有哲理。
  孤寂的地坛,一个人15年的世界,这里面包容着生命,更包容着自然和精神。15年苦苦地思考,让绝望到底的作者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命运永远是对的,此处的不公总有彼处的公正来替代。罪孽和福祉總是相形并促,永不分离。”于是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时隔多年,重读《我与地坛》,作者释然面对苦难的大度彻悟依然令我肃然起敬。
  关于死,作者在文中给出的结论是“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一种怎样的释然,这释然又如何是常人能轻易悟到的。
  喜欢史铁生的文字,他的文字蕴含了一种特殊的冷静,这使得他的作品展开方式永远是那么的从容。冷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做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冷静心态的某种崇敬。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从他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冷静和坦然。
  作者在《我与地坛》中写了这样一些景象:“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我以为这些景象实质就是我们众生欲解脱的心相,更准确地说是作者的感同身受。同时,作者还写了自己感受到的母爱、老夫妻间的恩爱、兄长对弱智妹妹的关爱,这些丰富的感情很好地拉近了人的距离,这些都是生命的意义,都是让人坚强的理由,鼓励着我们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细细品读会发现,《我与地坛》细腻平淡却处处渗透着作者独特视野和联想的记叙,仿佛我们心中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心底的生活。作者在记叙园中十五年物是人非的变化的同时,也把重重追问的答案呈给了我们:我们不能决定出生,只能接受它和随之而来的死亡,而生命中太多境遇充满了不确定,而生命的本质就是虚无。这些对生命终极问题深刻而独到的探寻,让《我与地坛》超越了一己悲欢,具有一种豁达的精神境界和人性内涵。
  海德格尔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说朱自清的精神家园是那片静谧的荷塘,李乐薇的精神家园是他的空中楼阁,那么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则是地坛了。是地坛让史铁生超越了个人的痛苦,升华了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命在最后不是走向世俗的轮回,而是走向了光明的无尽的解脱之境。
  如果说读苏格拉底的《理想国》可以让我们学会思考生活的能力,读《论语》可以让我们找到文明的道德训诫,那么读《我与地坛》则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正视,更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
  在《重病之时》里,史铁生这样写道:“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 你能否听出 /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 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 生死同一。”看得出此时的史铁生已非《秋天的怀念》中那个颓丧的乱发脾气的史铁生了,他已然完成了他生命的涅槃。改变史铁生的不止是时间,更是一种生命的历练!在肉体的躯壳里,史铁生只能瘫坐在轮椅上;而在灵魂的世界里,史铁生绝对是站在我们仰望的高处。
  敬佩作家史铁生。他用残缺的身体道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热烈朝晖之时。”是啊,一个生命,就是一颗太阳。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和光辉,就算暂时或长久地处于人生的低谷,也应当尽力地点燃希望。我深信: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
  刘 艺:就职于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煤业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一  左水村的人背地都喊我娘李寡妇,当着我娘的面却喊耳朵娘。大多数人见到我会说,这是李寡妇家的娃,可怜呦,这么小的娃,却死了爹。七婶拿蒲扇拍一下我身上的灰尘和草屑,顺便还会把手伸进我的裤裆捏一下。七婶捏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害臊,我都替她脸红,我已经十岁了,她还拿我当小孩,亲他男人的时候也不回避我,那天我就站在她跟前,她踮着脚尖,“吧唧吧唧”就把他男人的脸给亲了。她男人都不好意思,怒着脸骂她骚狐狸。七婶
期刊
一  乘上大罐快速下沉,穿过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时形成的岩体,来到了地心深处。走上温热的工作面,一见到岁月一样深沉、时间一样厚重的煤体,我不禁思绪万千。于是敞开灵魂的大门,任凭无涯的意识闪电般地在乌黑的宇宙时空中游过来荡过去。  神秘幽深的地心世界、神秘幽深的井筒巷道像是时间的隧洞,置身其中,仿佛亲眼目睹了次次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我的脑海中回旋的是迸发的火山、惊骇的恐龙;我的耳畔萦绕的是松涛漫过
期刊
大风吹一块乌黑的石头  不说,  不见得不爱。  一块乌黑的石头走在风中,  它的沉默,和出身一样深不可测。  风不停吹它,  要它开口。  一块乌黑的石头,  甚至会被嫌恶。  即使所有的人都不爱,  大风还是会吹它。  大风吹一块乌黑的石头,  石头就会渐渐红,渐渐热。  在故乡的炉灶里,  母亲,也在吹一块乌黑的石头。  一块乌黑的石头,就渐渐透红,渐渐羞涩,  像安恬的婴儿,渐渐苏醒过来。
期刊
这些潜伏在地下的盗火者  光天化日之下  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海阔天空之外,从地平线消失  像一群黢黑的精灵,神出鬼没  忙碌在满月之外的黑暗舞台  为炉膛寻找一顿快意恩仇的  黑色晚餐  井口如此幽深  含蓄而不外露的气质  囚禁你们的容颜和身段  一粒煤尘在脸上行走  还途经了眼睑  青春在黑煤灰里熟睡  瓦斯蹲在某个暗处  蓄谋着对一盏矿灯的攻击  而你们用地心引力  平静地应对谋杀  用
期刊
巷 道  巷道,看上去很近的那种深邃  就像一棵棵柱子排着延伸  当柱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把脚踩进岩石头顶进煤层  支撑起亘古的岁月  后面就该他们向远走了  远,诱惑他们一生  一群矿工又向巷道深处出发了  他们谁也叫不出谁的名字  一批矿工撤下来一批又顶上去  在黝黑的巷道里擦肩而过  他们彼此用矿灯交换着眼神  永遠保持一种行走的姿势  矿 灯  我常常想起他们  头上那盏雪亮的矿灯  地
期刊
長江辞  此刻的车窗外,它千年的雄性多么柔美  夕阳给以桥相握的两岸镶起了金边  像是大地的一条束腰  亘古不变的丰姿伟岸,浩渺狂奔  两岸的楼宇耸起新的价值观  安慰了你遥远的心  长江啊,你从天而来向天而去  平原与大海之间的思念,以你相牵  开枝散叶。可我过了江北,将一去千里  有多少次回眸就有多少次依恋  中年的滩途苍茫  与故乡像两只耳朵不能相见,只能  靠一根电话线,这电话线比长江更长
期刊
我要到拉萨  去往拉萨的火车缓缓开动  途经格尔木。那是  李静的大姐李青工作的地方  前方除了雪就是高山  那是世界最高最干净的地方  像天堂一样干净  像我的稿纸一样干净  那是雪域诗王仓央嘉措的故乡  是任立任泊语流浪的地方  早上你微信我  家乡下雪了  发来的图片上一条泥湿小路  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就像我彳亍在通向拉萨的天路  火车在青藏高原加速  雪山高原  我是孤独求败的孤狐  从
期刊
一、白天做了个梦  赵友厚梦见娜娜的整个情景有些乱,片段也不是很清晰——  赵友厚在一家水饺店吃了两碗水饺,刚出来路过王麻子小吃店,忽然听到有人喊他。转脸一看,就看见娜娜端着两个空盘子站在王麻子小吃店门口。赵友厚惊喜地朝娜娜笑笑,娜娜放下手中的盘子走了过来……忽然,地点不是饮食街上王麻子小吃店门口了,变成矿工大街上一根电线杆子旁边。  他靠在电线杆上,两只眼怯溜溜地看着娜娜胸脯一颤一颤地向他走来,
期刊
春 暖  立春——  旺旺的鼓点,敲击  多少期盼,又回原点  年复一年  春,融化了冬天的冰雪  走过了世间的炎凉  大地每一次春色律动  就像重奏一次人生的乐章  弄潮儿,初心的梦想  眷恋一次又一次春风  岁月更迭  春色,抚慰矿山沧桑的足迹  深深浅浅脚窝,都盛满  一代代矿工的忠贞  春风,洒在矿工黝黑的脸庞  如同咏煤的韵律,一再回旋  拂去他们脸上的煤尘  矿工的心动,准时唱响  煤
期刊
秋意越来越浓重、深远,满目秋色,唯独那秋染的情槐,近身于我,滞留于怀,整个身心被簇拥着、包裹着、感染着、物化着。  古人喻意槐树为文化树,有“三公面三槐”的典故,寄托文人政客殊途心志,秉承圣人道法自然的超脱境界。如此境界,虽不能及,但心已向往,若想修养成真,尚不知今生能否如愿,因而无暇顾及于此,眼前矗立北方郊外被中秋深染的槐,足以供我享用当下。它不同于庭院纳凉乘荫之槐,仰望它的蓊郁高大、枝叶参差有
期刊